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鹿鼎記》還未開播之時,觀眾便對張一山版韋小寶充滿了期待。
儘管他前面有梁朝偉、周星馳、張衛健、陳小春四座大山,要換別人來演,觀眾恐怕要惆悵了。
但由於張一山無論是外形還是鏡頭前所展現出來的性格都非常貼近韋小寶這個人物,加上《餘罪》所展現出來的精湛演技,因此對於新版選擇讓他來詮釋這個經典的角色,觀眾的期待值幾乎是拉滿了。
結果昨晚新版《鹿鼎記》開播後,網友卻大呼:失!望!透!頂!
也許比起韋小寶,張一山更適合演孫悟空。
1、「最醜」韋小寶,原是「胃病」在作怪
在張一山之前,演過韋小寶這個經典角色的演員有梁朝偉、周星馳、陳小春、黃曉明和韓棟,所以張一山被嘲「最醜」韋小寶確實不冤。
但因為張一山與最經典版《鹿鼎記》主演陳小春外形上有相似之處,所以雖然他的顏值與原著相去甚遠,但觀眾卻從未過多糾結,所謂「最醜」韋小寶也是相對於前面幾位演過韋小寶的演員來說。
但昨晚這部劇開播後,張一山卻是隱隱把「最醜」二字坐實了。
不說和梁朝偉這種神顏相比,就是和春哥比較,也是遠遠不如。
張一山在這部劇裡簡直是瘦脫了相,身材瘦削撐不起戲服,面相干癟猶如年邁之人,一笑便是滿臉褶子,加上配音有些「娘」,因此這個韋小寶被吐槽比海公公還像公公。
在觀眾的印象中,張一山從小就很瘦,跟營養不良似的,但還沒有哪一次像這部劇裡一樣瘦得皮包骨,面無二兩肉。
而張一山之所以從小就瘦,是因為他從小拍戲,不能按時作息吃飯,所以導致了嚴重的胃病,而這個病在他拍《餘罪》的時候進一步轉化成了膽囊息肉。他還自曝曾因此暈倒在衛生間,把父母嚇了一跳。
這也就是為什麼張一山每拍完一部戲或者真人秀之後就消失在公眾視野中,實在是身體不允許。
所以在外形上,我並不想過分苛責。
但張一山的演技,相比《餘罪》時期,退步了這麼多,是絕大多數觀眾萬萬沒想到的。
2、「猴哥」版韋小寶,演技還能更浮誇嗎
昨晚很多網友守著電視機追完了《隱秘而偉大》,猝不及防就迎來了新版《鹿鼎記》。這部叫觀眾期待已久的張一山新作,幾乎是零預熱開播,結果不是驚喜,而是驚嚇。
如果餘罪裡張一山的演技可以打9.9分的話,《鹿鼎記》裡他的表演我只給5.9分,是的,不及格。
一開場我就讓戴著綠色瓜皮帽噘著嘴說書的張一山給驚到了。
耐著性子看下去,更震驚的還在後面。表情滑稽,動作浮誇,動輒張大嘴,睜大眼,下巴掉地上,手舞足蹈,吱哇亂叫,觀眾分分鐘可以截出十八個猴哥同款表情包。
儘管此前張一山在採訪中曾提及這版韋小寶將是最可愛最具有童趣的一版,提前給觀眾打了預防針,但我還是沒想到印象中口甜舌滑、貪財好色、狡猾機敏的韋小寶會變成「猴哥」。
更沒想到,短短四五年過去,從《餘罪》到《鹿鼎記》,張一山的演技居然退步到這個地步。
尤其是這部劇在李易峰新劇《隱秘而偉大》之後播出,就更顯得諷刺。
四年前,《餘罪》和《青雲志》同期播出,張一山演技被誇上了天,李易峰被罵得狗血淋頭。四年後,情況竟然完全顛倒過來,怎麼能不叫人詫異。
3、「低齡化」韋小寶,智商不太高的亞子
《鹿鼎記》我們最熟悉的是陳小春版,也是觀眾認可度最高的一版,儘管春哥顏值也不算高(相對來說),但他可以說是演活了韋小寶。
和張一山不同,陳小春沒有通過誇張的動作、神態來凸顯韋小寶的搞笑和古靈精怪,而是把韋小寶的狡黠藏在了眼睛裡,用眼神演戲。
所以儘管他不如梁朝偉帥,卻是最成功的韋小寶。
陳小春版《鹿鼎記》適當美化了韋小寶這個角色。
原著中的韋小寶因為長於青樓,因此張嘴閉嘴都是汙言穢語,不堪入耳,陳小春版最多就是說句「你爺爺的」,不顯得粗俗,反而有幾分可愛,以及該心狠手辣的時候也絕不心慈手軟,優柔寡斷。
做到了「美化」「正面化」但不「幼稚化」「低齡化」。
沒錯,張一山版韋小寶和很多狗血國產劇女主一樣——被低齡化了。
我都懷疑他是不是拿錯了劇本,但見劇中其他角色紛紛人設崩塌,我意識到,是編劇的問題。
這個韋小寶不像是在青樓長大、丟哪都能頑強生存的小強,更像在媽媽懷裡長大的巨嬰。
在飯館裡見到臉糊得跟白牆似的海公公,即使茅十八已經提醒他小聲點了,他還是尖著嗓子,翹著蘭花指指著海公公說了一句「不男不女的死太監」。
在宮規森嚴的皇宮裡見到穿黃色衣服的人,竟然想也不想給了對方一個嘴巴子,而這個人,也就是康熙帝,被打了一巴掌居然還很開心,我:???
這種劇情,不僅是在侮辱韋小寶和康熙,也是在侮辱觀眾的智商。
如果說陳小春的韋小寶是奸猾狠辣不失可愛的話,那張一山的韋小寶就是油膩幼稚中還帶著三分可笑。
4、喜劇拍成了小品,強行搞笑最為致命
也許是《鹿鼎記》已經被翻拍了太多次,而不管是黃曉明還是韓棟的大陸版《鹿鼎記》都沒掀起太大水花的緣故,所以這一次,導演和編劇想來點不一樣的,於是對劇本進行了一定的改編。
他們試圖更搞笑,弱化原著中大背景的沉重嚴肅,但在水平不過關的情況下,這種改編實在是一種災難。
低幼化、低俗化的搞笑,不像在拍戲,更像在演小品,玩過家家。
幼稚兒童版韋小寶、慈祥導師版康熙、圓圓臉可愛版鰲拜、猥瑣油膩版陳近南……
每一個角色都為了更搞笑而被同化,失去了個性,也失去了人物原有的魅力,進而導致整部劇宛如一個大型過家家現場。
他們在盡力搞笑,而屏幕前的觀眾卻笑不出來。
除了這些缺點之外,還有嚴重篡改原著情節、唐藝昕的建寧公主成絕對女主、服化道廉價等缺點,都是這部劇失敗的原因。
張一山不是偶像派演員,為他打榜做數據的粉絲可能不多,但他的路人盤很大。
《家有兒女》和《餘罪》兩部劇,足以讓他點滿了路人好感度,所以很少有人會為了黑而黑。
但見彈幕、微博、豆瓣,差評如潮水般洶湧而來,你便知道這部劇大概是什麼水平了,很多觀眾都表示難以置信:這個質量居然還能上星?
當然,也有人表示,張一山的演技不該那麼差,主要是劇本的問題,也許是吧。
但前有不及格的《局中人》,後有開畫2.7分的《鹿鼎記》,演員是不是也該反省一下自己挑劇本的眼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