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果的朋友,前不久策劃了一場獨特的優質青年聯誼活動,以學歷等硬體條件為參加門檻,她找到小果,讓小果在學校裡幫忙宣傳宣傳,多拉一點優質男青年去參加。
用她的話說,報名的男性甚至都不到女性的一半。這著實有點讓我意外。
不知道你們發現沒有,如果你恰好是一個適齡已婚女性,那麼你大概率常常能聽到這樣的問題:「你老公有沒有還單身的同學、同事、朋友。」「你有沒有合適的朋友?」
這種問題出現的頻率已經高到讓人防不勝防,上周參加師門聚餐,連第一次見面的某師姐都在問我同樣問題,讓我幫忙給她的一位朋友「物色物色」。
更奇怪的是,這些需要解決單身問題的女生,竟然條件都很不錯。
拿這位師姐託我介紹男票的女生舉例,年齡26歲,正是適婚年紀;研究生學歷,工作是211高校的輔導員,這事業單位的編制按說也是最受歡迎的;身高167左右,長得不說天生麗質吧,也得算是五官端正、清秀順眼。
而且既然都願意讓朋友幫忙介紹戀愛對象了,應該也是一個比較主動的性格,怎麼至於會單身呢?
經過這次聯誼活動,小果才發現,原來不少女生只在「託朋友介紹對象這件事」上很主動,等到真需要自己和介紹來的男生聊天時,反而又不主動了,甚至如果介紹來的男生也不太主動,還會對他們暗自冷嘲熱諷,嗤之以鼻。
這種廣撒網不要魚的操作,還真是很有意思,於是小果我就從女生的視角,又多了解了一下。
果然細細問過緣由後才發現,居然真有不少女生,還在期待著言情小說裡面「一見鍾情誤終身」「霸道總裁愛上我」的戲碼。
嘴上說的是「想戀愛想脫單」,事實上卻只是在被動等待著有人會迷戀上自己,並沒有為這件事真正上心過。
可是戀愛真的需要刻意上心麼?說好的順其自然呢?
這大概就是很多又想談戀愛,又談不成戀愛的女生,遇到的最大的坑。一句順其自然,讓多少本來青春尚好的小女生,抱起了「我條件還不錯,憑什麼我要來主動跟你說話」的心態。對待相親這件事,甚至對於他人的主動付出,抱著「先考驗一下他怎麼追我」的態度應對。
可是快醒醒吧,十年前大概這樣做挺」時髦「的。現在這可早就不再是什麼時尚,而只是落伍多年的無聊小伎倆了。
2021年了,少點兒套路,喜歡就說,再不行含蓄地賣個萌也行啊,大家拼搏得都這麼累,誰有時間猜來猜去,滿腦子破事兒?
而對於條件要求比較高的女生,就更應該明白,條件好的男生,他們的擇偶範圍也是很廣而且擇偶期是很長的。
條件好的男性到了40、50依然是有「市場」的,甚至依然能找到年輕漂亮的女性,所以那個可能很適合你的「優質男」,本來就不會持之以恆地主動追求你。
這可能不公平,但你真的要用自己的終身大事,挑戰一下這個不公平麼?要想好。
不少女生,既想「端著」,絕不願意主動響應,又希望對方能保持熱情持續熱烈地追逐自己。小果即便是個女生都看不下去了,真想說,別出來擇偶了,建議直接寵物市場找只狗,你需要的可能不是對象,是舔狗。
再說不僅是心態上要上心,別以為把自己供起來,等著等著愛情就來了。擇偶條件上,也得端正心態,多上上心。
擇偶標準在大方向上符合是不是就可以了呢?是否別總卡在某個小條件上苛責自己會更好一些呢?要知道成年人的感情世界,尤其是婚姻關係,其實是一個交換理論構成的世界,少有偶像劇裡面「為你生為你死」的戲碼。
再說了,長相都是萬裡挑一的演員,都還有你覺得看不上的。真讓我們自己演這個劇,真的不會辣眼睛麼?
或許愛情的開始,本來就有很多「我還可以,你也不錯,那就試試」,想要他人「可以」,自己當然就得不錯。
既然把感情的條件列得明明白白,那希望人家有房,起碼自己要能承擔部分房貸吧?總有人拿著某紅書裡的「故事世界」要求相親對象「一線城市、碩士文憑、身高175、三居起步上不封頂、有房無貸、未來可期」。
就這要求,您覺得能達到標準的大哥,需要靠相親解決個人問題嗎?
2021,如果你的願望是脫單,希望你能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給自己一個合適的定位,也給對方定一個恰當的標準,抱著開放的心態去認識去了解,最後如果能少看「肥皂劇」,大概反倒更能接近愛情,願望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