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天道》,豆瓣評分9.1,短短24集,集集堪稱經典。該劇是由作家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的,是一部可遇不可求的完美佳作。
芮小丹初到王廟村的第一感受就是「窮」。劣質殘缺的柏油路,破舊不堪的土牆和長滿荒草的老房子,穿著髒兮兮、不合體的衣服玩耍的孩子,甚至有些人家窮到連一年四塊錢的水費都交不起,讓你吃驚。
王廟村還有一點很顯著,就是隨處可見的坐在路邊閒聊人們。
王廟村之所以如此窮,用丁元英的話說就是:弱勢文化根深蒂固。簡而言之,就是一個字「懶」,不僅僅是行動上的懶,更是思想上的怠。
行動上的懶容易解決。
只要給他們個近在眼前的目標,讓他們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他們便會動起來。丁元英就是看準了這一點。
丁元英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想幹成點兒事就記著這兩句話,別把別人不當人,別把自己太當人。
王廟村家家有房子、有院子,隨處可見的廉價勞動力,尤其莊稼人不怕累、不怕吃苦的精神,讓丁元英看到了在王廟村譜寫神話的可能性。
果不其然,農閒時節,蹲在牆根底下曬太陽的人少了。家家戶戶都成了工廠,男人、女人、老人、孩子都加入生產線;一走近大門,聽到的是刺耳的機器切割聲;大冬天裡,個個渾身是汗;女人的雙手粗糙不堪,手指上是因凍瘡裂開的血口子;臉上、頭髮上是一層乳白色的幹膩子粉塵。
他們記著那句,吃別人吃不了的苦。
他們拼的就是在不是人呆的地方幹不是人的活兒,拼的就不是人。
思想上的怠是很難改變的
格律詩公司剛有苗頭時,葉曉明曾經說過:丁哥一來,我們哥幾個的前途就有救了。
丁元英微皺眉頭:有了這個想法就已經沒救了。
這就是典型的弱勢文化表現!窮人的普遍思維就是等,靠,要。等機會,靠他人,要利益。
馮世傑與葉曉明有一個遠大的夢想,希望改變自己的家鄉,帶領父老鄉親致富,然而他們卻從未為這個夢想付諸過行動,他們寄希望於一位「能人」。這位「能人」能夠給他們指條路,帶領他們披荊斬棘。
王廟村不缺技術,有馮世傑、葉曉明這類音響發燒友,有劉大爺、周國正這類退役工人;王廟村更不缺勞動力,路邊坐著閒聊的每一位都是廉價勞動力;王廟村更不缺場地,整個村子裡的每家每戶都可以當生產車間。
然而,這一切只有在丁元英的統領下,才能夠實現它的價值。正如,在馮世傑、葉曉明眼前有一大片果蔬園,他們忍飢挨餓,卻不去學習如何做飯,而是等著有一個人能指派著他們洗菜、切菜、下鍋等。
丁元英說的第二句話便是:生存法則很簡單,就是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忍是一條線,能是一條線,兩者間的距離,就是生存機會。兩敗俱傷,你比別人多活一口氣,你就是贏家。
王廟村的人做到了人所不能忍,而丁元英所具備的是人所不能,他們具備了生存法則,所以王廟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殺出了一條縫。
扒著井沿看過的人,結局會是怎樣?
縱觀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從來就沒有救世的,從來都是救人的被救了,被救的救了人。
丁元英所謂的神話不過是強力所用下的殺富濟貧,扒著井沿看一眼而已,不能解決造血的問題,但是一個村子的村民扒著井沿看了一眼之後,又會是什麼樣的結果呢?
神話的想法剛出現時,丁元英就說過:神話的實質是殺富濟貧,井底的人扒著井沿看了一眼再掉下去是不是會讓他患上精神絕症?
《天道》中,丁元英帶著馮世傑、葉曉明和劉冰扒著井沿看了看,結局就看他們的造化了。
馮世傑是看過之後,影響最小的。他的根在王廟村,他的初衷就是為了幫助家鄉擺脫貧困,並且格律詩需要他,他看過之沒有掉下去。因為他缺少的只是一個引路人,無論是行動,還是精神,他曾經就已經在路上了。
馮世傑在遇到丁元英之前,他就有自己的汽車修理廠,有穩定的收入,他可以說是村裡的致富帶頭人。
對葉曉明的影響是很大,葉曉明是個有能力的人,他有頭腦,有見識,雖然這次扒著井沿看了一眼後掉了下去,但是有次經歷,相信他還會憑藉自己的努力走出井沿。
而真正患上精神絕症的人就是劉冰。劉冰是弱勢文化的代表人,窮人思維在他身上展現的淋漓盡致。
劉冰在看過一眼之後,再也回不去了,為了保住曾經擁有過的,他放棄了尊嚴,踐踏道德底線。劉冰打開丁元英給他的檔案袋那一刻,也就打開了地獄之門。
《天道》原著名《遙遠的救世主》,之所以遙遠,是因為從來就沒有救世主,能得救的都是自救的。
正如丁元英所言:
想幹成點兒事就記著這兩句話,別把別人不當人,別把自己太當人。生存法則很簡單,就是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忍是一條線,能是一條線,兩者間的距離,就是生存機會。兩敗俱傷,你比別人多活一口氣,你就是贏家。
丁元英說的這兩句話你認同嗎?
END
我是桂花,更多精彩,請點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