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最近推薦了幾部好看的電影。應粉絲要求的要求今天整理了一下那些感人的電影。這10部電影會讓你久久不能忘懷甚至想哭。
1.《情書》
「如果我勇敢,結局會不會不同。如果你當時堅持,回憶就不會是平常事了。」
一封情書原本是出於悲傷而寄上天堂的,卻意外地收到了同名同姓的回信。隨著兩人的接觸,一段埋了多年卻一直默默無聞的純真單戀逐漸被挖掘出來。真相揭曉後,過去和現在的愛情交織成了一段美麗而悽美的愛情。
整部電影的顏色一冷一暖。現實與回憶的交織,訴說著一段遺憾而美好的校園時光。世界上最深的愛不是作為初戀而白白浪費的,最感人的往事記憶是多年後翻開的舊書,舊時,映照在臉上。借書證上的名字依然溫暖動人。
2、《假如愛有天意》
當太陽照耀大海時,我想念你。當朦朧的月光出現時,我想起了你。生命中最快樂的時刻就是找到你喜歡的人也正好喜歡你。
這是一部經典的愛情電影,無數人痛哭流涕。它從那個昏黃時代一直延續到新一代的長久愛情。看了之後,讓人傷心、無助、唏噓而又溫暖。
3.《入殮師》
「死亡可能是一扇門,通過並不是終點,而是超越,就像門一樣。作為一個看門人(火葬工),我在這裡送走了很多人。說著,「路上小心點,後會有期。」
我曾經相信我的夢根本不是夢。想創業的小林大徹大悟買了一把昂貴的大提琴,在管弦樂中演奏了4個月,卻得到了「樂隊解散」的噩耗和買樂器的高額債務。
但他別無選擇,只能搬回家鄉,偶然成為一名入殮師。然而,這種工作對普通人來說並不容易。一方面對於遺體有芥蒂。另一方面,要對他的妻子和朋友隱瞞他的工作。在與入殮這個行業逐漸接觸後,他不斷地與死者及其家人「溝通」,體會著死亡與離去的深刻感受,讓他重新認識自己的生命。
「尊敬死者,敬畏生命,希望每一個生命都能被這個世界溫柔地對待。」
4、《辛德勒的名單》
根據澳大利亞小說家託馬斯·肯尼利的同名小說改編,居住在波蘭的德國人辛德勒在二戰期間僱傭了1100多名猶太人在他的工廠工作,幫助他們逃離大屠殺。
《辛德勒的名單》裡思想的嚴肅性和非凡的藝術表現氣質達到了幾乎無法超越的深度。看了很震撼,很真實。無論是場景還是情節轉換,都達到了極致。
以前有很多關於二戰中猶太人被大屠殺的電影,但這是第一個講述了德國人良知的覺醒和為了拯救猶太人不惜生命危險反抗納粹的真實故事片。
當辛德勒摘下胸針抽泣說他還能救人時,我也流下了眼淚。面對人性和生命,辛德勒做出了一個讓歷史銘記的選擇。很經典。它在移動。
5.《熔爐》
「我們一路戰鬥,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影片以2000年至2004年韓國光州一所聾啞學校發生的性暴力案件為背景。學校的校長和老師一直對這些殘疾學生實施性暴力和各種虐待。直到新來的學校老師發現,最終他和人權主義者一起,力爭揭開了這所學校背後的故事。
影片反映的社會問題受到韓國高度關注,該片也被稱為「改變韓國國家的影片」。
看這部電影,我們真的需要先準備好心情。整部電影都沉浸在一種發人深省的壓抑之中,讓觀眾感覺自己就像那些聾啞的孩子。所有的喊聲都聚集在胸口,張開嘴巴卻無法說出心中的呼喊。
6、《活著》
「人活著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別的。」
餘華同名小說的改編。
《活著》是中國式的黑色幽默片,也是跨越年代時間較長的一部影片,被部分觀眾和影評人推崇為張藝謀最優秀的作品之一。
在主人公福貴的一生中,從一開始的沉醉於金錢,到五顆槍子的恐懼,對兒子的死感到憤慨和指責,對女兒意外死亡的無奈接受,電影結尾的那頓飯的辛酸和苦澀,以及時代所驅使的個人命運。
人物的微小無奈被淋漓盡致地呈現出來,其中「活著」已成為了主人公的信仰和此部電影的信條。
雖然我們無法回到那個年代,但不知如何去認識它,但我們民族的血液在循環,社會弊病的基因將繼續存在,生和死是永遠不會結束的話題。
7.《美麗人生》
《美麗人生》是羅伯託·貝尼尼執導的一部劇情類電影。1997年12月20日在義大利上映。影片講述了一對猶太父子被送到納粹集中營的故事。父親利用他的想像力謊稱他們在玩遊戲。最後,父親為了讓兒子的天真童心不受傷害,但他卻慘死了。
貝尼尼說,這個片名來自俄國與國際歷史上最重要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之一託洛茨基所說的話。當託洛茨基得知他將在流亡墨西哥期間要被史達林暗殺時,他看著花園裡的妻子,寫下了這樣一句話:無論如何,人生是美麗的。
美麗人生
8.《勇敢的心》
「每個人都會死去,但不是每個人都曾經真正活過。」
影片以13至14世紀英格蘭宮廷政治為背景,講述蘇格蘭起義領袖威廉·華萊士和英格蘭統治者抗戰的故事。
「我也想活下去。我也曾想結婚生子。我想和平生活,但沒有自由,這一切都毫無意義。」
青色山巒,白霧從河裡升起,然後散去。樹叢中有人和馬的影子。在蘇格蘭的小村莊裡,英雄威廉華萊士的反抗故事開始了。他勇敢而嫻熟,有軍事能力。他曾統治整個蘇格蘭併入侵到英格蘭北部....
但因為背叛,戰場變成了墓地。穿著蘇格蘭裙的屍體相互擠壓,刀劍和屍體的面孔被騎兵的馬蹄鐵壓碎。
華萊士終於毫不猶豫地和死神賭博了。在等待死亡的過程中,他對愛她的王妃說:「每個人都會死,但並不是每個人都真正的活過。」
當所有人都為他請求寬恕時,他用一生的力氣大聲喊道:「自由」。那一刻,我不自覺地讓眼淚流了下來。我想很多人都為這樣的場景而哭泣。這是一個深深的震撼。
9.《爆裂鼓手》
「我寧願酗酒吸毒,34歲就家破人亡,成為別人餐桌上的話題,也不要腰纏萬貫滿面紅光的活到90歲,但沒人記得我!」
憑著熱愛而入行此行的新人,魔鬼特訓官導師,層層重壓下的精神崩潰,羞辱的眼淚,惡毒的詛咒,要想成為爵士樂的頂級鼓手,必須付出十倍甚至百倍的代價。
安德魯練習越刻苦,就越疏遠外界。弗萊徹是唯一一個理解他的人,但後者弗萊徹的性格卻扭曲了這段師生關係,在最後,安德魯終於登上紐約音樂廳的舞臺時,他驚訝地發現弗萊徹一直在等著把他打入谷底。
這個世界從不善待勤勞的人,努力也許不會成功,但知道我們自己在努力工作,才是生活在這個平庸世界的動力。
10.《霸王別姬》
《霸王別姬》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兩位京劇演員的一生生活的悲歡離合。
從清末到民國,再到文革,直到最後.....時代的轉型與人物命運的轉折、社會性與民族性的轉折、信仰與現實的轉折密切相關。
陳凱歌說他想拍一個關於「迷戀和背叛」的故事,所以他拍了一個「真虞姬、假霸王」的故事。
毫不掩飾的說,《霸王別姬》所表述的內容是我個人心中不可替代的國產電影老大。
陳凱歌說,他和張國榮心有靈犀,點到哪該到哪不用過多說就一定到那。尤其讓陳凱歌印象深刻的是,張國榮在影片中那些關鍵時刻從不失手。
比如,程蝶衣來小樓看他時,張國榮一開機就瘋了。他用棍子打在牆上的鏡框上,玻璃濺得到處都是。當陳凱歌喊停時,張國榮早已淚流滿面,入戲頗深。
感謝大家閱讀,覺得好的話請點讚、關注、分享、收藏,您的支持才是我一直更新的動力,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