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三寒兩倒七分飽」,子午覺要注意五點,您做得怎麼樣?
我們有一句養生諺語「三寒兩倒七分飽,一生健康不顯老」。涵蓋了我們「衣食住行」裡的前三項。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其實,仔細分析起來,還是很有道理的。
三寒:
所謂「三寒」,也就是指「倒春寒、五月寒、秋寒」。我們知道,一年中氣溫最低的季節是冬天,這「三寒」的季節,外界的氣溫並不是最低的,那麼,為什麼我們還要特別提出來呢?
因為在嚴寒的冬季,我們每個人都會很自然地做好禦寒,避寒向暖乃是人的本能。所以在冬天,真正受寒的機會反而不是那麼多。而「倒春寒、五月寒、秋寒」這三個時候,外界的氣溫本來還不算低,我們日常的穿衣方面,並不會下個冬天那般裹得嚴嚴實實。
但因為氣候變化大,晝夜溫差也大,一不小心就會很容易感受寒邪。或者說,這也是一種「出其不意」的時候,其實乃是已提醒我們,在這三個時期,要增強防寒的意識而已。
兩倒:
所謂「兩倒」,就是指在兩個時間段睡覺:一是半夜子時的時候,一是中午午時的時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子午覺。為什麼要睡子午覺呢?我們人,是自然的產物,所以,就該和自然一樣,要順四時,儘量不要違背自然規律。子午覺的原則是「子時大睡,午時小憩」。
因為子時和午時都是陰陽交替之機,正是人體經氣「合陰」與「合陽」的時候,睡好子午覺,有利於人體養陰、養陽。《黃帝內經》說:"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寤"。
午時,是人體陽氣最盛的時候,稱為「合陽」,合陽之時又是陰氣初生之時,因此要「小寐」或者入靜,時間不用太長,大概30分鐘左右就行了。能使身體得以平衡過渡,提神醒腦、補充精力。
午夜子時是「陰陽大會、水火交泰」的時機,又叫做「合陰」。這時候是人體陰氣最重的時候,卻又是陽氣初生之機。經脈流注理論裡,剛好運行到肝膽,所以子時睡眠最能養肝。但是這個睡眠應該是熟睡、深度睡眠。睡子午覺還有幾個注意事項:
1、即使天氣再熱,也不要掀開肚子睡覺,最好在肚子上上蓋一點東西;2、儘量不要在有「穿堂風」的地方睡午覺;3、午覺一般是在午餐後進行,因此,午餐最好不要吃得太油膩;4、午睡雖然是「小憩」,但也不要隨便趴一下或者歪一會,可能影響下午的精神狀態,最好是平躺或者側臥,睡姿儘量舒服放鬆;5、夜間子時「大睡」,應該保證在子時進入深度睡眠,因此,最好在子時前一個小時上床,並保持心情愉悅,儘快入睡。
七分飽:
所謂七分飽,就是指吃飯的時候,別使勁撐,而應該給胃留下三分餘地,因此就叫做「七分飽」。我們身體生命活動所需的營養能量,都從食物中來,食物的消化吸收、運化輸送,都要由脾胃來實施。
如果長期吃得太飽,容易損害到胃,並加重脾胃的負擔,那些「吃多」的食物,並不見得就為身體帶來更多的營養。進食過飽,還能讓人產生「惰性」,頭腦昏沉。給胃留出三分餘地,一來更易完成消化,二來還使人更有鬥志。
綜上所述,養生諺語「三寒兩倒七分飽」包括的內容還是很多的,尤其「兩倒」,對我們現代人養生作息,是非常有好處的。其中「子午覺」所需要注意的五點,您做得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