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昌5月25日電(記者袁慧晶)「坐霸街頭」「天天要飯」「飯醉團夥」……近日,一批位於江西省的「問題」店名、「奇葩」店名被禁止使用。
「問題」店名引爭議
近日,記者在位於南昌市紅谷灘商圈的一家烤肉店看到,店面招牌中原來的「坐霸街頭」被換成了「坐吧街頭」。烤肉店老闆告訴記者,「坐霸」是一句南昌俚語,意思是街頭老大。根據江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下發的《關於核查糾正不規範市場主體名稱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坐霸街頭」的店名屬於不適宜的市場主體名稱,要進行整改。
《通知》稱,該局發現個別市場主體在名稱牌匾、門頭標誌中「一霸」「坐霸」等字詞,造成群眾反感,要求對全省不規範的市場主體名稱進行排查核查,對違反公序良俗的名稱,應當按照名稱登記管理有關規定責令限期辦理名稱變更。據悉,此次被整改的市場主體名稱還包括「飯醉團夥」「一霸」等等。
這不是市場監管部門第一次「亮劍」問題店名。近年來,上海、杭州、內蒙古等地市場監管部門曾分別查處當地的「叫了個雞」炸雞連鎖店。
除低俗店名,還有一些標新求異的店名也讓消費者感到不適。在某點評網站上,記者發現一家名叫「天天要飯」的外賣店。此前有網友因反感店名給出兩星評價,稱「不知道什麼心態,店名居然叫這個」。
「奇葩」店名如何通過審核?
依據我國有關法規,企業名稱不得含有有損於國家、社會公共利益的內容和文字,不得含有可能對公眾造成欺騙或者誤解的內容和文字。個體工商戶名稱不得含有違反社會公序良俗的文字。那麼,這些「奇葩」店名是如何通過審核的呢?
記者請工作人員在江西省市場監督管理電子政務雲服務平臺進行測試發現,如果企業登記註冊名稱中含有「霸王」二字,系統會提示「違反企業名稱禁限用規則」,但單獨使用「霸」字,則能通過系統的審核。此外,諸如「榴芒」「飯醉」等諧音也能夠通過系統的審核,而一旦通過系統審核,名稱是否合適則需要工作人員進行主觀判斷。
江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對文字不同的使用方式可能帶來不同的理解,加上一些新興行業和網絡詞彙的出現,企業名稱禁限用規則也在不斷完善中。在江西這次開展的排查核查工作中,市場監管部門也要求各地把握尺度,對於正當使用的「勁霸」等商標名、「麥霸」等通俗稱呼的名稱,不宜一刀切處理。
基層市場監管人員告訴記者,相比於企業主體,「奇葩」店名更多見於個體工商戶。南昌市紅谷灘新區市場監管局沙井分局一名工作人員說,根據《個體工商戶名稱登記管理辦法》的規定,個體工商戶可以不使用名稱進行登記,這使得實際不合適的店面招牌可能比在註冊登記系統中發現的還要多。
商家取名需規範
專家認為,相關部門應完善相關法規,進一步規範商家的取名行為。
根據《個體工商戶名稱登記管理辦法》,登記機關有權糾正已登記註冊的不適宜的個體工商戶名稱,上級機關有權糾正下級機關已登記註冊的不適宜的個體工商戶名稱。基層市場監管部門工作人員表示,在核查糾正不規範市場主體名稱的過程中,他們發現一些市場主體認為自己的行為僅僅是營銷噱頭,法律意識有待提升。
江西師範大學政法學院副院長顏三忠說,《個體工商戶名稱登記管理辦法》雖明確規定了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依法不予批准登記的情形,但沒有具體規定個體工商戶違規使用店名的相應法律責任條款,使得執法部門缺乏明確的執法和處罰依據。需要完善相關條款,違反規定擅自改變核准登記的名稱、使用違背公序良俗的低俗惡俗名稱,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基層執法人員還建議,儘快進一步完善名稱登記系統的禁限用規則,在登記業務系統中對名稱查重等環節增加相關禁限用詞的校驗,過濾違反社會公序良俗、會產生不良影響的名稱用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