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方舟拒絕討好型人格
昨天探討了賈乃亮討好型人格的成因,「討好型人格」這個詞,不由讓我想到清華才女蔣方舟。賈乃亮的童年故事網上沒有清楚的資料,相比之下,蔣方舟的童年影像就特別清晰了,這個孩子是被「嚇大」的。
破格進入清華大學的青年作家蔣方舟,一直會被媒體注意,就是因為她年少成名。然而,她的童年卻是集滿了恐懼和不安全感。從她的經歷中,能清晰地看到童年的不安全感對討好型人格的催生作用。
蔣方舟的生命道路數字是3710/1,數字1的正面能量就是自信有創意,也就是說這個孩子本來是充滿自信的。 不過,她的限制數字也是1,和父親的關係擰巴。她的內驅20/2,喜歡別人溫柔地對待自己,而父親不是如此。童年時光裡,父親少有的幾次教育,幾乎都是以威脅恐嚇的方式進行。見下圖。父親會做出打的樣子,嚇得她瑟瑟發抖。父親雙掌相擊,兀自哈哈大笑,孩子內心的恐懼就此播下種子。
蔣方舟的母親培養了孩子的寫作能力,用的也是「嚇」的方式。她告訴孩子:法律規定,小孩七歲就要開始寫書,否則會被警察抓進監獄。她利用孩子對大人的依賴和信任,在孩子心理播下寫作的種子,並發了芽,結出碩果。然而,從心理健康的角度來說,這並不有利於孩子的健康人格形成。為了讓母親說自己乖,蔣方舟不吃早餐,把錢省下來。到了教室,看見什麼撿什麼吃,尺子橡皮也放到嘴裡嘗一嘗。
蔣方舟的童年,總是充滿不安和恐懼。寫下這些字的同時,我的腦海中不可抑制地出現了一個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可憐小女孩的樣子。我們普通人的身上也有類似的影子。蔣方舟沒有像普通孩子那樣和同齡人一起成長,她的成長是孤獨的。當她成名以後,經常和各類名人見面,總是唯唯諾諾,討好別人,生怕對方不高興。這一點,曾經在一些節目中被揭示。剖析蔣方舟童年的經歷,我看到討好型人格的根,這可以給看本文的夥伴們提供自省的模板。
好在,現在的蔣方舟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弱點。她知道自己現在已經可以主宰自己的人生,不必仰人鼻息地活下去。她的話是:堅定地成為自己,同時關心他人的命運。學會愛這個世界,但隨時準備好與之抗爭。
你身上有沒有討好型人格的影子?學會愛惜自己吧。心裡如果不舒服,就不要勉強自己。當然前提是,不把自己的感受當成是所有的現實。我們眼裡的現實永遠都是部分的真相,就像看一把椅子,因為我們的經歷,註定我們經常站在固定的角度去看它,而不能看到它的全貌。
歡迎討論,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