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努力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近年來,海門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思想指引下,進一步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在水生態修復保護、水環境治理改善等方面精準發力,努力打造沿江特色示範段。如今,長江海門段水質持續向好,江岸再現碧水綿延,江海大地唱響了新時代長江大保護的海門之歌。
鐵腕治理化工企業 激活綠色發展新引擎
走進臨江新區,碧綠的草坪和設計感十足的酒紅色建築,讓人產生錯覺,仿佛走進了美麗的大學校園。而這個與崇明島隔江相望之地,曾經被規劃為化工集聚區。臨江本是傳統的農業鄉鎮,擁有11公裡長江岸線,與毗鄰的靈甸工業集中區合併成為臨江新區時,最初的發展定位為「精細化工」。從2012年開始,為推動綠色創新發展,臨江新區重新確立了打造產業科技生態人文小城的發展目標。當汙染防治攻堅戰的號角吹響,海門更加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的理念,全面淘汰落後化工產能,大幅削減化工企業數量。2018年10月,海門印發了《海門化工園區整治工作方案》,明確整治範圍為靈甸工業集中區精細化工園區(含靈甸、青龍兩個片區)及所有化工生產企業。海門和臨江新區兩級政府「壯士斷腕」,對片區內所有化工生產企業堅決實施關停。2019年,海門先後關停退出化工生產企業19家,超額完成南通下達的關停18家的目標任務。2019年底,經南通市政府同意,海門靈甸工業集中區(含青龍片區)取消了化工定位。
為配合新的發展定位,臨江新區採取政府主導、企業協同的方式開始轉型發展——「現代製藥」由傳統的醫藥中間體、原料藥生產加工向工藝開發、中試及建立貿易平臺等方面多元化發展;「百朗德生物化學」原料產品由化學工藝轉向生物發酵工藝,並向下遊化妝品產業發展……一批化工企業開始「騰籠換鳥」。
2019年南通市化工企業大排查、2020年省化治辦化工產業安全環保整治提升攻堅行動,對海門化工生產企業開展了全覆蓋檢查,均未發現該淘汰的落後工藝裝備。
全面整治入江河流 重現水清岸綠好生態
「現在河道清理乾淨了,天氣好的時候,我們可以到河邊釣釣魚、散散步了。」三廠工業園區居民張先生笑著說。原本密布漂浮物、泛著臭味的青龍河,如今已經乾淨清澈,一些村民正悠閒地在河邊新建的休閒步道上散步。
青龍河全長18.79公裡,北起運鹽河,南至長江,流經四甲、常樂、三廠3個區鎮,是海門區內的三級河道、14條入江支流之一。守護一江清水,要從破解入江問題開始。海門堅持系統思維,全域治理水系。2020年3月25日,海門成立了青龍河整治指揮部,抽調56名工作人員,分成9個工作組,圍繞沿線排汙口排查、化工園區安全環保提升整治、沿線生活汙水接管、沿線「散亂汙」整治、沿線畜禽養殖場整治、沿線碼頭堆場整治、強化長效管理等7個方面13項具體工作,以雷霆之勢對青龍河開展全面排查整治。經過3個多月奮力攻堅,累計投入資金近4億元,共拆違拆破7.8萬平方米,196家「六小行業」企業、17家無序畜禽養殖、11家「三場一站」、14個港口碼頭全部整改到位,水質達到消除劣Ⅴ類目標要求。今年7月2日,青龍河通過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的實地銷號核查。
與此同時,四甲鎮、常樂鎮對青龍河東側的沿河省道222線兩側進行了行道樹修剪、補栽,以及雜草清理、草坪種植、花類點綴,使綠化「氛圍馥鬱、格局升級、品質提檔」,曾經的環境短板搖身一變成為「兩岸青翠、兩坡青美、河面清潔」的生態樣板。
2020年,海門還把入江河流進行綜合整治列為50項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專門制定了入江河流水質提升攻堅方案,對14條入江河流進行綜合整治,全面提升入江河流水質。在全面消除劣V類水質的基礎上,50%以上的入江河流水質達到Ⅲ類以上標準。
打造精緻沿江風光帶 回歸生態岸線新面貌
秋高氣爽時,如果你來到臨江新區江畔,綠樹成蔭、蘆葦蕩漾的東布洲長灘公園一定會讓你流連駐足。打造該公園是海門堅持規劃引領、綠色開發,大力實施沿江生態保護的有力舉措。
東布洲長灘公園是2020年海門啟動實施的17公裡長江生態綠廊建設工程的重要內容,總長5公裡,寬50~150米,總佔地面積600畝,種植了5萬棵喬木和1萬平方米花海,形成「杉的王國,花的海洋」。有了這個公園和已建成的臨江玲瓏湖生態運動公園,江堤岸邊熱鬧了起來,「有江有岸,有花有草」的生態長廊不僅吸引了當地居民和員工跑步觀景,而且每到周末,有很多遊覽者前來放風箏、攝影,這裡儼然成了網紅打卡地。
2018年開始,海門在江堤100米範圍內宜林地段建設生態防護林,共完成沿江生態防護林5336畝。與臨江新區隔江相望的海永鎮是海門連接上海的一塊「飛地」,2019年海門投資380萬元實施海永鎮沿江生態林綠化景觀工程,打造了具有圍墾文化與文藝特性的景觀大道,美化了長江立面和海永環境。
海門還不斷加快沿江綠道與城市綠地溝通串聯,充分彰顯「河清、水淨、岸綠、景美」的濱江城市魅力。目前,青龍港區域正實施綠化美化工程,形成了河岸綠色生態緩衝帶,已完成河道景觀綠化5萬平方米,兩側景觀工程、親水平臺正有序建設中。此外,計劃總投資1億元,建設青龍港生態林地52萬平方米。2020年海門還規劃設計58公裡沿江風光帶,規劃建設的南布洲沿江景區將打造成以文化科普、運動休閒、生態度假為主題的長江入海門戶生態綠灣,同時,將繼續以城市綠肺——謇公湖為核心,打造一個集生態觀光、文化演藝、運動休閒、體育文化於一體的綜合旅遊區。
水清、岸綠、江美,海門58公裡岸線生態向好的背後,是發展理念、路徑的深刻轉變。聚焦沿江而不局限於沿江,海門以全區域為單元,推進生態環境整體提升。沿江生態環境的打造也促進了內陸生態新格局的形成,大氣質量提升,水利短板補齊,溝河暢通,讓人居環境大大改善。江風海韻生態名片,成為海門集聚高端人才、優質項目的重要加分項。用城市「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海門在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正在加快邁進「全國百強區二十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