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有親.長幼有序.夫婦有別

2021-01-09 騰訊網

父子有親:長輩對孩子要有慈愛。但是現在家庭裡家長如何愛孩子,很多家長觀念和行為值得商榷。後世人們傳播傳統的「孝」文化,從邏輯上來說先有父子有親,後有孝順長輩。

長幼有序:兄長、長輩和晚輩之間,要有規則次序,長輩要關心愛護晚輩,晚輩對長輩要恭敬有禮。

夫婦有別:夫妻雙方在人格尊嚴上是平等的;在社會分工上,丈夫應該去創造,對家庭有擔當、有責任和愛心,自強不息;妻子應該全力以赴的去配合成全丈夫,主要在家裡相夫教子,溫柔賢良對待家庭成員。

儒家經典的哲學思想,孔子是至聖先師,教育.倫理.道德.治國是他的核心思想;中國古代哲學思想,明示不足,暗示有餘,其中暗藏家庭教育經典思想,請大家去學習,思考。

以上只是萬哥說家庭教育一家之言,請大家多關注,多建議,歡迎提出質疑,後面帶給大家更多文章和視頻。謝謝!

相關焦點

  • 家長和孩子做朋友,絕不能忘記「長幼有序」
    孩子心智發展不完善,曲解了「人人平等」,缺失了對家長對長輩應該有的最基本的尊重,沒有形成「長幼有序」最基本的家庭關係認知。《三字經》中描述有: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此十義,人所同。其中「長幼序」既長幼有序,長者和年幼者之間的先後之分、尊卑之分。
  • 什麼才是真正的長幼有序
    按中國儒家倫理觀念,尊卑有別,長幼有序是傳統美德。 我們現在所見所聞地大多數人的生活居住方位都是住錯方位的,因此,這種長幼有序只是在形上體現,並沒有在神上的層次體現出來。比如長子(大兒子)本該住在正東方位的,此時卻住在房子的西北方臥室,如果他今年是20歲的年齡,那他住西北方時心理年齡已達到40歲,比較老成。
  • 曾仕強:為什麼要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長幼為什麼要有序?為什麼?因為哥哥的力氣永遠比弟弟大,你要跟他爭,他打你一下你就受不了。好家風我們中國人處處都是保護弱者,但是我們會講出一套讓這個強者很有面子的話。各位朝這個方向去想我們的倫常,你可以體會得很深,很精。
  • 「家人父子」:如何體察明清之際的士人生活
    但文學專業出身的人,如果要走學術這條路,要較長久地走下去,不論你東拐西歪,轉到什麼方向、什麼研究領域上去,最大的劣勢——或許是最大的優長——是缺乏基本的學術訓練,而有較好的文字功底和對生活的感悟力,能逃脫具體學科的規訓,甚至無視學科邊界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