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弱勢品牌在短期內如何超越強勢品牌?這個問題的答案也許有很多種。但是,名人與商務通的鬥法,使我們看到了一個頗為精彩的答案。之所以精彩,是因為在整個市場操作過程中,名人把整合營銷傳播理論運用得淋漓盡致,堪稱經典。
現代整合營銷理論認為,科技進步使得競爭者之間的籌碼都大同小異,差異化在最短時間內被抵消。在均勢的市場競爭中,真正能夠產生差異化利益的營銷手段只有傳播(communications)和流通(logistics)。在名人與商務通的鬥法過程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一點。
對於任何一個消費者而言,「認知」的重要性遠遠超過「事實」。什麼樣的產品技術最好?只有消費者覺得它技術好,它才是「真的好」。名人公司的種種傳播手法都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讓消費者真正認知到它的好。究竟名人的技術高還是別的什麼企業的技術高?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消費者怎麼看!
名人接二連三地發動價格戰,終於使公眾承認了它的市場地位;名人不斷地塑造其技術形象,也終於如願以償地得到認可。之後,它所需要做的就是搞好自己的渠道管理,讓想得到名人產品的人方便、愉快地得到它。
名人自始至終都運用 「比附戰略」。巧妙地將商務通強大的品牌影響力移植到了自己的身上。比起當年步步高「真功夫」比附愛多「好功夫」來,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
價格中的玄機價格傳播是名人市場操作方法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一般要達到三個目的:
1)充分引起消費者及媒體的關注,達到最大限度的品牌傳播目的,從而節省直接的廣告傳播費用。
2)對品牌的發展起良性作用。
3)利用自己的成本技術優勢,遏制競爭對手的迅速擴張,擴大名人產品的市場佔有率。
為了達到以上三個基本目的,要求在進行價格傳播時,小心謹慎,甚至殫精竭慮,因為真正做到『品質更高,價格更低』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弄不好就可能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甚至由於利潤太低,引起惡性競爭,搞得整個行業都無利可圖。
名人至今共進行過四次較大的價格傳播動作:
1、挑戰商務通
2000年,商務通經過兩年沒有對手的廣告與營銷攻勢後,以近60%的市場佔有率,高居行業榜首。而與此同時,家電市場的價格戰已經進行到讓消費者麻木的地步,兩種市場格局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企業獨霸市場的機會將會越來越少,而PDA市場上商務通的一支獨秀也必然面臨著挑戰。
沉寂多年的名人公司最終決定向商務通叫板,而此時商務通的市場佔有率高出名人40個百分點。對於市場挑戰者而言,最具有殺傷力的武器就是「價格」。 而誰先拿起價格的武器進行砍殺,誰就有可能成為新一輪關注的焦點,這從傳播的角度來分析,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歷史良機。
8月底,名人突然發力,將其主導產品一指連筆王降至1600元,比商務通同等檔次產品低380元;名人PDA328降至600元,是商務通同類產品價格的1/3。商務通很快做出回應,開始實施「A計劃」,宣布主流產品價格下調35%,原來2000元以上的PDA價位迅速下降成為1000多元。從此商務通被名人「拖下水」。
商務通的應戰恰恰是名人想要得到的,即引起業界和新聞媒體的關注。由於市場對名人的關注度逐步提高,其知名度和市場銷量迅速上升。
2、超越價格極限
2001年4月20日,名人宣布將PDA328A的價格從600元下降至498元,徹底打破了業內「掌上電腦不會跌破500元底線」的說法。
其實,稍微留點心思的人都會發現,名人謀劃這次降價活動,只是將單一一款產品拿出來,別的產品都沒有動。為什麼這麼做?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對行業內流行的說法——「不能跌破五百元」的價格發起衝擊,從側面顯示名人的技術優勢,給名人品牌造勢。因為有2000年的那次價格戰做鋪墊,這次活動引起了新聞媒體對名人的關注與猜測,並就「跌破五百元」這件事進行了報導和評論。這次價格傳播給名人帶來的無形的廣告效應,也許比直接做廣告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