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社會,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企業,感恩老闆,感恩師傅,感恩同事……所有對你有恩的人和組織,你都應當感恩。感恩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表現,雖然很辛苦。但是,它會培養你積極的人生態度,會增強你的自信,加強個人的修養,與同事的關係會更加融洽,最終你會得到全方位的回報。
感恩會使你變得慷慨大方,心胸開闊,不會斤斤計較,會消除無謂的煩惱。感恩的人心態好,身心健康。積極的情緒往往會戰勝消極的情緒,很少有失敗感和挫敗感。懂得感恩的員工辦事果斷,做起工作不怕困難,不會在問題面前瞻前顧後。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懂得如何加強修養,個人的性格、品格才能不斷完善。潛移默化的結果是修煉了氣度不凡的氣質,面由心生」,人們從你的面相就看出了你的個人修養是否完美。所以說,感恩是一種智慧。
感恩從何而來的呢?一般認為,感恩是個外來詞。牛津字典給感恩二字的定義是:「樂於把得到好處的感激呈現出來且回饋他人。」感恩,是人類共有的高尚品德,不單是西方有,東方感恩的文化內涵更深厚,且富有自己的特色。中國古代認為,禮儀規範的兩主體間的雙向往來屬於「施」和「報」。
施,給人以精神安慰和物質上的幫助,報,則是回報,報恩、謝恩、報功、報德等。古代國人感恩對象主要有天、自然、他人、社會、國家、政府、賢臣、文明等等「有功德於民」者。從2500多年前戰國的孔子開始,我國古代感恩觀就明確將感恩與人自身素養的提高、人成為理想的人、將社會建設成為理想的和諧社會聯繫起來了。
西方的感恩觀與中國傳統的感恩觀大同小異,在注重內心感恩觀念培養的同時,也非常注重形式上的感恩。為此,西方確立了感恩節,有關這個節日的來歷有個美麗的傳說。
1602年,一批清教徒新移民踏上了美國的土地,結果他們面臨的第一個冬天非常嚴酷:天氣惡劣,農作物幾乎絕產。這些人是為了躲避英國宗教清洗才跑到這裡逃生的,但是,沒人想到,到了美國竟然遭遇了一場災難。
將近一半的清教徒凍死或者餓死了,有的冒險回到了英國。留下來的人們實在餓得受不了,有的去偷竊,雖然「主」告誡他們不能那麼做。
總督為了讓大家渡過難關,便把大家組織起來,種下了高產的玉米,希望能獲得豐收。然而,幹好幹壞一個樣的「大鍋飯」使英國人不滿,農業產品產量不高。三年後,總督將土地分配給每家,他們自由選擇種植品種和數量。
這種生產模式成功了,農民們有了勞動熱情,男女老少都各盡所能下田勞動。
1621年秋天,新移民終於有了一個豐收的季節。後來,他們把每年的十一月的第四個星期四確定為「感恩節」,用來感謝上帝和親人、朋友以及自己。他們在感恩節,不,就是平時也學會了感恩,為此生活得非常幸福和美滿。
中國是一個懂禮儀、懂文明、懂感恩的國家,遺憾的是,隨著社會屢次變革,古老的感恩觀發生了扭曲,感恩的傳統逐漸泯滅,感恩逐漸被淡忘。企業裡,一些帶出徒弟的師傅再沒人記得,一些誠實勞動的人得不到應有的回報,一些創業的領導得不到應有的敬重,很多有過硬技術的人沒人瞧得上。更有甚者,惡意相爭,不擇手段,恩將仇報,種種惡相比比皆是。
企業管理者越來越感覺到,如果一個員工連起碼的感恩都不懂得,要想成為有用的人才,好比是讓家鵝變天鵝。
成功學大師拿破崙·希爾說:「真正的成功者都是那些懂得感恩的人,他們擁有更高的智慧。」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是優秀員工必備的品德之一。
不要埋怨,即使企業沒有錄用你也不要怨恨,要感謝他們,給了你一次面試的機會,讓你在求職的路上多得到了一些經驗,而這,也許是你一生中一部分最重要的經歷,可能會幫助你更快更好地實現夢想。
近年來,西方管理學界開設了一門新課,叫「全面倫理道德管理」,這門課非常受捧,其受歡迎的程度已經遠遠超越了過去備受重視的「全面質量管理」課程。這從一個側面說明西方企業界對員工倫理道德建設的高度重視。現在,在美國像哈佛一類的商學院,把目光轉向了企業文化建設,企業管理課程中增加了企業倫理、非營利組織及企業社會責任等內容。
著名的美國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一個時期發現,以前學校有關企業倫理的課程經常是門可羅雀,但現在的情況正相反,很多剛進來的MBA新生很期待修習與此相關的課程,而有關這方內容的學術講座也是門庭若市。這傳遞了一個信號,企業裡員工的個人道德修養已經被各界高度重視。
傳統的企業管理沒有認識到員工個人品德對企業有多麼的重要,然而,當一些有才無德的精英式的員工讓一些國際巨型企業吃夠了苦頭後,他們都認識到了員工的道德修養對於企業來說有多麼的重要。西方的一些企業在用人上更注重道德的考量。比如,IBM的人力資源部現在有這樣的用人原則:絕不任用「帶兵集體跳槽」的主管(他們不懂得感恩,是不折不扣的背叛者),也絕不任用帶著前一家公司的商業資源前來投靠的人,因為這樣的人「有道德瑕疵」。
20世紀初,福特公司的「流水線」管理方式是西方企業管理的榜樣。但很快人們發現「流水線管理」把員工培養成了機器,而職業道德建設卻把員工培養成了能駕馭機器的有靈魂的人,他們使機器更加高效。正確的感恩觀,是德才兼備中「德」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許多企業從血的教訓中得出的結論。
一個街頭咖啡店裡,兩個看不清的身影面對面著秘密交談。
穿深藍色西裝的是一家公司辦公室的秘書,名叫弗蘭克·諾爾,穿深色夾克衫的是另家公司的辦公室秘書,名叫提摩西·鮑恩。兩人其實很早就認識。
提摩西·鮑恩開門見山,說:「我們公司最近業務信息告急,如果你能把你公司的一些業務資料與我分享,我將有可觀的報酬給您。」
弗蘭克·諾爾本能地說:「不行,這是讓我出賣公司商業秘密。」
提摩西·鮑恩壓低了聲音說:「我需要特別聲明,我們之間的合作是自願的,和他人無關,不構成違法行為,遠離道德譴責。我們有嚴格的保密措施,這點請你放心。希望我們能合作成功。」說完,便遞給弗蘭克·諾爾一張50萬美元的現金支票。
50萬美元的誘惑力太大了。弗蘭克·諾爾忐忑不安地接受了支票。
接下來的一個月,弗蘭克·諾爾每天都在夢魘中度過,他感到愧對公司的培養,壓力幾乎把他摧垮,他選擇了辭職,但仍沒有逃脫法律的制裁。弗蘭克·諾爾應當感恩公司。公司為了培養他付出了巨大成本,包括花費幾十萬美元送他到國內高等商學院進修;派到國外辦事處擔任首席代表;旁聽公司高層決策會議,接觸重大問題決策過程……弗蘭克·諾爾原本並不出眾,只是公司老闆花費了心血,才讓他嶄露頭角,他應當感謝公司,然而,他卻背叛了公司。
一向只重視業務的企業管理者們,開始思考員工的倫理道德建設。而感恩教育便理所當然地列入企業員工教育的課程,也成為西方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日立公司把「和諧」放在重要位置;豐田公司的社訓把「以產業成果報效國家」作為圭臬;松下電器的口號最響亮的一句是「感恩報德」。
英國塞繆爾·詹森博士有句名言:「感恩是偉大教養的果實,你不會在粗俗的人們中間發現這種品質。」
優秀的員工應當不斷加強自己的道德修養,從學會感恩開始。感恩是一種欽佩,是一種認同,是一種品德,是一種生活態度,是我們的世界觀。學會感恩,是為了激起生活的勇氣,是為了點燃生命的蠟燭,是為了增添工作的激情,是為了找回幸福感。感恩也是一種寬容豁達的心態,是一種可貴的情操。懂得感恩的人才會享受工作,會享受工作的人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感恩會使你有一個積極的人生觀、健康的心態。
我們感恩父母,是他們嘔心瀝血教育我們,含辛茹苦把我們養大;我們感恩老師,是他們把知識傳授給了我們;我們感恩同事,是他們協助我們成長;我們感恩企業,是它為我們搭建了展示才能平臺;我們感恩領導,是他們像頭羊一樣,櫛風沐雨,帶領我們開拓前進。
人生道路,處處曲折,步步坎坷,前進的道路有無數的艱難險阻,我們時時伴隨著挫折和失敗。但是,我們要感謝挫折,感謝失敗,是挫折和失敗使我們變得更加聰明。戰勝了苦難,在取得成功的那一刻,我們懂得了失敗是真正的成功之母,沒有失敗哪來的成功?懂得了梅花之所以香沁肺脾,是因為它經歷了嚴寒。
工作當中,生活當中,一些懊惱的事,一些讓人沮喪的事,一切被誤解的事,一些被人「下絆」而算計的事,一切遇到的不公平的事,統統都讓它過去吧。小人所為,臺下拳腳,不要永記心裡,做不到以德報怨,也要學會忘卻。
感恩讓世界這樣多彩,感恩讓我們如此美麗,感恩讓我們增長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