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廖文|
《乘風破浪的姐姐》終於正式公演了,也開始有人淘汰了,終於有了比賽的氛圍。
近期最熱的話題非《乘風破浪的姐姐》莫屬了,新節目播出當晚,「浪姐」話題霸榜熱搜,即使沒有新節目更新的日子,也能有關於各種姐姐的話題在榜上,這樣的現象不管是對於節目來說,還是對於「姐姐們」來說都是好消息!
有話題是好事,話題跑偏真的也沒有關係嗎?大家對於最後成團的期待是什麼,是真的組一個「唱跳俱佳」的姐姐組合嗎?
01.為話題熱度而打造的組合走不遠
「看完讓人不再害怕變老的節目」應該是《乘風破浪的姐姐》話題營銷的一個意外收穫,而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掌握了兩項打分比重的評委杜華,對於姐姐們「個人特質」和「成團潛力」打分來看,完全是按照自己做的女團的標準來的,這無疑就是一種諷刺。而節目中請來的大多數的姐姐都是演戲的明星,而考核標準卻用了舞蹈和歌曲。
節目宣傳之初營銷的最大的看點就是看年齡偏大的一群姐姐如何重新出發,打出的口號是「三十而勵」。與去年多位大齡女星哭訴無戲可拍的熱點話題不謀而合。
參加節目中拍戲的姐姐們,據粗略估計最近兩年的影視劇產量平均數低於一,像熱度還不錯的寧靜、伊能靜最近幾年都沒有影視作品,幾乎都是靠綜藝維持熱度。更不要說像海陸、王智、劉芸這樣的比較「路人」的姐姐了。
這段時間節目給姐姐們帶來了很高的關注和話題,各位姐姐過去的歷史能被扒的都被扒了一遍,但是熱度退卻之後呢?
曾經的榮光只是一塊遮羞布,即使一時的熱度,也改變不了娛樂的受眾永遠都是年輕人。就像30+的人很少有看火箭少女、創造營、青春有你這些少女養成綜藝,就像跑男每期給蔡徐坤刷彈幕不會是30+的姐姐。
即使浪姐撐到最後成團成功,那也只是一個節目的成功,不會是5位姐姐,或者30位姐姐的成功,更不會是30+的一群女性不再懼怕老去的成功。熱度退卻,曾經迎著熱度狂歡的人只會更覺空心。
浪姐這場全民狂歡的假象還可以延續幾期?
02.真正的強強結合是因志同道合
《乘風破浪的姐姐》通過女團選秀的形式從眾多30+的姐姐中選出五位成團的形式並不新穎,只是糅合了時下最熱門的選秀形式和大齡女藝人出路的話題打造出來的「吸粉神器」,這一目的應該已經達到了。
而真正的「大齡偶像組合」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呢?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2008年「成團」的縱貫線,是由在臺灣早已功成名就,並且相當有地位的四位音樂人組成的。
成團的那一年,鍵盤手羅大佑已經54歲,吉他手李宗盛50歲,貝斯手周華健48歲,鼓手張震嶽34歲,都是年齡偏大的老哥哥,那個時候沒有現在這樣可以快速發酵的網絡環境,但是也不影響他們火的一塌糊塗。
在現在這個功利的環境下,很少有人能理解這四位著名的音樂人,僅僅只是因為志趣相投,就決定成立組合,他們的口號是他們的口號是:「要搞非常之建設,先搞非常之破壞。」
縱貫線的四位「老哥哥」都是創作型歌手,妥妥的實力派。羅大佑就不用多說了,被稱為「音樂教父」,他深厚的文化底蘊,改寫了一個時代歌詞的風格,他歌詞的批判和人生的領悟,引領了一個時代。
李宗盛和羅大佑一樣,除了自己有《凡人歌》、《真心英雄》、《山丘》等代表作,他為其他歌手創作的歌曲比如《我是一隻小小鳥》、《夢醒時分》、《愛的代價》等歌曲,也都非常受歡迎,成為其他歌手的代表作。
周華健和羅大佑、李宗盛的關係也很不錯,他有很多作品也是前面兩位製作的,他自己也是一位優秀的唱作人,《花心》、《刀劍如夢》、《朋友》等歌曲傳唱度很高。
張震嶽比其他幾位小十幾歲,資歷最淺,和當時飛輪海、5566等偶像組合比起來,他的實力也不容小覷,《愛的初體驗》、《再見》、《失戀是一種病》、《愛我別走》這些歌曲相信大家都很熟悉。
縱貫線成立想給中國樂團一些新的影響,推動奄奄一息的華語樂壇的發展,而實際上他們也算是做到了。從他們宣布成立,到參加春節聯歡晚會,到2009年3月7號在臺北小巨蛋的的首場演出,每一次動向都備受關注。
縱貫線本來成立的時候定下的目標是成團一年,開十場演唱會,沒想到太受歌迷歡迎,演唱會門票預售從十場增至二十場,直到2010年30日,在臺北小巨蛋舉辦完,終點站演唱會,縱貫線才正式解散。
「縱貫線」雖然成團時間很短,但也轟動一時,四位成員的音樂生涯貫穿華語流行音樂的發展脈絡,這條「線」不僅縱貫臺灣,還延伸到香港,再輻射到祖國大陸的流行音樂生命線。
即使在縱貫線如日中天之時,媒體採訪組合壽命是否會延期,周華健是這樣說的:「很難說,原來是說好確定12月31日解散,那如果到時候還有些演出的部分的話,我們可能會單打獨鬥一場兩場,只是怎麼樣也不會超過明年的六月吧」
經歷過的人都清楚,榮光不可貪戀,沒有人能一直處理巔峰,「縱貫線」也一樣,幾位音樂人因志同道合而走在一起,只是想用一場「盛宴」告訴愛音樂的人要有一顆純粹的匠心。
03.是狂歡總會落幕
對比起為了純粹做音樂而成團的「縱貫線」,《乘風破浪的姐姐》目前也是很好看,因為它不僅抓住了熱點,還抓住了人心的弱點,看似是一碗雞湯,可能是慢性毒藥,不是費力折騰才能證明老去不可怕。
請來30個各個不同領域的「姐姐」要成團,好像只是定了個目標,從目前第一次公演後觀眾票選產生淘汰的形式來看,節目組對於考核的標準沒有明確,就像姐姐們質疑的,既然最後都是由人氣決定,那還要實力幹什麼?
希望後面的節目可以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