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10月16日訊(記者肖楊 通訊員張其偉 徐勇康 向浩然)「你也是4月4日生日嘛?那我們算是雙胞胎了?」讀同一所大學、同一專業、拜在同一導師門下,還是同名同姓、同年同月同日生,世界上真能有這麼巧的事情嗎?武漢科技大學文法與經濟學院賀尊教授兩位本就同名同姓的研究生,在一次聚會交談中偶然發現,兩人竟然還是同年同月同日生。
兩人同名同姓
同名同姓才發現同日出生
這兩名同為李歡的同學,一男一女。男生是2018級的研究生,女生則是他2019級的同門師妹。為示區別,同學以李歡、小李歡分別稱呼二人。
更有趣的是,作為兩人認證的生日1996年4月4日這一日期,卻都沒有出現在他們的身份證上。李歡的父母在戶口登記時,將他的生日錯誤登記成了5月4日;小李歡的父母則填寫的是她陰曆的生日。
「這也是我們倆沒能第一時間發現『緣分』的原因。」小李歡笑著說。
兩位李歡在恆大樓教室合影
雖然如此,同名同姓的緣分還是讓兩人很快建立了聯繫。「她來複試時,我就已經注意到,並悄悄關注她。」李歡說,從小到大第一次碰到有人跟自己同名同姓。後來聽說小李歡通過了複試,正式成為同專業的學妹,李歡便主動聯繫了她,為她介紹研究生的生活和專業,並向她推薦了自己的導師賀尊。「沒想到後來真的被分到了同一個導師門下。」小李歡說,研究生生活有個同名同姓的師兄挺有趣的。
同名又同導師趣事多多
但真到了生活中,這份有趣有時候也為兩人平添不少「麻煩」。
雖然是不同年級,但是同專業、同導師,有好幾門課程是一起上,任課老師叫一聲李歡,常有兩個人答「到」。
在一次公開學術研討會時,北京科技大學鄧立治教授受邀來漢演講,李歡作為對接人,負責鄧立治的餐飲住宿等問題。可到了會議當天,卻是由小李歡迎接鄧立治。男生變女生,鄧教授遲遲不肯上車,之後經過小李歡解釋才緩解了尷尬的局面。
「我還以為只有一個李歡,這可太巧了。」鄧立治說。
導師賀尊也時常拿名字跟兩個李歡開玩笑,因為同名同姓,論文署名只能帶上性別了,不然別人分辨不出。
據兩人介紹,名字都是長輩起的,取樂觀,歡喜之意。兩人的性格也隨了名字開朗大方。「但還是有所區別,李歡學長屬於外向型開朗,做事有決斷力;而我比較慢熱,開始就比較靦腆,熟了就好了。」小李歡說。
「平時就覺得他倆挺開朗樂觀,關係也不錯,像對雙胞胎,沒想到竟然生日也是同一天,實錘了。」該校2019級公共管理專業研究生胡玲說。
兩位「李歡」遇見科大
因為這麼多「相同」,兩人自然也格外熟絡些。開學第一天,李歡就帶著小李歡熟悉校園環境,幫助小李歡搬行李,參觀學院。
後來,因為都在會務組,共同負責每次公開學術研討會的受邀嘉賓的餐宿、會議場地等問題,兩人常常需要在微信上溝通,「有段時間天天聊天,感覺在跟自己聊天。」李歡說,原來李歡給小李歡的微信備註也是李歡。
工作有時候難免犯錯誤,兩人便會笑笑說,「這件事是李歡的不對。」之後一起總結經驗教訓。
在寫論文的那段時間,兩人也會時常跟「自己」聊天,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李歡今天看文獻了沒?李歡今天進度前進了沒?李歡今天論文修改了沒?」「這種同時能激勵兩個人,又能活躍氣氛的方法,我感覺很有效果。」小李歡說。
互相激勵下,兩人各發表一篇EI論文,他們一起組建的團隊也獲得第六屆「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校賽銀獎等獎項,李歡也成功拿到中鐵建設集團中南分公司的offer。
「兩個人在一起變優秀。」賀尊說。兩人也都表示應向對方學習。李歡表示,她性格慢熱,但是做事細心。小李歡表示,李歡做事果斷,決策能力強。
「咋沒早點發現呢!」由於李歡明年就要畢業,兩人大呼後悔,並約定明年一起辦「雙胞胎」生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