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環」、「油角」、「松糕」、「硬餅」(炒米餅)、「魚龍」(年糕)、「紅團」(一種紅色的軟餅)等,都是大朗傳統的過年食品。雖然現在食品市場越來越豐富,但在大朗仍有不少市民選擇自己動手,DIY製作傳統過年食品,在拜年的時候送親友或款待客人。
【糖環】開油鍋炸「糖環」寓意油潤富足
「糖環」是大朗人過年必備的特色傳統小吃之一,而且有著悠久的歷史。根據《東莞縣誌》的記載,「糖環」是東莞先人南遷時由北方帶來的食品之一。「在應節食品當中,『糖環』大概是最為美觀吸引眼球的,它形狀別致,外面一個圓環,裡面像五角星,寓以環環相扣,生生不息之意。」據大朗水平村的孫婆婆介紹,過去離春節還有一二十天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開油鍋,炸「糖環」,以求來年的日子也像油鍋一樣——油油潤潤、富富足足。
據悉,除了年前家家都有做「紅團」、「硬餅」、「糖環」,油角和「魚龍」(年糕)外,以前一些村還會有專門的人員上來爆「浮米(類似於撒奇瑪)」,特別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不少專業爆浮米的小販替人爆。只要給米、糖、柴,他們就替人做好糖浮米,加工費不高,很受家長和小朋友的歡迎,為節日加添氣氛。
還有這些大朗傳統賀年小吃,你都吃過麼?
【油角】:用麵粉拌上雞蛋、豬油做成皮,用砂糖、花生仁做成餡,包好後用拇指捏出一列整齊的紋,再放到油鍋裡炸成金黃色。做得好的油角是很鬆脆的,也很香。
【松糕】:炊松糕,祈求來年高升。松糕亦用糯米粉做,將糖粉和入糯粉中,棲入松糕格內。到一半時,放人花生米碎與糖粉。然後再棲滿糯粉,蒸熟。新鮮時鬆軟香甜,美味可口。
【碌堆】:以糯米粉加糖漿,做成團,中空,吹以氣,表面沾些芝麻,油炸而成,形似禾碌(沙田柚)。新鮮時香、甜、軟,十分可口。時間長後,中間的氣跑了,變硬,可切碎,加酒糟、番薯,煲糖水食。
【「硬餅」】:也就是炒米餅,把米放到鐵鍋裡炒成金黃色,舂成米粉,拌上紅蔗糖,摻入炒花生仁,放在木製的模印裡,用小木槌敲實,印出各種吉祥的花紋,做成一個個米餅,用炭火烘乾。
【「魚龍」】:也就是年糕,大朗人把年糕寫作「貽龍」,又稱為魚龍。魚龍製作很講究,先浸糯米,再磨粉、乾粉,再配料。魚龍有鹹、甜兩種口味,甜的只需要加紅糖;鹹魚龍的配料比較多,一般有蝦米、臘肉、火腿、油鴨、花生和紅棗等,有魚躍龍門一說。
攝影:曹永富、李洪堆、林炳炎等
編輯:葉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