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一起拍電影」(ID:yiqipaidianying),作者 馬丁,36氪經授權發布。
歲末年初,新日曆或許你都已經備好了。但對於需要緊跟時代潮流的電影營銷人員來說,你可能還差一本電影營銷日曆!
雖然我們不能預知未知的熱點事件,但面對已知的重要時間節點,我們可以充分做好迎接準備。成功的電影營銷,選擇時間也是必要的條件之一。
因此,在2019年馬上要結束的末尾,一起拍電影(ID:yiqipaidianying)特意盤點出今年12月份到明年上半年的各大重要時間節點,制定出一份電影營銷日曆,希望能給各電影營銷人員提供些許建議。
2019年12月:跨年夜的狂歡12月份最大的日子莫過於跨年夜了。
去年《地球最後的夜晚》選擇12月31號上映,片方策劃出「一吻跨年」活動,並借抖音等短視頻平臺進行話題發酵,在社會掀起一場「社交狂歡」,吸引大量年輕觀眾走進電影院,最終影片首日突破2億票房。而每逢跨年,電影主演們到各衛視跨年晚會進行演出宣傳也已經成為常態。
此外,在跨年夜之前的兩大節日——平安夜和聖誕節近來也頗受大家關注,不少行業都會藉此給自身產品做跨界營銷,甚至推出特殊定製版產品,而對於愛情電影和大片都適合在這個節點,對外發布聲音。
做一款簡單的電影聖誕海報,或者拍攝一支與電影內容相契合,並融有中國特色的聖誕短視頻,都是不錯的選擇。而平安夜必須送的蘋果,也有「你是我眼中的蘋果」這樣溫暖的意義,可以結合。
前不久《受益人》與淘寶第一主播薇婭上演的那場「直播賣票」,可謂開啟了跨界營銷新階段。如今,很多電影其實都開始借電商做跨界營銷,今年的雙十二也一樣會是行業的重頭戲。今年雙十一,天貓、京東交易額都超過了2000億元,其龐大市場空間不禁讓很多電影人心生感概。
除了我們日常熟知的西方情人節(2.14),中國傳統的七夕情人節,還有520、521這類網絡情人節,其實在每個月的14號也都有一個情人節。比如12月份的擁抱情人節,1月份的日記情人節等等。
與此同時,12月份還有大雪、冬至兩個節氣日。如今,每逢節氣發布電影特製海報也成了很多電影的常規操作。比如《相愛相親》便在定檔時發布了清明、大暑、秋分、大寒四張海報。
當然,海報製作最關鍵的還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影片內核的完美結合,爭取在「常規」之外讓海報體現出獨屬於影片的獨特性與藝術性,如此才能表達差異,吸引觀眾注意。此外,12月有時還會出現全國性的大雪,也是很多營銷會結合的時間點。
另外,12月份還有世界足球日、國際籃球日,對於一些體育題材電影來說,這都是可以借勢的節點;而國際殘疾人日、世界人權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則是偏嚴肅類的節日,僅對特殊影片適用,同時營銷方式也應該稍顯慎重,不宜過度娛樂化。
2020年1月:春節檔返鄉大戰跨年過後,元旦接踵而至。
我們都知道1月1號是元旦節,但其實,這一天還有「小光棍節」之稱,1月11號則是「中光棍節」,與11月11號我們熟悉的「大光棍節」相區分,但都是網友「開發」出來的節日。跟情人節類似,光棍節同樣適合愛情題材影片進行熱點營銷。
2011年11月8號上映的《失戀33天》便充分借光棍節進行了一番話題營銷。影片將受眾人群對準85後、90後大學生及白領群體,奔赴7個城市拍攝普通人的失戀故事,組成《失戀物語》系列視頻,還建立線上「失戀博物館」,將影片各類物料,以及普通人的分手信物等等放置其中,不斷在社交平臺強化影片失戀主題,最終以小博大成為市場黑馬。
當11月11號逐漸被雙十一購物節的風頭蓋過,我們或許可以將另外兩個光棍節「開發」出來,還單身貴族一個正常的節日狂歡機會~
除了慶賀新年的元旦節,今年農曆除夕、春節都會在1月份集結,預感將是非常熱鬧的一個月了。而在春節這一重大節日上,營銷方往往也會使出渾身解數,上演陣容最強大、配置最豪華、方式最多元的一次營銷大戰。
當然,作為全年一大節日盛典,春節往往也會出現很多新的營銷嘗試,此前《捉妖記2》帶火的下鄉刷牆如今便被不少影片所效仿;《紅海行動》《流浪地球》等作為看起來非常不「合家歡」的電影,最終也憑藉獨特的風格逆襲。春節檔營銷仍具有無限想像空間。
另外,針對臘八節、小年這些特殊的「小節」,影片也可以結合為電影造勢,像《紅海行動》《西遊記女兒國》,以及引進片《比得兔》等等都進行過類似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第77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頒獎典禮將在今年的1月5號進行,屆時,手握獲獎影片的國內「電影方」便可以順勢進行一波口碑營銷,為影片在國內的上映奠定基礎。
2020年2月:海外電影節聚集來到2月份,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都將在這個月登場,正如前面所言,這對片方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口碑營銷點。
今年1月,《綠皮書》在金球獎大放異彩的同時,國內立即宣布「有望引進」,引發國內影迷關注;之後,在影片拿下奧斯卡五項提名之際,國內正式定檔3月1號,即與奧斯卡頒獎典禮同一個周的周五,並接連發布海報、預告、特輯等物料,為電影造勢;
奧斯卡頒獎典禮當天,影片順勢舉行了首映禮,而三座小金人的榮譽無疑又是一次對影片的口碑加持。同樣的,在今年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拿下影帝、影后稱號後,《地久天長》也進行了一番口碑營銷,為影片後續定檔上映不斷造勢。
《綠皮書》前期層層營銷,後續又以點映等方式讓國內觀眾真切進行口碑傳播,再加上炸雞、病毒視頻等流行內容的傳播,最終突破了奧斯卡影片在國內電影市場的票房天花板,成為市場黑馬。
另外,2月份還有元宵節、龍抬頭等中國傳統節日,可以做一波借勢營銷。此前像《瘋狂的外星人》《一個勺子》,以及《瘋狂動物城》都推出過類似的節日物料,《流浪地球》在元宵節之後推出的中國風海報裡,同樣帶有「元宵」元素,用元宵指代星球,頗有一番創意。當然這個月還有立春、雨水節氣,以及214情人節值得關注,由於前面已經做過闡述這裡便不再多說。
2020年3月:屬於女生的月份3月份,首先將迎來婦女節,以及據此衍生出來的女生節。既然是女性節日,因此涉及女性題材的影片便可以考慮如何從中進行借勢營銷。
作為漫威第一部女性超級英雄電影,《驚奇隊長》也別出心裁地選擇在今年的婦女節登陸國內院線市場。影片上映前一天,也就是在女生節之際,漫威影業官微向「全中國女生」表達了節日快樂的祝福,並附上了一支主演布麗·拉爾森發來的祝福視頻,引起大家關注。
但與此同時,該微博也引發不少國內觀眾的不滿。從根本上來看,大家抵制的其實是女生節,認為這一「民間自發節日」有違因女權成立起來的婦女節的本質,而《驚奇隊長》作為一部帶有女權色彩的影片,卻在發布女生節的有關信息,這同樣是對影片的不負責任。當然,也有部分人認為,女生節不過是大家自發形成的一個娛樂節日,不必過多苛責。
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不同群體對非傳統節日的不同態度。其實不止女生節,像聖誕節、萬聖節等很多國外節日,在被國內觀眾慶賀時也會讓部分國內民眾心懷不快。因此,在面對這類特殊節日時,營銷方也應該把握好其中的尺度,避免發生不必要的營銷事故。
除了女生節,本月22號還有一網絡節日,即閨蜜日。像《閨蜜》《七月與安生》這類講述閨蜜情的影片便可以舉辦各類線上線下活動,進行社會話題的營銷與傳播,從而引起大家對電影的關注。
同時,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地球一小時活動日、安全教育日、國際跨性別現身日,都是3月份的相關社會熱點,影片可根據自身題材內容進行相關的營銷策劃,比如涉及種族問題的影片可圍繞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進行一定營銷等等。
而涉及環境保護的影片則可藉助植樹節進行營銷,以地球資源枯竭、環境汙染為背景創作的國產動畫《賽爾號大電影7》,便在上映前發布了一組植樹節海報,為電影預熱。另外,雖然目前尚未公布確定時間,但參照以往,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和蘋果發布會預計也將會在3月開啟,預計策劃營銷動作的片方可以提前做好準備了。
2020年4月:嚴肅「清明檔」來到4月份,我們首先迎來的就是愚人節。愚人節,也稱幽默節,這一天,大家會本著開玩笑的目的,以各種方式進行互相欺騙和捉弄。可以看到,節日帶有些許搞笑和喜劇成分。因此,對於喜劇題材電影來說,該節日或許是可以加以運用的一大熱點。
愚人節過後便是清明節,相比於其它,清明也是偏嚴肅類的節日,因此並不適合策划過度娛樂化的營銷方案。
原定於去年清明上映的《中邪》便在上映前緊急撤檔,雖然官方並無表露「營銷之過」,而是以「技術原因」為由撤檔,但是影片藉由清明節,以及影片本身的恐怖類型,在映前策劃的「中邪尖叫之夜」首映禮、「民間中邪錄」特輯,甚至是打出的「不信邪」口號等等,都被不少觀眾認為有過度之嫌。這或許也提醒我們,影片並不是通過審查就到了絕對的「安全區」。
值得一提的是,清明這天還是玉樹地震10周年紀念日,此外,雅安地震7周年紀念日也在該月份。假如想在這一天有對外動作,需要更多的思考和權衡。
417,因諧音「死一起」,所以這一天也被廣大網友定義為是結拜節,又稱世界鐵哥們節,同閨蜜節等一樣是網絡節日。講述男生之間友誼的影片便可以在結拜節進行一定的情感話題營銷。
另外,4月份還有世界嗓音日、世界平面設計日等節日,對此,影片可策劃有關電影配音員、設計師等活動,通過特定人群的話題營銷進行發散。
而體育題材、珍稀動物題材、環境保護題材則可以借體育日、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世界地球日,為電影制定一些營銷方案,讓觀眾在了解節日的同時,對影片本身產生觀影興趣。與此同時,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或將在本月開幕。
2020年5月:愛愛愛愛愛5月份的首個節日便是勞動節,對此,影片可以從小長假、五一檔等角度出發,對影片進行全方位的宣傳策劃,爭取最大範圍贏得假期當中的觀眾紅利。
本月另一大節日便是位於第二個周周末的母親節,這對以塑造母親形象的影片來說是很好的營銷節點。今年母親節前夕,印度電影《一個母親的復仇》國內上映,影片上映前便充分運用節日優勢,重點以母親、母愛為宣發重點,舉辦了超前點映等各類活動,為電影造勢。
5月12號,是中國傳統的護士節,因此有關醫護題材影片可以選擇在這一天進行相關話題的營造,用以致敬白衣天使。與此同時,這一天還是汶川地震12周年的紀念日,在汶川地震發生後的第二年,這一天也被列為全國防災減災日,此外,第73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也將在這天開幕。
跟結拜節同樣因「數字遊戲」成立的網絡節日還有5月17號的「吃貨節」,因為517諧音「我要吃」而得名。因此,像涉及美食內容的影片可以充分從該節日尋找營銷靈感,藉助「美食」以誘惑「吃貨觀眾」,亦或與相關美食品牌及平臺進行合作,進行影片推廣。此外,影片還可根據自身內容借勢誠實節、青年節等特殊節日,為電影造勢。
另外,在如今「年輕人脫髮」成社會熱議話題之時,電影或可借全國愛發日,進行相關話題營銷,掀起討論熱度,引發大家強烈共鳴。而在玫瑰情人節、網絡情人節、愛妻日等節日來臨之際,愛情題材影片則要做好營銷準備。
比如,去年在5月18號上映的《超時空同居》便充分運用網絡情人節,推出全明星情話合集、520加倍去愛等線上活動、並在抖音上演「土味情話」,讓影片逐步擁有「觀眾緣」,再加上本身不錯的口碑反饋,影片也成為當年市場一大黑馬影片,甚至助推「520」檔期的形成。
2020年6月:高考畢業季6月份首先擺在我們眼前的便是兒童節,對於兒童題材,或者主打親子受眾的題材影片來說,兒童節無疑是一個絕佳的節日熱點。根據電影內容,影片可以舉辦各類線下活動,邀請親子受眾共同參與,或者與親子用戶常用的網站平臺等進行合作推廣,充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除了兒童節,6月份的最大社會熱點無疑非高考畢業季莫屬了。《變形金剛4》在上映之前,主演馬克·沃爾伯格便通過媒體向所有考生送上高考祝福,祝願大家穩定發揮,取得理想成績。到《變形金剛5》時,影片順應「高考風潮」,甚至專門為「變粉」量身定製了一套塞伯坦星球高考題,可謂頗為有趣。
同時,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將在6月份開幕,618京東店慶日也逐漸衍生為又一大購物節狂歡節,同樣適合影片做電商跨界營銷策劃。
此外,有關父子情感表達的影片可以借勢父親節制定相關營銷策劃,體育題材電影可借國際奧林匹克日傳達體育精神,涉及緝毒題材影片便可藉助國際禁毒日,比如進行相關知識普及,傳播正能量等等。針對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龍船節,很多影片往往會發布營銷海報,予以祝賀。
可以看到的是,針對一些常規的熱點事件,如今很多影片也都逐漸形成了略顯常規化的營銷應對方案,但如何能打破常規,或者在常規中做出不同,將會是不變的課題。隨著行業的不斷變革與發展,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的電影營銷必定會有更多可能性,而這一天的到來,需要我們的共同努力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