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在線】RazerBladeQHD+2015版評測:2015年各大PC廠商都相繼更新了旗下的遊戲筆記本電腦,不過這些主流廠商的遊戲筆記本電腦都相對厚重。而著名外設廠商雷蛇卻推出了號稱世界上最薄的14英寸遊戲筆記本電腦,這款超薄遊戲本今年也全面升級至最新的英特爾CPU與NVIDIA GPU,擁有更多內存,同時沿用了顯示效果相當出色的QHD+顯示屏。
最薄GTX970M遊戲本 15款雷蛇靈刃首測
轉眼間這已經是Razer Blade 14系列的第3代產品:2013年,輕薄的Razer Blade 14剛剛被公布就讓廣大遊戲玩家們眼前一亮,但較低解析度的TN顯示屏實在是很影響遊戲體驗。2014年,新款的Razer Blade 14將屏幕一下子升級到了3K超高解析度的IPS顯示屏,並且顯卡也升級到了性能強勁的GTX870M顯卡,另它的遊戲性能大幅度的提升,但這次它的屏幕解析度實在是太高了,對於遊戲本來說實在是沒有什麼實用價值。不過今年的Razer Blade 14終於推出了配備1080P IPS霧面顯示屏的版本,售價也更加的便宜。
2015 Razer Blade 14
但本次評測的這款2015雷蛇Blade 14依然是搭載了解析度達到QHD+級別3200x1800像素的IGZO屏幕的高配機型,顯卡升級到了性能更加強大的GeForce GTX 970M,同時CPU也採用了默認主頻達到2.6GHz的Core i7-4720HQ處理器,並配備了容量提升到16GB的DDR3雙通道板載內存。這次評測內容,筆者將把今年與去年的評測數據做個詳細對比,來看看今年的性能提升究竟有多大。
由於雷蛇的這款Blade 14的模具已經沿用了三代,因此本次的2015款Blade 14在外觀上依舊沒有太大區別,所以本次的評測內容將把重點放在性能評測與遊戲評測上,外觀部分將放在最後說明。
整機配置一覽
2015年英特爾的Broadwell標準電壓移動處理器遲遲沒有發布,因此今年的這款Blade 14採用的是Intel Core i7-4720HQ,默認主頻達到2.60GHz,單核心可睿頻加速至3.6GHz。比去年採用的i7-4702HQ的默認2.2GHz主頻提高了不少,性能更強。不過這顆4720HQ的最大功耗達到了47瓦,高於去年4702HQ的37瓦,所以筆者在這裡不免有點擔心它的散熱情況。
英特爾Core i7-4720HQ CPU ID參數
CINEBENCH是業界公認的基準測試軟體,在國內外主流媒體的多數系統性能測試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它使用該公司針對電影電視行業開發的Cinema 4D特效軟體引擎,可以測試CPU和顯卡的性能,其中CPU的單顆核心和多顆核心的測試可單獨計算得分。筆者這次分別使用R11.5和R15分別對雷蛇的搭載的這顆i7-4720HQ進行了性能測試。
CINEBENCH R11.5成績
目前主流CPU的CINEBENCH R11.5成績對比圖
通過繪製對比圖表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雷蛇的這顆i7-4720HQ處理器的得分在移動處理器中處於絕對的領先地位,與去年2014款的Blade搭載的i7-4702HQ相比,性能提升明顯,但和桌面平臺的4790K還是存在明顯差距。
CINEBENCH R15成績
目前主流CPU的CINEBENCH R15成績對比圖
而CINEBENCH R15的成績則有些奇怪,i7-4710HQ的多核成績不知何種原因處於領先地位,但單核心跑分成績偏低。2015款Blade採用的i7-4720HQ處理器,在多核心成績上大幅領先於2014款Blade採用的i7-4702HQ處理器。
新款Razer Blade配備了NVIDIA GeForce GTX970M顯卡,它基於能耗比優秀的麥克斯韋核心構架,28nm製造工藝,擁有1280個流處理器、48個ROP單元。不過顯存容量只有3GB,對於QHD+高分屏而言沒有採用6GB顯存版本略顯遺憾。關於顯卡的頻率,筆者嘗試開啟GPU-Z自帶的帶寬檢測程序後可以發現,核心頻率達到了1037 MHz,而顯存頻率則達到了1253 MHz。
NVIDIA GeForce GTX970M顯卡GPU-Z參數
這次筆者依然採用3DMark軟體來測試顯卡的性能表現,3D Mark 11基於Futuremark自行設計的原生DX11引擎,可綜合考察DX11 PC遊戲平臺的整體圖形性能。
3DMARK 11 P檔圖形分數9509
3DMARK 11主流顯卡成績對比
筆者將各大主流遊戲顯卡的3DMARK 11 P檔圖形分數匯總成柱狀圖進行對比,通過圖表我們可以清晰的發現新新款Blade 14採用的GTX970M獨立顯卡與去年採用的GTX870M獨立顯卡的跑分成績相比提升大約34%,性能已經超過GTX880M顯卡。
新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得分
新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主流顯卡得分對比
而GTX970M獨顯在新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跑分成績對比中同樣十分令人滿意,比去年採用的GTX870M獨立顯卡的跑分成績提升大約54%,性能提升十分的明顯。
本次的遊戲性能測試環節,筆者首先使用《最終幻想14》與《生化危機6》這兩款分別代表網遊與大型單機遊戲的跑分成績,與去年的成績做一下對比。再分別運行目前主流的大型遊戲,來測試一下今年顯卡升級到GTX970M的Blade 14遊戲表現究竟如何。
●網遊代表--《最終幻想14》Benchmark
首先是《最終幻想14》的Benchmark測試。從目前的網遊來看《最終幻想14》是對硬體性能要求很高的遊戲,能夠順利運行這款遊戲,那麼應對其它網遊也就基本沒有任何問題了。程序的設置為筆記本模式的最高畫質,並屏幕解析度調整到1920×1080進行測試。
最終得分11300 評級為Extremely High
2015款Razer Blade運行《最終幻想14》的跑分成績最終得分達到了11300,表現評級為「Extremely High」(最高為Extremely High),畫面幀數基本保持在60fps以上,能夠非常流暢的運行這款遊戲,大幅度領先去年9174分的成績。
●主流單機遊戲--《生化危機6》Benchmark
另外筆者還使用去年測試過的《生化危機6》Benchmark軟體進行了對比測試,軟體設置同樣為1920x1080的解析度下,關閉垂直同步,其他所有特效都開到最高。
《生化危機6》Benchmark得分9637
最終2015款Razer Blade 14搭載的GTX970M獨立顯卡,在《生化危機6》Benchmark中獲得了9637的高分,與去年的8048分的成績相比,性能提升十分的明顯。
●大型遊戲--《Grand Theft Auto V》實測
大型遊戲方面,筆者選用了時下最為火熱的GTA5,但由於AIDA64的兼容性問題,這次遊戲測試無法記錄下整機的運行溫度情況,多次嘗試修復仍然無法解決。所以本次只能用Fraps記錄下幀數情況給大家參考。
遊戲設置上,依舊是在1080P的解析度下,開啟FXAA,MSAAx2,並同時開啟NVIDIA TXAA,其他特效全部最高。從下圖中可以看到,在該畫面設置下,雷蛇Blade的GTX970M獨立顯卡的3GB顯存已經幾乎被填滿。
GTA5遊戲畫面設置
GTA5遊戲畫面設置
GTA5第一關《序曲》任務幀數情況
筆者使用Fraps記錄下在遊戲的第一關《序曲》任務下前180秒的幀數情況,並匯總成曲線表格。從圖中可以看到,在最高畫質下,雷蛇Blade的GTX970M顯卡表現相當出色。最大幀數達到65,最小幀數為45,平均幀數為56.1,能夠相當流暢的運行遊戲。
顯卡測試總結:
從以上測試中我們不難發現,今年的新款Razer Blade靈刃升級的NVIDIA GeForce GTX970M顯卡性能表現十分搶眼,與上代搭載的GTX870M顯卡相比性能提升幅度十分巨大,不過要想在3200x1800的解析度下運行遊戲還是相當有壓力的,因此筆者強烈建議玩遊戲時將解析度調整到1080P運行,以便獲得流暢的遊戲體驗。
●SSD性能測試
從2014款開始,Razer Blade就採用了NGFF接口的SSD,在容量方面除了提供了128GB、256GB以及512GB三種存儲容量選擇。筆者對本次評測的雷蛇靈刃配備的256GB SSD使用AS SSD Benchmark軟體進行了測試。
SSD固態硬碟跑分
通過軟體讀取的SSD型號來看,與2014年採用的型號基本一致。在跑分成績上,514.17MB/s的讀取速度以及32.42MB/s的4K讀取成績十分令人滿意。但254.94MB/s的寫入速度有些低於目前主流的SSD跑分成績。
●續航能力測試
電池容量不變 71瓦時
筆者通過AIDA64軟體查看電池容量發現電池容量依舊為71瓦時,與2014款機型保持不變。而本次續航能力測試筆者採用了PCMARK 8的Work模式來真實反映2015款Razer Blade的續航能力,該模式的測試成績與實際使用時間較為接近,具有比較高的參考價值。
續航時間2小時42分鐘
最終,PCMARK 8給出了2小時42分鐘的續航成績,考慮到今年的Blade採用的是TDP高達47W的標壓CPU,能獲得這個成績已經相當不錯。
●散熱能力測試
在前面筆者已經提到,今年的Razer Blade採用了TDP更高的i7-4720HQ處理器,TDP從去年的37W提升到了47W,在如此輕薄的模具內塞入一顆性能如此之強大的處理器,不免會擔心它的散熱問題,下面我們就來實際測試一下。
我們的測試方法依然是在25攝氏度左右的室溫下,讓這款本本同時運行Furmark拷機軟體以及AIDA系統穩定性測試,從而讓CPU和GPU同時工作在較高的負荷下。經過三十分鐘時左右的時間,分別查看這款本本的內部核心溫度以及機身表面溫度。
拷機測試截圖
通過軟體截圖我們發現CPU的核心溫度在95℃-97℃之間浮動,而顯卡的溫度則很好的穩定在70℃。雖然在拷機的過程中處理器的溫度較高,但在CPU TDP提高的情況下能與2014款的成績保持一致,這還是相當難得的。
C面與D面表面溫度分布
雷蛇官方宣稱,在設計Blade 14這款模具時,就十分重視將主要元器件的熱量從筆記本的主要接觸區,傳導至能更迅速散去熱量且用戶不會經常觸碰到的區域。在拷機的過程中,筆者通過熱成像儀得出的圖像也得到了證實。
由於鍵盤左右兩側下方是兩個散熱風扇的上方進風口,所以這兩塊用戶經常碰到的地方溫度十分涼爽,同時掌託處的溫度也比較合適,熱量主要集中在鍵盤的中部以及鍵盤的上方區域。但由於整個C是金屬材料,隨著拷機時間的增加,鍵盤上方的熱量會逐漸傳導到整個C面,這樣便會造成掌託處的溫度升高,降低舒適度。
雖然Razer Blade 14的外觀筆者已經非常的熟悉,但是在開箱的時候,依舊還是對這臺散發著濃鬱蘋果氣息的黑色金屬本十分的愛不釋手,所以本篇評測的最後,我們還是來一起欣賞一下它的外觀吧。
2015款Razer Blade 14 A面
雷蛇靈刃筆記本的A面,除了在正中央的一個可隨屏幕背光一起點亮的雷蛇LOGO外,在兩側還分別有一處脊梁凸起,這也可以說是這臺筆記本「靈刃」這個名字很好的詮釋。他們使得A面的LOGO不會顯得太單調,同時也讓這臺靈刃遊戲本的金屬氣息更加的濃烈。只可惜深色的金屬本都不可避免的非常容易粘指紋,這對於手汗多的玩家而言可能會有些煩惱。
2015款Razer Blade 14左側接口
2015款Razer Blade 14左側接口
雷蛇靈刃一共配備有3個綠色的USB3.0接口,其中兩個分布在左側,另一個分布在右側。在左側還分布有一個電源接口以及一個耳機麥克風一體化接口,在右側還有一個HDMI接口,以及一個防盜鎖孔。可惜的是靈刃並沒有配備讀卡器接口,對於攝影愛好者來說實在有些不方便,當然這也可能與這臺本本的定位有關係,但這塊QHD+屏幕好像就失去了用武之地。
2015款Razer Blade 14前部巨大的開蓋缺口
靈刃不但在外觀做工上十分的惹人喜愛,在用戶體驗上下的功夫也不少。比如在筆記本前部巨大的開蓋缺口,方便遊戲玩家可以輕鬆的打開屏幕蓋子。同時,轉軸阻尼也設計的十分恰當,讓玩家還能夠輕鬆的實現單手開合屏幕。
QHD+級別3200x1800解析度的IGZO 屏幕
位於屏幕下方的Blade LOGO
2015款的雷蛇靈刃依舊延續了跟去年一樣的QHD+級別3200x1800解析度的IGZO鏡面屏幕,顯示效果極為細膩,可視角度也十分的令人滿意,從各個角度觀看都不會出現偏色的情況。另外今年新增的1080P屏幕配置為霧面屏設計,屏幕外觀設計與第一代的靈刃基本相同。
來到靈刃的C面,就是配備有獨特雷蛇風格的可編程遊戲級防衝突背光鍵盤了。該鍵盤的手感與蘋果MacBook極為相似,但靈刃的鍵盤彈性更強,所以手感也更好,騷綠色的鍵盤背光看起來也極為的養眼。另外位於靈刃前部右側的唯一一個狀態指示燈只有在屏幕關閉時才會亮起,以不同顏色提示玩家目前筆記本的狀態是開機還是睡眠。
騷綠色背光鍵盤
靈刃的觸控板也是非常的特別,不同於目前普遍採用的一體化觸控板設計,靈刃的觸控板依然配備的左右按鍵。同時按鍵的手感也是相當的清脆,有點類似滑鼠微動的感覺。另外,觸摸板的手感也十分的順滑,但如果能配套優化出更多方便的操作手勢,相信用戶體驗將會更加的優秀。
帶有左右按鍵的觸摸板
今年的雷蛇靈刃在外觀模具上沒有任何的變化,而在其內部的變化也是微乎其微。依舊是雙風扇散熱設計,能夠同時從上部的鍵盤面以及底部的進風口進風,從轉軸處沿屏幕方向出風。內置的四根散熱銅管分別負責CPU以及GPU的散熱,保證散熱效率。同時,主板上所有的重要元件都有耐高溫的紅色膠狀物固定,防止電子元器件在高溫時可能出現的脫焊,充分保證整機運行的穩定性。
2015款Razer Blade 14 D面
2015款Razer Blade 14 D面開蓋圖
全文總結:
今年的配置升級使得2015款雷蛇靈刃依舊保持著世界最輕薄14英寸遊戲筆記本的頭銜,同時筆者也十分驚嘆雷蛇能夠將i7-4720HQ+GTX970M這樣強大的配置塞入如此輕薄的機身當中去。從本次的測試來看,這樣的做法的確使得新靈刃的性能提升了不少,但這款筆記本的散熱還是有待改進。也許雷蛇可以向Alienware取取經,為何Alienware 13在機身做薄後只敢放下一顆低電壓CPU?雷蛇Blade的這款模具如果改為i7-5500U+GTX970M的配置,在散熱表現上會不會更好?但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感謝雷蛇在輕薄遊戲本上所作出的努力,輕薄化必然是未來遊戲本的發展方向。
目前2015款Razer Blade 14已經在雷蛇天貓旗艦店開賣,128GB版搭配QHD+屏幕的靈刃官方售價為¥17999,但未見1080P屏幕配置的蹤影。對這款遊戲本有興趣的朋友,筆者還是強烈建議購買1080P屏幕配置的機器。對於遊戲本而言,QHD+的觸控螢幕實在是沒有什麼用武之地。但對於攝影愛好者來說,相信這塊屏幕將會帶來非常驚豔的顯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