怎麼理解「醜人多作怪」這句話?現實生活中「醜人多作怪」這句話要一般有以下這麼四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有的長得醜的人比較自卑,習慣於封閉自己,不大好打交道,讓人感覺「多作怪」
其實,長相是天生的,由不得自己決定和選擇。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誰不希望自己長得好一點呢?所以,有的人長得醜,內心會因此而特別自卑,不能正視自己的容貌,因而習慣於把自己封閉起來,不願意與別人打交道,給人的感覺就像是這個人比較難以接近,不大好打交道,容易給人造成一種「多作怪」的錯覺。這其實是對這種人一種誤解、誤讀和傷害,現實中,應該對這種人多一些理解和寬容,甚至有時候需要給與一些平等的幫助。比如《巴黎聖母院》裡的卡西莫多就是這種人,長相醜陋卻內心善良,習慣於自我封閉。
《巴黎聖母院》中的卡西莫多
第二種情況:有的長得醜的人比較自強,總是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質,以彌補自己長相不足的缺憾,讓人感覺「多作怪」
有的長得醜的人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和清晰的定位,認識到自己的長相不盡人意,他們沒有因此而沮喪或封閉自己,而是坦然面對,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用在了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質和能力上面,通過自己的辛苦努力和付出,在自己的工作或專業上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和突出的貢獻,以此來彌補長相不足帶來的人生缺憾。這種人心理素質很強大,有比較強的氣場,讓人感覺不大好對付,讓人對他們產生「多作怪」的錯覺。其實這種人是非常值得肯定和學習的。比如《飛狐外傳》裡的程靈素,一直認為自己長得醜,其實她又聰明又善良、處理事情大氣沉穩,在一些方面的能力其實遠遠蓋過了主人公胡斐。
程靈素
第三種情況:有的長得醜的人素質高、能力強,遭到他人的妒忌和污衊,被人宣揚「醜人多作怪」
這種人有點類似於第二種情況,但比第二種情況的人更優秀、更突出,他們對自己有著非常清晰的定位,幾乎不怎麼在乎自己的外形不盡人意,總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自己的學業、工作或事業上,既聰明又勤奮,而且特別擅長正確各種有利條件為自己服務,這種人往往素質高、能力強,而且有相當的人脈,在某個領域裡取得了比較突出的成就。但正因為成就突出和他長相的反差,導致一些所謂長得好的人心生妒忌,總是找各種機會對他們進行污衊和誹謗,四處宣揚他們是如何「醜人多作怪」。其實,這是一些長得好的「弱者」在現實生活中「尋找平衡」的表現,既然能力、素質和成就不如別人,那就只能攻擊他們的長相醜陋了。在一定程度上,這種情況屬於「弱者」對「強者」在次要方面的人身攻擊而已。比如法國的拿破崙一直被人稱為「矮子」,其實,拿破崙的真實身高1米7左右,在當時絕對不能算「矮子」,這個稱呼不過是許多「弱者」對他這個「強者」的一種人身攻擊而已。
拿破崙
第四種情況:有的長得醜的人因為自己長相而變得特別敏感、多疑,總是懷疑他人恥笑自己的容貌,變得語言和行動有攻擊性,讓人感覺「醜人多作怪」
當然,也有這樣的情況,有的人的確是長相醜陋,他本人也對此耿耿於懷,但長相是父母所賜,他也無可奈何,但又難以接受,久而久之,內心就變得特別敏感、多疑,與他人接觸的過程中,總是會自覺、不自覺地曲解他人,比如,別人看他一個眼神,他也覺得別人可能是在嘲笑他長相醜陋;別人在談論什麼,他可能又覺得別人是在譏笑他長相醜陋。不管別人說什麼、做什麼,他總是容易和自己的長相聯繫起來,對別人充滿了懷疑,進而在語言和行動上變得特別有進攻性,這就是現實生活中真正的「醜人多作怪」了。比如俄國作家契訶夫短篇小說《小公務員之死》裡的這名小公務員,就是這種類型,特別敏感、多疑,也正因此,才會因為自己一個無意的噴嚏最終喪命。這種人是悲劇,悲劇不在於自己的長相醜陋,而在於自己心理的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