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4日電 今年9月23日(秋分)將迎來第二屆「中國農民豐收節」。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今日表示,各地要創新組織指導方式,重點支持一批有優秀農耕文化傳承、有多彩民俗風情、有廣泛群眾基礎的豐收節慶活動。他同時指出,要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中央關於慶典活動有關要求和減輕基層負擔有關精神,嚴防搭車搞慶典,確保慶祝活動不走偏、不變味。
資料圖:2018年9月23日秋分,是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廣西桂林龍勝各族自治縣舉辦金秋旅遊文化節,開展「曬秋」等特色活動,歡慶豐收。 潘志祥 攝
9月4日,農業農村部就2019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有關活動安排舉行新聞發布會。于康震在回答相關提問時作出如上表述。他指出,中國農民豐收節作為國家層面的節日,設立時間很短,需要不斷提升社會認知度和影響力,需要一段時間的引導、帶動和培育。
于康震表示,豐收節組織實施工作是農業農村系統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工作,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發揮牽頭作用,加強與有關部門的統籌協調,推動組織實施工作納入「三農」工作重要議程,建立完善組織實施工作機制,實現辦節與推動「三農」工作緊密結合。各部門要形成豐收節組織實施工作的聯動機制,把各自優勢發揮出來,為豐收節、為廣大農民謀劃更多實事。
于康震指出,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由19個部門組成。農業農村部今年聯合多個部門發布了「豐收節公益清單」,在豐收節期間為農民做一兩件實事。公益清單作為一份節日的禮物呈現給億萬農民,十幾個部門匯總起來,清單內容還是很豐富的,也會讓廣大農民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于康震強調,各地也要創新組織指導方式,重點支持一批有優秀農耕文化傳承、有多彩民俗風情、有鮮明地域特色、有廣泛群眾基礎的豐收節慶活動,發揮典型帶動作用。同時,各地要加強對本地區節日活動的指導和管理,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中央關於慶典活動有關要求和減輕基層負擔有關精神,嚴防搭車搞慶典,確保慶祝活動不走偏、不變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