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遠學校教師,教齡15年,有機會調往城裡優質學校教書,卻堅決拒絕
有個非教師行業的朋友問我:有個問題覺得很好奇,聽說你們教育系統邊遠薄弱地區學校裡的老師,都不願意到城裡優質學校教書,真的是很奇怪。
不是說「人往高處走」嗎?我沒想明白,這是放著好機會不去珍惜嗎?
聽說你們有一個邊遠學校的教師,15年教齡,各方面能力不錯,組織想調他到城裡優質學校,提拔當個中層幹部,找他談話,他卻堅決拒絕了!
對於這個老師的行為,朋友百思不得其解。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當老師的朋友應該心知肚明,不是嗎?非教育系統的人,的確想不明白:怎麼讓你往好單位調,你還不情願?是矯情嗎?
我們都知道,邊遠薄弱學校,對於老師來說,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工作環境:相對城裡來說要差一些,尤其是上班路程遠,一天兩天還好,一年三百六十天,年復一年這樣跑,風裡來雨裡去,是很不容易的。
生源質量:肯定是比城裡差了很多,學生很難教出成績,甚至多為留守兒童、問題少年。
教學成績:面對如此生源,想要教出成績來,肯定很難。
專業成長:相對城裡來說,教師專業成長的平臺欠缺,同時在這樣的工作環境裡待時間長了,鬥志消磨。
當然,事物都是具有兩面性的,有不好的一面,可能就有好的一面。那麼邊遠薄弱學校的優勢有哪些呢?
政策優惠:一是邊遠補貼,我們這邊邊遠學校人均每月四、五元的邊遠補貼,這相當於評了個職稱;二是職評傾斜,職稱評審時向邊遠學校傾斜,條件放寬,機會增加。
環境優勢:所謂山高皇帝遠,因為處於偏遠地區,上級部門的檢查、督導什麼的,很少到這裡來,老師們沒有那麼多的材料需要整理,相對輕鬆。
教學任務:每個班學生數量少,生涯質量也就那個樣子,因此學校和上級主管部門對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要求不高,社會和家長對學校教育的關注度也不高,教師在教學上壓力比城裡優質學校壓力小。
在邊遠地區學校教書,圖的就是一個清靜和簡單。到了城裡,雖然工作環境好一些,離家近一些,但是工作壓力也是成倍增長。
因此,一些在邊遠薄弱學校待時間長了的老師,根本不想被調往城市優質學校教書。您覺得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