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眾的2020:我太難了
作者:虒僮
回顧2020年,很多臺灣民眾在感慨,沒想到今年會這麼難。有多難?且細聽分說。
「豬」事不順吃飯「難」
提到臺灣美食,很多人第一印象是滷肉飯。肥而不膩、甜鹹適口的滷肉,配上一碗軟硬適中的白米飯,能著實滿足食客味蕾。
可就在2020年,臺灣民眾陷入焦慮——今後吃一碗簡單的滷肉飯也難以安心:8月,民進黨當局突然動用行政命令,企圖從2021年元旦起開放含有萊克多巴胺(一種瘦肉精)的美豬進口,不分豬肉還是瘦肉精積累更甚的豬下水,統統可以進入臺灣市場。
瘦肉精一般被列為生豬養殖過程中不能使用的違禁藥品。因美國養豬業存在有限度使用的現象,歐盟、中國大陸、俄羅斯等都禁止含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豬肉進口。
開放「萊豬」進口的消息一出,臺灣島內多個黨派、民間團體紛紛表示「堅決反對」。
要知道,當初馬英九當局有限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美牛進口時,反對最歡的正是目前執政的民進黨。由於臺灣主要肉食是豬肉,臺灣民眾踴躍上街表達反對,臺當局立法機構一度上演了「大腸與豬肝齊飛,豬心共腰子一色」的「盛況」。
可民眾反對有用嗎?沒用。
但是,固執的民進黨當局硬要為政策「背書」:官員多次出面辯解「萊豬無毒」、提出「臺灣豬」標識……更出人意料的是,臺媒報導,開放「萊豬」進口的政策竟是民進黨當局主動向美國提出的。
唉,臺灣人明年起想吃到一碗不含「萊豬」疑慮的滷肉飯,難。
「錢包」掏空賺錢「難」
要說2020年哪個字可以代表臺灣社會關注的焦點,應該會是「疫」。再加一個字呢?那可能就是「悶」。這一年,疫情下的「悶」經濟讓人感嘆——賺錢,好難。
新冠肺炎疫情擾動全球,臺灣這個嚴重依賴出口的經濟體受到萬點暴擊。製造業、旅遊業、運輸業等傳統產業「慘兮兮」:疫情影響出口,製造業被迫給員工放「無薪假」;旅客流失超88%,老牌旅行社紛紛倒閉;邊境管制,航空業前三季度虧了85億新臺幣……
臨近年終,多家機構調查顯示,臺灣企業年終獎發放率來到多年新低。
年終獎是歲末企業給予員工不封頂的獎勵,是對一年來工作業績的肯定;反過來,年終獎多寡也反映企業過去一年的經營狀況。
企業不賺錢,老闆用啥發年終獎?
可是,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這一年多次說:「現在是臺灣20年來經濟最好的時刻。」你是認真的嗎?臺灣網友不客氣怒懟:「她活在20年來經濟最好的平行宇宙。」
拆東補西「難」上「難」
臺灣民眾這麼難,當局是否有把心思放在改善民生上?
答:絲毫沒有。
就這艱難世道,臺當局還拿出老百姓大筆辛苦錢討好美國。
據統計,美國川普政府任內10度對臺軍售,「美國在臺協會」(AIT)處長酈英傑11月28日宣稱,2020年,臺灣是公認的美國對外軍售最大客戶,總計118億美元的金額是臺灣史上單一年度最高紀錄。
可也是這一年,臺灣軍方對美採購的軍備出現各種重大事故:OH-58D型偵查直升機「重摔」、F-16戰機失聯、F-5E單座戰機墜毀……
對此,有許多網友氣不打一處來,「AIT認證,臺灣是美國軍售最大的冤大頭」「應該是高價收垃圾最大戶才對」。還有評論說,「人民的血汗錢,花好花滿,一點也不手軟」。
臺當局軍購這麼大方,是不差錢嗎?
早在2017年,民進黨當局就以「公務員和教師退休基金將分別在2031年、2030年破產」為由,大幅削弱兩個群體的退休金,使一些依賴退休金度日的退休教師、公務員生活難以為繼,不得不重新投入工作。據報導,勞工退休基金的破產年限更近,預計將是2027年。
影響臺灣民眾最廣的,是臺灣健保,如今也面臨破產危機。臺當局念茲在茲的健保費率調漲恐難避免。外界研判,健保費率調漲幅度很可能落在5.25%至5.30%之間,對於底層民眾來說,增加了一筆不小的負擔。
臺灣公共財政系統面臨龐大危機,民進黨當局依然把巨額預算耗在對美軍購上面。如此拆東牆補西牆,真是給民眾生計雪上加霜。
凡此種種,僅是2020年臺灣民眾「難」過的幾個方面。新的一年即將開啟,面對民進黨胡作非為,臺灣民眾恐需自求多福。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