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語裡,數字可不單單是計數符號這麼簡單,它們往往包含著深刻的哲學意義和文化意義。從一到九,每個數字都有其獨特的意義,是古人哲學思維的發展和表現。其實這就是一種數字迷信,只不過迷信的多了,便也習以為常了。
中國人對「九」的迷信可能與龍圖騰有關—「九」在最開始指九頭龍。古代人以天為陽,以地為陰,九是最大的陽數,所以用「九」來代表天,可見中國人對「九」的迷信來源於對天地崇拜。在古代,天和龍一向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封建皇帝自稱「真龍天子」,因此「九」也就成了皇家的象徵數字,這也讓「九」具有了更多的崇高性和神秘性。上有「九霄」「九重天」,下有「九州大地」,官階分為「九卿」、「九品」,樂有「九韶」,詩有「九賦」。
明清故宮簡直是「九」的王國,參觀故宮我們不難發現,皇家的建築和器物,大多和「九」有關:比如明代的北京城有九門;紫禁城裡的房屋有9999間半;皇宮門上金黃色的宮釘是九九八十一顆;天安門城樓分九楹;每逢皇家大宴,菜品也是九十九道;各地王公和官員進獻的貢品和必須合乎「九」。如果說皇帝是「萬歲」,那麼皇帝一人之下的權臣便被稱為「九千歲」。
「九」不僅是皇家象徵數字,在民間同樣是一種榮耀。古人認為奇數為陽數,偶數為陰數,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逢,「重陽節」因此而得名。民間還流傳這「九九歌」,即從冬至那天起的九九八十一天為歲寒,而其中每個「九」又描寫了冬至起每九天的自然現象和氣候變化。
「九」不止是「九」,更有多、高、深的意思。高到極致,就是「九霄雲外」,深到極致,就是「九泉之下」。又如成語「一言九鼎」,指說話分量重。而多到一種極致之後,當最高數想再向前進一位,便成了「滿十進一」,或者「九九歸一」。另外,「九」又與「久」同音,有長久的吉祥意義,自古被人們所喜愛。皇家用「九」,象徵著國家長治久安,皇權永久;民間婚俗用「九」,象徵著夫妻白頭偕老,長長久久。此外,三十六、七十二、八十一也都是與九有關,都是中國人喜愛的數字,同樣具有著神秘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