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三月九日電 題:劉長樂:政通人和傳媒作橋
中新社記者 文永毅
全球華人現在大都知曉鳳凰衛視的名字,因為它已是覆蓋亞太、歐美九十餘個國家與地區的國際傳媒品牌。作為「鳳凰」之父,劉長樂被認為是華語媒體裡的佼佼者。這位鳳凰衛視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及行政總裁被增補為政協委員。他對傳媒在構建「和諧社會」中扮演的角色與融貫華人圈的鳳凰衛視都有著自己獨到的闡釋。
「和諧」重在關注弱者
「作為媒體,我們要強調話語權。作為老百姓,我們要強調知情權。在構建『和諧社會』時,應該重提這兩個權力。」劉長樂在參加政協新聞出版界別小組討論時,「和諧」二字不離口。
他認為,若要建設「和諧社會」,傳媒應該著力在觀點與民意方面做到反映全面、「講真話」。
「不光注意到強者的歡呼,還要注意到弱者的哀嘆。」和諧之道,平衡為先。關心「弱勢群體」是劉長樂提到的媒體「平衡能力」中的關鍵,因為「這是不和諧中的最主要部分。」
此外,擴大民生新聞報導與加強民主監督作用也是劉長樂強調媒體應該做到的兩點。
他認為,「善意的批評」可以更多地發揮作用,「政通人和,媒體應該扮演橋梁、管道。」
與「老大哥」一起打造華語媒體旗艦
鳳凰衛視是比較有代表性的海外華文媒體,劉長樂說,他能參加全國政協會議是中國政治走向開放和開明的標誌——「執政黨的信心增強,想更多地聽到多元化的聲音。」
在劉長樂的眼裡,鳳凰是一個「小中華」。「拉近全世界華人間的距離」與「構建兩岸三地橋梁」是鳳凰衛視的宗旨。在鳳凰內部,大陸人、香港人、臺灣人都是它的組成元素。用劉長樂的話說,「鳳凰是一個小的統一體,在鳳凰裡早就統一了。」把這個理念放大到整個華語世界是其致力的目標,而鳳凰人也願作兩岸三地溝通的橋梁。
對此,鳳凰衛視主持人劉海若便是一個鮮明的例子:作為臺灣人的她因火車事故險些喪生,在鳳凰同仁與大陸各界的關懷下擁抱新生。「小中華、大家庭」的鳳凰理念體現著一種充滿親情的人文關懷。
劉長樂最後表示,鳳凰並無意成為世界華語媒體之王。「作為走向世界的領跑者,鳳凰要與其他『老大哥』一起,打造華語媒體旗艦,能夠讓華人的話語空間與十三億的人數規模名副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