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總說社交電商是未來趨勢?無外乎三個原因:
1. 科技發展、網際網路技術提升讓原本的商業貿易靠差價賺錢的企業發展日益艱難;
2. 信息日益透明,原先需要依靠信息差來獲取利益的空間不斷壓縮;
3. 流量愈發珍貴,曾經十幾塊錢就能獲得的流量扶持,現如今可能需要成千上萬。而社交電商成為為數不多的節約流量成本突破口;
4. 憑藉一個小圈子內的影響力,一定的粉絲基礎,我們就可以輕鬆打造出屬於個人的社交電商圈。
5. 長遠來看,一切生意的起點都源於社交,一切生意的發展都需要社交,一切生意的輝煌就在社交。社交圈最有價值的意見領袖,就能夠輕易在電商圈中如魚得水,遊刃有餘。
因此想要月入輕鬆破萬,就從社交電商四大模式的認識開始!在疫苗未全面普及的後疫情時代,掌握一份新的副業,多一份新的生活保障。
一、拼購電商
拼購電商主要就是指團購低價和分享引流的社交電商模式。目標用戶就是追求極度低廉實惠的生活用品人群。舉例說明的話,目前做得最好的就是拼多多,通過聚集兩人以上的社交分享來進行組團,組團成功後就能夠享受較大額度優惠,用低價吸引目標人群來轉化為流量。
模式盈利方式簡單來講就是:拼購平臺只用花費一次引流成本吸引第一批用戶主動開團,用戶為了儘快實現低價目標分享到自己個人社交圈,而在社交圈的傳播過程中會吸引新的用戶開團,傳播次數和訂單數實現裂變式增長。這樣就能夠用更低的成本,獲得更多的實際流量。
那麼拼購社交電商為什麼能夠實現低廉價格?
1.首先這種模式能夠降低引流成本,增加用戶黏性,營銷成本的節省自然可以進行補貼降價;
2.平臺通過反向推薦算法,將大規模的流量匯聚到少數爆款產品,利用規模化帶動生產側成本降低;
3.拼團能夠獲得大量訂單,獲取對產商的議價權利。
4.電商的固有特性,入駐平臺的商家大多是工廠店,大大縮短了供應鏈,降低了中間成本,減少賺差價。
目前傳統電商經過多年廝殺,多數商家早已不堪重負,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進入了品牌升級階段,在品牌實力上進行優勝劣汰。而因品牌實力被淘汰的商家則被拼購電商整合,用低價爆款爆發出新的商業活力。
二、會員電商
會員電商基本就是微商的升級版,但是這種模式下微商店主並不參與供應鏈,主要任務是去承擔獲客與維護用戶的職責,由分銷平臺提供標準化的全產業鏈服務,店主最大作用就是利用社交用戶群體來參與商品購買。
目前會員電商優勢主要來自於分銷裂變帶來的流量紅利。平臺可以通過有吸引力的晉升及激勵機制讓店主獲益,推動店主進行拉新和商品推廣,有效降低了平臺的獲客與維護成本。
但會員制電商的商品專業性和規範性,會遠遠高於前一種模式:因為會員制電商主打的就是優質商品,在由於品牌造成優勝劣汰的那批生產商中尋找優質股進行投入,拒絕假冒偽劣產品,同時利用產品優勢和平價策略進行有限市場的爭奪。
三、社區團購
社區團購應該是當下各個社區最火的一種社交電商模式,由去年疫情開始正式成為許多一線新一線城市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社區團長(一般是寶媽或社區便利店店主)負責相關運營。社區居民加入社區團長的群後,通過微信小程序或APP下單,社區團購平臺將商品統一配送至團長處,消費者上門自取或由團長完成最後一公裡內的配送。
社區團購模式的核心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社區團長為中心的社交網絡,降低獲客成本;
2. 能夠獲得大量訂單,獲取對銷售方的議價權利;
3. 以銷定採,降低損耗與庫存成本;
4. 中間環節少,控制配送成本;
5. 客服對接主要有團長進行溝通交流,節省人力成本;
6. 針對生鮮類的低毛利、高損耗、高物流成本通過社區團購提升效率得到緩解。
四、內容電商
如今若說成本最低,最有價值的我想一定是內容電商了。2020年度網絡電商調查指出,六成以上消費者主要通過個人影響力領袖、品牌自有廣告和社交廣告為代表的社交媒體和其他數字媒體關注到品牌動態。究其原因是年輕人正逐漸成為網絡購物消費的主力軍,為滿足碎片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電商和內容產業鏈正逐漸走向融合,內容可以影響消費者的消費抉擇,從而影響一個品牌的銷量。
做個人內容電商的優勢在於:
1.形式多種多樣,可通過帖子、直播、短視頻等豐富的形式吸引用戶;
2.內容在提升電商用戶黏性和消費者體驗上作用最為明顯;
3.豐富平臺內容,形成從「發現-購買-分享-發現」的完整閉環,有效提高用戶黏性與轉換率;
4.內容能夠誕生新的流量,轉化為新的其他流量收益;
5.內容電商成本小,僅需優秀創意就能夠實現不錯的流量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