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盛優選的業務雛形誕生於2016年6月,這個品牌正式生效已是2017年3月。彼時這個時間,僅就社區這個大場景來說,便利店正在資本青睞的早期、生鮮前置倉還沒有引爆、同城零售到家業務不溫不火。以及零售數位化創新很淺,下沉市場不被重視,直播還沒有人帶貨,社交電商模式不怎麼清晰,小紅書糾結於跨境海淘,拼多多也沒人在意。
一個熱門賽道如果沒有基層廣泛群體的積極主動參與,這個賽道往前推進的速度和成熟度之間,一定是存在一個不太健康的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期。作為賽道鼻祖的興盛優選,這家公司的幾個聯合創始人,今年也多次對外公開表態,這個賽道會在洗牌之後,只保留幾家頭部公司的寡頭格局。就像它們,已經在2018年熬死了一批對手(或退出市場,或破產倒閉,或業務轉型,或兼併變賣)。
2019年平臺成交額僅才100億元,2020年就要完成400億元。興盛優選是不是有點膨脹了?或是面臨來自滴滴這種「妖怪級」的攪局者有些慌張了?還是明年要上市之前不得不走規模擴張的老俗套了?
此前興盛優選是個細分市場才會關注的溫和型選手,現在成了一個裹挾在超高熱度創新賽道的領軍品牌。圍繞興盛優選的這兩個問題,我們試著拆解一下,興盛優選,是個什麼公司。
興盛優選為什麼擴張很快?
業務基礎方面需要紮實的,牢牢控在自己手裡非常紮實,比如物流;不需要紮實嚴密的,可以口子放得很快,比如貨源。
興盛優選圍繞著這個痛點設計了幾個業務目標:還是加盟店周邊增量生意,店主搞定平臺不想陷進去的新客拓展(即平臺不打算在線上產品方面創新),平臺搞定店主不擅長的供應鏈(這是芙蓉興盛起家就做的批發生意),新增店主從不操盤的生鮮品類,用戶到店自提不增加額外末端成本還增加到店客流。
興盛優選非常堅決選了店主。這個群體有基礎商品知識和豐富賣貨經驗,專注賣貨的事業經歷決定了穩定性也比個體人員要高。
興盛優選具體幫助店主做增量的手段,早期就是全品類生鮮,佔比達到60%。湖南直到今天除了省會長沙之外,其他市縣的末端社區,也不是很容易買到質優價廉的海鮮、水果、外地蔬菜等全品類生鮮。社區小店,自然更加沒能力觸碰這些品類。
店主有了訂單再付款訂貨,生鮮這玩意的報損就不存在,中國小店主嘛!有增量又保障的生意,幹起來自然起勁。
興盛優選給這些店主的感覺就是:沒有費用,一天籤約,三天培訓。一周上崗,當月掙錢。
這是幫助店主(團長)積少成多,只賺不賠的買賣。只要覆蓋足夠多的站點,讓其總營收能攤平後端供應鏈和運營費用,那麼就可以賺錢。而只要快速密集地拓店,綜合成本就能攤下的越來越少。
萬物皆可微商。興盛優選其實就是一種借力了夫妻老婆店的批髮型生意,甚至裡面還有那麼點微商的意思。興盛優選聯合創始人劉宇輝自己都說:「不管是B2B分銷,還是社區電商,本質上是供應鏈效率革命」。
批發,這是芙蓉興盛的起家生意,人家很熟。微商,這是面向C端用戶拓展的好方式之一。高分散的C端用戶拓展,要麼是線上產品化的手段,但是除了有全新的完整創新,門檻高到基本沒戲。要麼是基於門店的手段,興盛優選也不想走從零開店的老路,就巧妙了微商化了這些存量的全國660萬家夫妻老婆店資源。
而興盛優選的大區域擴張,採取從大到小方式。先從省會城市下手,然後輻射周邊區域。進而進入縣鄉,乃至村落。湖南省內一個村落有4/5家農戶做興盛優選,都還算少的。按照現在興盛優選的拓展擴張速度,絕對要覆蓋全國。
反正興盛優選的擴張,一個字形容:真TM的快!
截至目前,興盛優選在全國拓展了包括湖南、湖北、江西、廣東等在內的13個省,161個地級市,938個縣級市,4777個鄉鎮,31405個村。接入門店數超過30萬家,全國日均訂單突破800萬單,預計今年銷售額將突破400億。
興盛優選的供應鏈特性
興盛優選專注了後端供應鏈,又是批發起家,又是統一採購,商品給到店主乃至終端的價格,非常有競爭力,確實比市面上便宜。一瓶海藍之謎30ml面霜,天貓旗艦店1520元,興盛優選1111元。只要商品不假,這確實很厲害。
上述說了,興盛優選注重生鮮,生鮮是平臺的基礎堡壘品類。直到今天,平臺品類的生鮮佔比還是達到40%,其餘是高易耗的家庭日用品。目前湖南省外新拓展的市場,生鮮佔比還是高達60%左右,打的還是終端消費者最剛需高頻且不好買到質優價廉的生鮮品。
因為專注做後端供應鏈,加之生鮮佔比高,興盛優選的物流做的非常紮實牢固。這家公司從2016年起從不用第三方物流。要在店主體驗、成本管控、時效穩妥方面,達到絕對的可控可靠。目前擁有類似「【城市/縣域倉】-【街道/鄉鎮站】-【社區/村落店】」的三級物流體系。
既然是玩生鮮,2019年開始,興盛優選又加重投入了冷鏈物流。據說,興盛優選還要做類似華南大區的綜合性生鮮加工和物流基地。
興盛優選供應鏈,大概三種:生鮮源頭、非生鮮經銷商,以及源頭品牌商。
源頭方面,今年9月,劉輝宇說過,生鮮農產品方面,興盛優選開始對接到最上遊的種植養殖基地,直銷到消費者。品牌商方面,興盛優選通過預售方式,增加電風扇等季節性商品。
反正,現在興盛優選的品類,可以說五花八門,樣樣都有。是不是有點「品類多、發貨快、品質好、價格省」的感覺???是不是更有點熟悉的:京東「多快好省」感覺???
興盛優選有個電商夢,它還在打造社區生態,藉助興盛優選微信小程序,開闢了一個短視頻「興盛優視」入口——興盛優視——類似抖音、快手。用戶上傳短視頻,可在側面加入興盛優選商品連結。
有點特賣電商的意思了。不過,這完全脫離了興盛優選原本擅長的本地零售範疇。
但是從本地零售向電商反向探索,意義和方法則是完全不同的。
網際網路的競爭
2018年,興盛優選率先拿到今日資本首輪融資,真格基金也有跟投。2019年,騰訊、春華資本、美國KKR(也是易果生鮮投資方)、鐘鼎資本、紅杉資本、老虎基金、淡馬錫等十餘家機構,參與了多輪融資,興盛優選估值達到30億美元。
2019年,興盛優選全年GMV為100億元。今年GMV要達到400億,這是興盛優選放進自己官網的公開業績目標。
2020年9月8日,劉輝宇透露,興盛優選目前門店數超過30萬+,每周新增8000至10000家,全國日均訂單為800萬單。11月11日20點,也就是今年雙11期間,興盛優選日訂單破千萬,全天破1200萬單。
同一時間,號稱今年5月份才啟動,5個月內就幹到日訂單破700萬的滴滴橙心優選,一直對外說,它們才是領跑社區電商,已是行業第一。
橙心優選上線運營不到半年,這個700萬單/天記錄,全是補貼出來了的。滴滴自己都說,今年5月正式組建業務,6月15日通過小程序在成都開始運營,主打超低價爆品,每天都有多場超低價秒殺活動,包括每日秒殺爆品價格低至0.99元,首單可享受最低新人價0.01元。
11月3日,滴滴CEO程維,內部表態:「滴滴對橙心優選的投入不設上限」。
哪有平臺補貼,還補貼給C端用戶的?而且滴滴給到團長的佣金提成,也比其他平臺要高一半,達到15%。這不等於送外賣的美團,自己開飯館嗎?
滴滴為了衝擊傳聞中明年上市的估值,可以說用心不但不苦,還很「雞賊」。滴滴選了一個補貼用戶就能短時間衝擊GMV見效快、進入門檻相對較低,市場熱度與同行卡位有滯後期的產業。
但是,滴滴要衝擊傳聞的上市,興盛優選,何嘗又不是要衝擊傳聞的上市。這也導致,原本興盛優選是這個模式的發明者和探索者,是帶著行業一起探索的有質量發展節奏。結果滴滴等一大批網際網路公司來了,興盛優選的競爭節奏反而被人家帶著走了。
這,很不妙。
今年興盛優選首先有信心GMV大漲,來自疫情期間平臺相比去年同期,訂單量增長了3倍,新用戶增長了4倍,GMV增長了5倍。這個數據,興盛優選的競爭者之一,十薈團曾經提供過類似的說法。
現在大公司進來了,步子全亂了,奔跑起來了。問題就來了,興盛優選平臺單個消費者的復購率,是不是下降了?
還有更關鍵的地方在於,興盛優選此前發展中,必然出現的問題。原來是當作客觀存在的必然現象(或者是當前產業水平也不能解決的現實局限),公司只是當作普遍常見問題去解決。現在隨著網際網路公司的下場,很多原本的普遍性問題,別人會覺得這只是你們興盛優選一家的問題,會理解為興盛優選存在商業模式缺陷。投資人的心態和評估,也會發生微妙的變化。
或者就像興盛優選那樣,很多家庭在興盛優選下單買貨,其實是把家庭當作一個小店單位,每次下單購物更像一次批發進貨。
尤其是能打破一個電商曾經犯過的局限錯誤——每個品類都是一套方法打遍天下,那就非常有戲。
現在第二輪面向網際網路大公司的競爭,興盛優選不太可能熬得過對方。至少這個行業如它們自己所說,大概率是寡頭化的巨頭分割。
現在的興盛優選,難聽的說,是為了傳聞的上市,被網際網路公司帶偏了競爭的節奏。好聽的說,是至少在融資額與訂單數方面,現在絕對是網際網路級別的選手。
興盛優選也必須在自己的業績和故事,都看起來很漂亮的時候,儘早實現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