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直播字幕的新聞播報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曉慧 北京報導
美國著名的盲聾作家海倫•凱勒說:盲,是人和物之間的聯繫被隔斷了;聾,則是人和人之間的聯繫被隔斷了。所以,如果有來世,她寧願選擇做盲人。
聾,帶來的不僅僅是無聲的世界,當一個人失去了全部或部分的聽覺能力,導致與他人的溝通受限,必將影響到獲取完整資訊的能力、準確表達情感和需求的能力、學習和理解相對複雜知識的能力。長此以往,聽障者就會逐漸被邊緣化,更將內心封閉。
而伴隨著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且每年約有3萬聽障兒童出生,我國目前可以說是世界上聽障群體數量最多的國家。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約有7200萬聽障人士,而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地增加。
信息化社會中,聽障人士的難體現在大多數健聽人士看起來不起眼的方方面面。比如,春節臨近,大家都會圍在電視機前看春晚,但對於聽障人士而言,他們很難共享那份喜悅。
無法體會的「年味兒」
據記者了解,聽障人士聽到的聲音是不完整的,甚至是扭曲的,在他們的周圍,聲音世界像是被打上了「馬賽克」!
以春晚為例。1983年,中央電視臺舉辦了第一屆春晚,從那時開始,吃團圓飯、放鞭炮、看春晚便成為了中國家庭年三十兒晚上的「三大件」。春晚意味著團圓、象徵著祝福,但由於沒有實時字幕,廣大的聽障朋友聽不見或聽不清主持人精彩的拜年臺詞、相聲和小品節目精彩、幽默的對白。他們可以欣賞的,只有歌詞。他們用眼睛,拼命地捕捉每一個他們可以看到的方塊字,他們夢想的世界,有個用文字搭築的睛空……
據記者了解,早在2003年,在中國聾協及廣大聽障人士的努力下,當年的春節聯歡晚會第一次在重播時所有的節目都加配了字幕。2004年,第一次在重播時包括主持人的話,全部加配了字幕……直至2020年的春晚,電視從模擬技術發展到數位技術,從標清技術發展到高清、4K甚至8K超高清,但直播字幕卻一直沒有實現。
中國傳統文化根深蒂固,那就是,年三十兒晚上一家人吃團圓飯、看春晚直播,那才叫過年;看第二天的重播,則減少了那濃濃的年味兒。
正是由於直播字幕的缺失,聽障人在大年春晚直播的電視機前,無法獲取到主持人熱情洋溢的祝福及各種精彩節目的笑點,因此,他們要麼陪著家人 「強顏歡笑」;要麼就藉口年紀大了,早早上床睡覺。在聽人們的歡聲笑語中,他們的年,平添了太多的無奈和酸楚,缺少了太多的歡愉和參與感。
實時字幕看春晚直播
面對直播字幕的窘境,一個非常讓聽障人士振奮和驚喜的消息是:北京甲骨今聲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國聾協的指導下,成功為聽障人士開發了「今聲優盒」實時字幕機頂盒。
據記者了解,這是一種實時逐字字幕輔具產品,連接電視機頂盒或者電腦、手機,就可以把直播節目、網課視頻中的語音實時轉化成字幕,與視頻節目「同屏」呈現。產品一經推出,就得到了廣大聽障朋友的熱烈歡迎,通過使用今聲優盒,不僅為聽力殘疾人朋友們在疫情期間及時了解防控政策和知識提供了極大的幫助,而且讓很多聽力殘疾人朋友第一次「看」到了「新聞聯播」的同期聲,第一次「看」到了球賽的精彩解說,上網課使用今聲優盒也極大地降低了聽障人士學習的聽配能。
「今聲優盒」發明人宣振生表示:「目前由於中國還沒有落地專門服務於聽障群體的說明性字幕技術,所以很長時間內電視臺是無法製作直播字幕的,而語音識別技術日趨成熟,藉助該項技術為廣大聽障群體提供直播效果的字幕,很好地幫助他們實現了實時『看見』聲音的訴求。」
不過,據記者了解,絕大多數聽障人士的經濟條件有限,而全新研發的「今聲優盒」成本較高。為此,北京市博朗瑞社區服務中心、北京甲骨今聲科技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達摩語音院決定通過中國聾人協會向聽障人士公益捐贈100臺今聲優盒字幕機頂盒,讓100名聽障朋友真正能和家人一起看春晚直播。
2021年的春晚是後疫情時代的第一個春晚,在這屆春晚中,必將以藝術的形式大力讚揚在這場抗疫戰爭中湧現出來的人性的光輝以及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聽障朋友們希望、也理應更好地無障礙收看到這次的春晚,體會這份感動和接受愛國教育的洗禮。
「往年都沒看過春晚節目,就是因為沒有字幕感受不到樂趣。這下好了,可以跟家人一起看直播了。」山東一位聽障人士通過試用「今聲優盒」後反饋稱。
就此,中國聾協主席楊洋深有感觸:「昨晚我用『今聲優盒』看了小品,才知道蔡明演的小品中說的是『顏值越高,責任越大』。我這才知道非聽障人士為啥春晚後有得聊,都是聊小品的段子呢,單單通過看書,是體會不到對話用詞的精妙的。」
真實的影像和實時字幕結合起來,會比書本上那些內容更清楚也更全面。
中國聾人協會副主席徐聰同樣表示,速記雖然比較精確,但去掉了很多東西,比如語氣,而這恰恰能體現每一個人說話的特點和脾氣。
在徐聰看來,與速記對比,實時字幕給聽障人士展現了更寬廣、厚實的信息天地。
楊洋希望藉助本次公益捐助活動,讓更多愛心人士和企業一道,幫助聽障人士用字幕「看見」春晚的聲音,讓他們從今年春晚開始,同家人一起無障礙地感受年味兒。
責任編輯:方鳳嬌 主編:文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