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60年代,華語電影進入飛速發展的時期。
從1979年起,華語電影在兩岸三地湧現出三股力量,即臺灣電影、香港新浪潮,以及內地第五代。
他們的出現讓整個電影市場變得繁榮,張藝謀、陳凱歌、侯孝賢、楊德昌、王家衛、吳宇森等人屢屢在國際上斬獲大獎。
其中,尤以香港電影盡皆過火,最為癲狂。
香港影壇就像一座金字塔,天王巨星在塔尖,而在塔座襯託他們的,除了幕後人員,還有眾多的黃金配角。
他們的名氣也許沒有一線明星響,但是他們所刻畫的銀幕形象卻不一定比天王巨星們遜色,甚至有些可以超過。
「四大惡人」便是其中之四,在從事演員這份職業之前都在各行各業打拼,最終因拍電影缺人手而出道。
他們每個人都有著魔鬼般的面孔,成了一代人的童年陰影。
「大傻」成奎安有兩道掃帚斜眉,一雙牛眼,一張血盆大口,滿臉的橫肉,加之魁梧的身材,尋常人一見到他,都會避讓三分。
「基哥」李兆基也有著高大的身材,至於顏值部分,他沒比成奎安強多少,臉上坑坑窪窪,一眼望過去,根本不像善茬。
「傻標」黃光亮在面相兇狠方面不輸他倆,大眼大鼻子,自帶邪殺的氣質,生人勿近的警報從遠處就會響起。
「大咪」何家駒與他們不同,其他演員只不過是一臉惡相,他是從頭惡到腳,有時候他一出場,總覺得不死幾個人都對不起他演的角色。
只不過,令人惋惜的是,電影裡他們是呼風喚雨的大佬,但在現實中卻個個晚景悽涼。
2015年何家駒因器官衰竭去世,他膝下並無子嗣,身後事和遺產都有親妹妹一手打理。
他的妹妹曾為了何家駒的遺產爭得頭破血流,可是,在整理時卻發現,他的幾本存摺裡僅有幾百塊。
2019年李兆基因肝癌去世。
當得知自己被確診癌症之後,李兆基因沒錢放棄治療,但在古天樂、周潤發的幫助下做了手術,也住上了公屋。
術後,他與一直陪伴自己的女友結婚,因為只有這樣,女友才能在他先走後,公屋不被政府收回。
2009年成奎安因鼻咽癌救治無效病逝。
他走後,並沒有多少家產留給兩房老婆和兩個兒子,大兒子又在30歲時丟了工作,一家人的生活很拮据。
如今四大惡人,只剩黃光亮,但也到了花甲之年。
為了生活,他不敢停下來,拖著疲憊的身體,出現在各大綜藝、電影、電視劇裡,扮演著逗人笑的丑角。
可是在當年,四人可謂風光。
1989年,成奎安有25部電影上映;1993年,黃光亮有12部電影上映;1994年,何家駒有15部電影上映;1996年,李兆基有7部電影上映,擔任5部電影的製片人。
他們的生活就是從一個片場穿梭到另一個片場,片酬水漲船高,日子也是愜意無比。
李兆基曾經混過黑社會,也當過話事人,所以他在黑幫片中經常扮演中層領導人。
如《古惑仔》裡的吹水基,《江湖告急》裡的基哥等等,都是一聲令下,血染一條街的角色。
然後,最令觀眾印象深刻,也是他轉型較為成功的角色,是在《食神》裡飾演又騷又浪的賣菜佬鵝頭。
黃光亮的電影生涯,一直沒有離開黑幫角色。
無論是愛情片《天若有情》,還是犯罪片《省港奇兵》,亦或是動作片《監獄風雲》,以及喜劇片《開心鬼救開心鬼》。
他只要在電影中一露臉,觀眾就知道,黃光亮扮演的肯定又是一個黑幫大佬或黑幫馬仔。
何家駒幾乎沒有演過正面角色,在電影中總以壞人的形象出現。
唯一一次的好人經歷,是在《孽欲追擊檔案之邪殺》中飾演懂摸字算命的屠公公,可惜出現沒多久便被殺死。
與他們相比,成奎安戲路更寬。
既能耍寶賣萌搞笑,又能裝酷扮狠正經,但是,除了《監獄風雲》中「大傻」這一角色外,他最出名的臺詞莫過於《賭俠》裡那句「投降輸一半」。
然而花樣年華百般好,曇花一現惹人疼。
在香港電影由盛轉衰的時期,碰上了亞洲金融危機,許多電影公司破產倒閉,演員經常遇到無戲可拍的情況。
再加上好萊塢的夾擊,港片的生存空間被一再擠壓,拍片數量從幾百部銳減到幾十部,票房由十幾億降到不足3億。
香港市場不景氣,靠黑幫片起家的「四大惡人」,只有北上內地才有發展。
可是,他們臉譜化的表演風格已無法滿足內地影視的需求,拍其他類型片,有沒有多少水花濺起。
為了維持生活,他們只能靠情懷在爛片中摸爬滾打,但是終有一天情懷會被耗盡,所以無一技傍身的他們,到了晚年,大都悽涼。
正常來講,他們人氣最旺的時候,應該積累了不少資本,只要不大手大腳的亂花錢,可小安一輩子。
可是,他們的錢敵不過香港過高的生活成本,狹窄、陰暗的隔斷房,光租金每月就要2500元—4000元人民幣。
居住環境很差,人均面積不到5.7平方米,只比監獄的牢房多27%,若長得高一點,睡覺連腳都伸不直。
這裡到處充斥著氣、鼾聲、吵鬧和疾病,他們都自嘲自己連畜生都不如,活得沒一點尊嚴。
買房更是天方夜譚。
餘文樂曾在訪談節目中說:「一千萬隻能在香港買到一室一廳的房子,像張智霖、張家輝他們都是拍了很多電影後才有錢買房。」
這些影帝都如此艱難,更何況沒有片約的「四大惡人」,他們的處境只會是比差更差。
在香港,看病很難,也很貴。
普通人根本不敢生病,一旦生病,搭進去大半輩子的積蓄不說,還得面臨傾家蕩產、債臺高築的窘境。
四大惡人中,除了健在的黃光亮,有三人都是因病去世,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難題,即沒錢看病。
他們早年染上的惡習,也是他們生活困難的原因之一。
何家駒有賭癮,李兆基有毒癮(後戒掉),又喜歡學人投資,可他們都不懂商業運營,結果投資失敗。
他們就好像壞人演多了會被老天懲罰一樣,老了老了,落了個貧,還受盡貧的欺擾。
他們的悲情故事和香港電影的落寞,更像是被時代選擇性淘汰。
因此適應時代和制度的不停變化,不僅是電影人要考慮的事情,更是每一個普通人應該做的事。
如果想要老時不受貧,年輕時候努力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