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行五色,一抹中國綠

2021-01-10 明遠藝站

「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

——戰國《孫子兵法勢篇》

中國是使用色彩象徵意義最早的國家。

古人根據空間、時間以及萬事萬物的運用變化所具備的規律,總結出了具有象徵意義的 「五行五色」這個色彩系統。

世間色彩千變萬化,但始終離不開五色。

青、赤、黃、白、黑。東方謂之青,南方謂之赤,西方謂之白,北方謂之黑,天謂之玄,地謂之黃,合併黑玄而成五色。

青——萬物生長,碧血丹心。

紅——自古以來的赤色崇拜 。

皇——至高無上的皇權 。

白——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

黑——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傳統中國色有貴賤之分。

自西周開始,作為正色的青、赤、黃、白、黑成為了人們崇尚的色彩,象徵著高貴,是統治階層所使用的色彩。

而由五個正色兩兩混合而成的綠、紅、碧、紫、黃則為間色。

古人貴正色,賤間色。而綠是間色,也是「賤」色。

綠色,位於青色與黃色之間,被解釋為東方間色。

作為自然中最為常見的色彩,象徵著自然環境和生命力,代表了希望、活力和安全感。

儘管它在傳統色彩中佔有著重要的地位,卻並沒有成為古人心中可以被列為正色的最基礎的色彩,而是一種地位等級低下的間色。

綠兮衣兮,綠衣黃裡。心之憂矣,曷維其已。

綠兮衣兮,綠衣黃裳。心之憂矣,曷維其亡。

——《詩經·邶風綠衣》

這首詩中的「綠」代指妾,而「黃」代指夫人,「綠衣黃裡」、「綠衣黃裳」皆比喻夫人失位而賤妾上僭。

在以黃為尊的朝代裡,綠並不是吉色。

早在漢代,青綠就是卑微的象徵,蔡邕寫過《青衣賦》,以青衣代舞婢。

《漢書東方朔傳》中有「董君綠幘」一語,「董君」指的是漢武帝姑母館陶公主的情夫董偃。董偃曾在漢武帝看望館陶公主時覲見過漢武帝,當時所戴的就是「綠幘」。

唐代顏師古注釋說:「綠幘,賤人之服也。」「綠」的卑賤之意不言而喻。

唐代六品、七品官著綠服,八品、九品官穿青服。白居易被貶為江州郡司馬,官列九品,所以《琵琶行》詩中用「青衫」代稱。

他的《憶微之》詩云:「折腰俱老綠衫中」,形容仕途坎坷,人老白首仍屈身於低微的「綠衫」行列之中。

宋代曾不含貶義的「青巾紫衣」,到元代則成了低賤樂戶特有的服飾。《元史·順帝紀》中記載:「禁倡優盛服,許男子裹青巾,婦女服紫衣,不許戴笠乘馬。」

到了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對服飾進行了詳盡的規定。其中涉及到娼妓之家男性的是:「男子令戴綠巾,腰系紅搭膊,足穿帶毛豬皮靴。」

也就是說娼妓之家的男子,必須頭上帶著綠頭巾,腰上纏著紅布帶,腳上穿著毛豬皮的鞋。

可見,此時的「綠頭巾」一詞已經脫離了事實層面,成為一種象徵性的專有名詞進入到人們的日常用語中,並用來羞辱妻子有不貞行為的男人。

「爭奈這樣混帳戴綠頭巾的漢子,沒等那老婆與他一點好氣,便就在他面前爭妍取憐。」

——明西周生的《醒世姻緣傳》六十六回

明代富有想像力的文人還將那些頭戴「綠頭巾」的男子戲稱為「烏龜頭」。

「宅眷盡為膛目兔,舍人總做縮頭龜」。

——明人陶宗儀《南村綴耕錄》

因烏龜頭是也綠色的,就用「龜」來暗示舍人都是戴「綠帽子」的人。就此,「烏龜」、「王八」也與「綠帽子」密不可分了。

到了魏晉時期,政局動蕩,文人士大夫開始遠離朝政,寄情於山水。他們蔑視皇權禮法,期望可以掙脫等級的束縛,因此原本位於低下地位的間色——綠色,成為他們寄託情感的色彩,進而被大範圍地使用起來。

綠色生存成為古代中國人的價值追求和傳統風尚。綠色生存的行動主義者和行為藝術家,自古至今在中國相延成脈。

他們自覺從廟堂、從坊間、從紅塵鬧市中逃離出來,在自然環境和自然心態中,在自然的綠色和心態的綠色中,讓自己的心身實踐了野逸的生存。

這個群體常冠以綠色的名號,叫綠林好漢、叫山寨,傳達了種綠色文化意蘊。為什麼不叫長安好漢、汴京好漢?

那是首善之都,是主流社會,離心靈、精神的綠地很遠。只有遠離都城,才有山寨與綠林。也只有遠離主流之地,才能哨聚山林。

他們遊走在體制之外,追求自在的生活,相忘於江湖。他們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具有進擊性。當一個社會沒有能力維護百姓的利益時,子民們自發組織起來,以個體或者群體的方式維護公平義,就有了綠林俠義。

《詩經》在三百篇「風」「雅」「頌」中,「風」收入了 265 篇,佔到《詩經》的80% 。這些採自民間的篇章使《詩經》流淌著一股自然之風、綠色之景。

再到後來辭賦華章裡的綠色詞句:諸如「苔痕上階綠, 草色人簾青」,「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闊送青來」, 「芭蕉分綠與窗紗」, 「庭竹無綠滿窗」,「 綠玉窗前好寫書」… … 不計其數。

仿佛,從中國書畫到中國文學,它們的精神都有著天然的綠色質地。

梭羅因在瓦爾登湖畔歸隱,而被西方稱為綠色的聖人。那麼比他早1500年的陶淵明,就該是中國綠色的代表性人物。

陶淵明的名號都和光明與黑暗有關,名潛,潛隱的晦暗的,還沒有大白於天下; 字號為元亮、淵明,元亮是天乍亮的那一刻; 淵明,由深淵到光明,恰是知白和守黑。在中國古典綠色生存中,可以認為是最成熟的形態。

連當縣令的五鬥米俸祿都不要,掛印而去,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昨夜的星辰穿透千年光陰,仍在照亮當下的我們。在秦嶺和其他的山林之中,現代隱者絡繹不絕。

陶淵明以零成本創造了一種綠色的生存樣板,類似的綠色生存群體在中國由古代一直延續到現代。

中國綠,不同於中國紅,中國黃……它不雍容華貴,而是屬於平民的顏色,屬於生活的顏色。

蘇軾說:

湖上青山翠作堆,蔥蔥鬱鬱氣佳哉。笙歌叢裡抽身出,雲水光中洗眼來。

古人之贊詠綠色乃是廣義的綠色,其中深含著尊重生命、尊重自然,尊重人與其他生命體的和諧關係。

愛綠色就是愛一切生命,願與一切生命體為朋侶。

當我們在浮濁塵世裡呆久後,那牆角裡冒出的一抹綠意,總會讓我們看到希望。

且你越脆弱的時候,它越溫柔。

張愛玲說「你盡有蒼綠」,想來,生命的底色就是那一抹綠。

END

明遠藝站:一個分享文藝美、藝術美,給你們送去陽光和溫暖的公號。

相關焦點

  • 五行五色的中國傳統
    中國瓷器歷盡數千年的發展,形成了種類繁多的色釉體系,其核心為青、白、赤、黑、黃五色釉體系。而貫穿中國文明史的五色觀對五色釉體系的形成,起著非常關鍵的促進作用。傳統五色觀萌生於蠻荒時代,形成以後與五行、五方概念緊密結合。《周禮·考工記》中記載:「東方謂之青,西方謂之白,南方謂之赤,北方謂之黑,天謂之玄,地謂之黃。」
  • 你知道黃、白、黑、紅、綠五色財神,是佛教中的五路財神嗎?
    他是東方佛裡的金剛不動佛,黑財神是五色財神中施財立即見效的財神,所以人們也稱他為財神王。黑色為水,所以黑財神主北方。綠財神綠財神藏名叫做"佔巴拉沃波」,膚色是綠色,故稱為綠財神。他一頭二臂三目,頭戴五佛寶冠,上披彩帶天衣綢裙,騎著綠色的神馬右腳伸做腳曲,立於寶座蓮花上。是東方不動佛之化身,他受釋迦牟尼佛囑咐,為一切貧苦眾生轉大法輪。
  • 命理精要之五行配五色
    方先生曰:五行配五色:五色者,即青,黃,赤,白,黑,中國古人把這五種顏色作為千姿百態的最基本元素,這和今日顏色基本元素的概念不相統一,顯得不甚科學。電視的三基色是紅,綠,藍,而人的視覺所能看到的自然顏色是赤,橙,黃,綠,青,藍,紫,顯然五色並不能代表科學意義上的元色,只能是哲學意義上五行顏色的基本元素,【黃帝內經】把五行與五色的配屬是:東方木,在色為蒼;南方火,在色為赤;中央土,在色為黃,西方金,在色為白,北方水,在色為黑。【孝經援神契】云:土之精黃,木之精青,火之精赤,金之精白,水之精黑。
  • 2018年度神動態 之 五色財神
    五色財神在藏傳佛教中也有財產文化,即:藏傳五色財神。財神,梵名為Kubera,即瞻巴拉,譯作「醜身」或者「布祿金剛」,因此五色財神的法相都比較健碩,且面帶慍色。五色財神是藏傳佛教各個教派都供養的五位財神護法。他們按照身色的不同,分別稱為綠、白、紅、黃、黑,五種顏色。這五色財神有共同的陀羅尼咒語,是求財的真言。
  • 12月|一串的五色時間元(主題:心安)
    每個人在別人眼裡都有一個樣子黃色時間元整理出來了300多張串串的照片,選出來30多張12月的一串,謝謝陽光大哥時光穿梭機紅一的五色總結(2019年) | 彩虹糖的五色總結(2018年)| MM豆的五色總結(2017年) | 綠一的五色總結(2016年) | 曉一的五色總結(2015年)2020年1月 |
  • 藏傳佛教五方五色財神有哪幾位?
    上次發文《中國民間傳說五路財神是哪幾位》有網友評論要筆者介紹一下藏傳佛教的五路財神,今天就應那位網友邀請講一下藏傳佛教的五位財神:白財神、綠財神、紅財神、黃財神、黑財神。補充一下上篇講財神的文章,其實財神掌管不單指金錢的財富,還包括身體健康、精神上的財富。
  • 事業單位公基:從小說及俗語中把握中國傳統文化--五行、五色、五方位
    事業單位考試網為廣大考生整理了事業單位公基:從小說及俗語中把握中國傳統文化--五行、五色、五方位,幫助大家備考。了解更多事業單位招聘信息,請點擊事業單位考試網。一、試題展示在事業單位題海班中有試題考查到我國文化中的五行、五色、五方位的知識點。
  • 中國的顏色象徵著什麼?
    因為中國古人認為五行是產生自然萬物本源的五種元素,一切事物的來源都是如此,色彩也不例外。在「自生其明」而「首先黑白」之殊的基礎上,漸漸以色彩與天道自然運動的五行法則建立關係。他們還根據春夏秋冬自然萬象之變而據五行說選擇服飾、食物、車馬、住所的變化。從而形成了五色學說。中國傳統的五色體系把黑、赤、青、白、黃視為正色。
  • 何為「五色」,「五色」與「五行」之間,它們又是如何對應的?
    為何說到顏色,會總愛帶一個「五」字呢,其實,從表面上看,「五」字如同另外的「六」字、「十」字、乃至「千」字、「萬」字等,都是一樣,只是虛指很多的意思,並不是實指;但是,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這個「五」字的確就是實指,因為確確實實存在著「五色」的說法。所謂「五色」,指的就是青、紅、黃、白、黑。大自然中的顏色何止萬千,為何單單把這五種顏色定為「五色」呢?
  • 夢見黃、紅、藍、綠、紫五色之一,意味著什麼?
    我說紅的是大門口的大紅燈籠,黃的是熟透了的大香蕉,藍的是蒼茫的大海,綠的便咱是那門前的草坪,紫的就當是水晶晶的葡萄。但在夢裡相遇,你可知道這些顏色都代表了什麼?乾柴烈火的紅色:紅色有著強烈的自我特色,什麼身後都是吸引眼球的存在,即使是現在人們追求時尚,覺得大紅過於俗氣。
  • 元氣少女必備神器,三草兩木烙色腮紅一抹氣色出眾
    立體修顏,一抹氣色出眾明明是一樣的化妝步驟,為什麼別人的妝容都那麼有氣色狀態很棒呢?腮紅可以說是整個妝容的小心機了,只要輕輕的在臉頰上掃一層腮紅,就可以使整個妝容活躍起來,整個人看起來也更加的有氣色。三草兩木烙色腮紅,讓你驚嘆原來整個妝容還可以如此的生動,讓整張臉元氣大增。如果說口紅是提升氣色的必備之品,那麼腮紅就是必不可缺的。
  • 為春塗一抹靚麗的黃
    也許,傲雪凌霜不是你的長項,可「覆闌纖弱綠條長,帶雪衝寒折嫩黃」,我曾見你以羸弱之軀擎天雪。也許,國色天香容不得你入選,可「幸與松筠相近栽,不隨桃李一時開」,你是不屑與那爭妍鬥奇的俗花凡卉賣弄姿態。其實,你就是你,迎春第一枝就是你,你悄悄地眨眼告訴踏春的人,我就想為春塗一抹靚麗的黃……沃土肥田,那是牡丹的領地,你絕不與之爭懷;燦陽田疇,那是鬱金香的最愛,渲染著餘絢,燃燒了漫天,你無法與之媲美;四月芳菲,萬卉吐豔,你以一抹淡黃亮眼,但偏偏你攝住了文人騷客的眼球,催動了他們的情絲不計報酬要潑墨揮毫。人言你甘於下流,愛上貧瘠,填充荒蕪,掩蔽土色,毫無大雅。
  • 金木水火土——五色玉石
    青龍甲乙木代表東方的青色,和綠、藍色系都能沾邊。這一點在諸多石材都有體現。綠松石都是綠油油的麼?那得看裡面銅和鐵哪個多了。我見過的松石藏品青藍色比較多,尤其喜歡秦古礦的藍。在和田玉的收藏中,青色也左右逢源。鴨蛋青是碧玉透青,沙棗青有的青玉透藍,都是值得關注的好玉種。木代表著大自然。
  • 五色五行與風俗風水
    五色為五行學術語,指青、赤、黃、白、黑五種顏色,青屬木,在人體五臟屬肝;赤屬火,五臟屬心;黃屬土,五臟屬脾;白屬金,五臟屬肺;黑屬水,五臟屬腎。五色不僅與人體臟腑息息相關,凡是能用五行來劃分的,都可以用五色來對應。
  • 五音丨五色丨五味令人……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五色使人眼花繚亂,五音使人聽覺不靈敏,五味使人喪失口感,縱情圍獵使人心發狂,稀罕的寶物使人行為變壞。因此得道的聖人只為飽腹不為耳目享受,所以要拋棄後者選取前者。「五色令人目盲」。五色完全是按照五行來說,說明老子這個時候五行已經盛行了。
  •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8個字,蘊含精深的陰陽五行學說
    織錦工藝精細,風格別致,色彩華麗,以藍、紅、黃、白、綠等五種顏色的絲線織成,呈圓角長方形,上面有星、雲紋飾,還有仙鶴、孔雀、闢邪虎等動物圖案。「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臂上的藍、紅、黃、白、綠等五種顏色,與五色「青、赤、黃、白、黑」相對應,因為黑色不夠靚麗,因此以綠色取代黑色。最令人驚奇的是,織錦上還織出八個小篆文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 發間一抹「天青藍」——盤點來自皇室的五大綠松石頭冠
    綠松石作為十二月生辰石,雖然低調,卻備受皇室的喜愛。今天,小南就帶大家來盤點幾件美麗的綠松石頭冠。 後來,這頂綠松石頭冠作為生日禮物被送到了21歲的瑪格麗特公主手中,配套的還有一枚胸針和一對耳環。
  • 用心守護一抹靛藍--中國數字科技館
    她是一位資深的中國傳統印染織繡工藝和戲曲紋樣的收藏者,「藍夾纈」這個名字便是由張琴命名,她為之做了5年紮實的田野調查。     5年田野調查     1971年出生的張琴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溫州土著。在溫州長大﹑上學和工作。她曾是溫州當地的一名記者,是中國做人文地理採訪較早的媒體人之一,在調查溫州古村落的過程裡,她漸漸接觸到藍夾纈工藝,並喚起她幼時記憶,從此痴迷其中。
  • 12•5 國際志願者日 他們帶來冬日的一抹溫暖
    12•5 國際志願者日 他們帶來冬日的一抹溫暖 2020-12-06 11: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你知道中國古代的這五種基本顏色,是怎麼來的嗎?
    中國古人對色彩的重視,要遠遠大於現代人。從社會層面來看,我國古代長期以來形成了以青、赤、黃、白、黑五種顏色為「正色」的色彩體系。這五種正色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五種「底色」。它們源自中國傳統的五行觀念。「五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理論之一,也是一套複雜的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