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去看了電影《在乎你》,兩個二十歲的姑娘,雖然我們都盡力去走近袁元,但終究沒法做到感同身受,我哭了好幾次,跟著袁元一起掉眼淚,然後我們一起討論了這個電影的一些細節,別了袁元,重新認識,俞飛鴻,只是我倆淺薄的認識,只因為我愛姐姐,愛她演繹的角色,並沒有其他意思。一部電影的好壞不知道是以什麼樣的標準來刻畫的,但我所認為的是能讓觀影人在觀看的時候有所觸動並能引發思考與感慨,而這部電影《在乎你》則是給了我深深的震撼。
電影以女主袁元的視角展開全篇線索,起初,所有的一切,緩慢又壓抑,所有的線索都那麼模糊,袁元,作為國內服裝設計的知名設計師,她的臉上,始終是淡定,從容,在一次發布會上,因為一個姑娘的出現,打破了所有的寧靜,袁元內心的孤獨和寂寞都在此刻噴湧,她的心一直都不肯放過自己,而那段過不去的,究竟是什麼。故事發生在日本,女主角袁元是一名在日本讀服裝設計的學生,她大學畢業就和森島富哉結婚,大學時期的甜蜜隨著畢業結婚而被衝淡。隨著丈夫日漸加重的事業心,她漸漸變成了一個家庭主婦,懷揣著的那顆設計師的夢一次次破滅。
婆媳關係的難熬最終讓她選擇放棄了家庭,丈夫和孩子,踏上了回國的路,一步步熬到了事業的巔峰,她成功的成為了一位知名服裝設計師。一個叫惠子的日本女孩來拜訪這位知名的設計師,但沒想到的是她便是袁元當年留在日本的女兒。初相認,兩人的相處十分愉快,漸漸地,惠子對袁元當初拋棄自己的這種行為越來越感到氣憤,她沒辦法原諒她當初就這樣離開自己。惠子回了北海道,留下了一本畫集,裡面記載了她從小到大的點點滴滴。看到這,袁元忍不住了,她要去北海道找他們。她去北海道,猝不及防的出現在很多年沒見的丈夫和婆婆身邊,一切似乎都很和諧,她說,她想參加惠子的成人禮。
看到這,我本以為我明白了這個電影的故事情節,很普通的故事套路,但故事的反轉令人猝不及防。袁元與惠子在海邊爭吵,惠子說了一句拋棄了我何如不生我,整個故事倒回了當年,袁元沒有告訴富哉自己懷孕了,自己去打掉了孩子,回了中國。原來惠子是袁元幻想出來的,並不是真實存在的,她請求富哉原諒她,富哉反問她,我原諒你可以,但你能原諒你自己嗎,正是因為袁元不能原諒自己,所以這麼多年來這個孩子才一直是她的心結,以致最後出現幻覺的程度。她跳水了,在日本的冬天,冰冷的水刺激著她,當快要沉下去時,她清醒了過來。
袁元與富哉以及婆婆告別,打開了心結,冰釋前嫌,她最後去看了成人禮,儘管沒有她的惠子。上了火車,她卻看到車窗外的惠子穿著和服向她跑來,火車越開越快,惠子越來越遠。我認為惠子是不存在的,袁元再去北海道是一次自我救贖,她不認為年輕時候的選擇是錯的,一切她都不後悔,不過現在懂得撫慰對別人的傷害,就當惠子有一雙翅膀,在天上看著她後來的生活,電影結局天上的鶴飛走了,這下她解脫了,可以安心過自己的生活,也不會再做夢,再說夢話,那個無人知曉的秘密也不再是秘密,她與所有人和解,與自己和解就夠了,或許過些年再看會有不同的感受 就像愛有來生,不經歷無體會。
這部電影反映的內容有很多,我覺得最發人深思的是反映婚戀觀的問題,結婚後,傳統的思想對女性的束縛太大,有的人被迫放棄自己的夢想追求,有的則是在生活的壓力重擔下選擇放棄,因為她沒辦法兼顧家庭與夢想。雖然一直在強調男女平等,但現實中卻不盡人意。追求平等,不僅僅是表面社會地位的平等,更重要的是思想上認識的平等,真的很希望長輩們在自己的孩子說出自己想做什麼事的時候請首先從她、他的能力來考慮,而不是從她、他的性別來考慮。更是希望在婚姻家庭中,能是夫妻雙方共同承擔起生活的每一部分,而不是單獨的承擔每一部分,只有孩子知道,缺失父愛、母愛的那種在某一方面的孤獨感,會伴隨她、他很久,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