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3月2日 鄧小平骨灰撒入大海
1997年3月2日上午。
銀色的專機,離開西郊機場,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緩緩地繞飛一周,然後穿過雲層,飛向祖國的遼闊大海……
機艙內安放著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衷心愛戴的鄧小平同志的骨灰。
一面鮮紅的中國共產黨黨旗覆蓋在骨灰盒上。
這是黨和人民給予一位93歲的老共產黨員的最高榮譽。
捐獻角膜、解剖遺體,不留骨灰、撒入大海……
1965年3月2日 中共中央書記處召開會議
1965年3月2日,中共中央書記處召開會議。會上對文化戰線上開展的錯誤批判提出批評。鄧小平指出:現在有人不敢寫文章,新華社每天只收到兩篇稿子,戲臺上只演兵,只演打仗的,電影哪有那麼完善?這個不讓演,那個不讓演。那些「革命派」想靠批判別人出名,踩著別人的肩膀上臺。並指出要趕快剎車。但是他的意見未能生效。
1930年3月2日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
今天是3月2號。1930年的今天,在上海竇樂安路233號中華藝術大學內,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宣告成立。
大革命失敗後,一大批黨和黨所影響的文化工作者陸續來到了上海,在新開闢的革命思想文化陣地上,以筆作刀槍,同國民黨的專制統治進行英勇的戰鬥。為了把文化界的力量組織起來,1929年下半年,中共中央成立了中央文化工作委員會,由潘漢年任書記。文委成立後,在黨的領導下,決定成立聯合黨內外作家的統一組織。這就是這一天下午宣告成立的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簡稱「左聯」。
「左聯」籌備時,在潘漢年的主持下,經過夏衍、馮雪峰等人努力,化解了當時革命文化陣營內部的一些紛爭。為了得到魯迅的支持,潘漢年再三要馮雪峰徵求魯迅的意見,並說「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的「左翼」兩個字用不用,取決於魯迅。魯迅如不同意用這兩個字,那就不用。結果魯迅態度很明朗地說:「左翼」兩個字還是用好,比較明確一些,旗幟可以鮮明一些。
1962年3月2日 周總理重申知識分子是勞動人民的―部分
1962年3月2日,周恩來總理在廣州召開的科學工作會議和戲劇創作會議上作《關於知識分子問題的報告》。這一報告精闢地闡述了黨的知識分子政策,批判了1957年以後出現的左的傾向,重申了中國知識分子絕大多數已是勞動人民―部分的觀點。
1999年3月2日 中共紀檢工作傑出領導人王鶴壽逝世
1999年3月2日,中共紀檢工作傑出領導人、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原第二書記王鶴壽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
王鶴壽,1909年4月19日生於河北省唐縣。1923年考入保定直隸第二師範學校,翌年暑假,王鶴壽年僅15歲就在該校秘密黨、團組織的安排下,回唐縣從事進步的宣傳活動。1925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10月,在中共北方區黨委秘密設立的黨校學習時,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任全國鐵路總工會石家莊分會秘書,全國鐵路總工會幹事。1927年被派往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8年回國後,一直從事黨領導下的工運工作,主要是在白區青年工人中開展宣傳和組織工作,先後擔任共青團滿洲省委組織部部長、書記,共青團中央團校主任,共青團天津市委書記和團河北省委組織部部長。在白色恐怖的長期鬥爭中,曾六次被捕,受盡嚴刑拷打,殘酷迫害,始終堅貞不屈,正氣凜然。第六次被捕後,在獄中堅持鬥爭,雖被敵人增加刑期,仍然不屈不撓,直到「七·七」抗日戰爭爆發,經黨中央營救出獄。王鶴壽在長達13年的白區鬥爭中,歷盡磨難,鬥志益堅,始終堅持革命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