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老農坐在一起聊天,有時候會學到許多很新鮮的知識。儘管有些老農都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們的經歷有很多,有很豐富的社會經驗,因此,多與老農坐在一起聊天是非常有好處的。
前兩天,與一位老農聊天時聊到了人生的話題上,老農說:一個人的善惡和貧富是能夠觀察出來的。在咱們農村有這麼一句俗語----「是善是惡看眉眼,是貧是富看馬樁」,這句俗語裡所說的就是一種「觀察」。
「什麼?咱農村還有這麼一句俗語的嗎?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我不解地問。
老農說:是啊!咱們農村的確是有這麼一句俗語,如果你不明白這句俗語的意思,我可以給你解釋一下。
「好啊!那你就給我解釋一下吧!」我忙不迭地說。
接下來,老農給我解釋起這句俗語來。老農說:
一、是善是惡看眉眼
所謂的「眉眼」也就是指眉毛和眼睛。
眉毛是指人體面部位於眼睛上方的毛髮,能夠防止雨水或灰塵進入眼睛當中,對眼睛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千萬別小看眉毛,眉毛能夠反映出人的心理活動,通過觀察某個人眉毛的舒展、收攏、揚起、下垂就能夠看出某個人的喜、怒、哀、樂等複雜的內心活動。在我國的文學作品裡,有很多形容眉毛的語句,比如,揚眉劍出鞘、眉飛色舞、劍眉入鬢、蛾眉談掃、眉頭緊鎖、喜上眉梢、柳葉彎眉、眉目傳情等等。
眉毛分許多形狀或形態,比如,交連眉、黃薄眉、交加眉、雜亂眉、重壓眉、掃把眉、慈眉等。
其實,慈眉是最好的一種眉毛形狀或形態。所謂的慈眉一般是指眉毛形狀微彎,毛色不雜亂,不逆生,也就是平時講的沒雜毛,形狀弧形而不張揚或飛揚,看上去非常柔和。長有這種眉毛的人肯定心地善良,不會做奸佞之勾當,是非常值得交朋友一種人。反之,就有「惡人」之嫌疑了,需要在交往時多加小心。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是感知光線的器官。在文學作品中,關於眼睛的描述也有很多,比如,他一雙活力十足的眼睛;他的眼睛裡閃耀著智慧的光輝;他的一雙黑亮黑亮的大眼睛,在凝眸時如空中飛走的星星等等。
關於眼睛的討論已經延續了許多年。但一般來說,人們習慣將眼睛定義為:丹鳳眼、杏眼、鴛鴦眼、龍眼、桃花眼、羊眼、狼眼、蛇眼、猿眼、三角眼等。如果我們善於觀察,就能夠從眼睛裡看出某個人的善與惡。一般來說,目露兇光者為惡人,那麼,其他人就應該屬於善良之輩了。
以上所言就是「是善是惡看眉眼」的由來了。
二、是貧是富看馬樁
所謂都「馬樁」,也就是拴馬樁。拴馬樁是我國北方地區獨有的民間石刻藝術品,多以堅固耐磨的整塊青石雕鑿而成,一般通高2-3米,寬厚相當,約22-30釐米不等,常栽立在農家民居建築大門的兩側。
一般來說,過去鄉紳大戶的拴馬樁不但多,而且,雕刻是非常精美的。由於他們家的馬匹多,所以,會栽植好多個拴馬樁;而且,由於他們有錢,因此,會請工匠將拴馬樁上雕刻出蓮瓣、鹿、馬、鳥、 兔、 雲、水 、博古等各種圖案,用以炫富。而貧窮的老百姓由於馬匹很少,而且沒有多餘的錢去請工匠,因此,他們家門前的拴馬樁不但少,而且多屬於非常簡易的拴馬樁,一般就是栽植一塊條石,是不會請工匠雕刻的。所以,古代人就經常採用觀察拴馬樁的方式去辨別這戶人家是貧是富。這就是「是貧是富看馬樁」的由來。
聽了老農的解釋後我才算是對這句俗語有了一個最基本的了解。看起來古代勞動人民從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了不少經驗,有些經驗還真的值得我們現代人借鑑的呢!大家說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