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和賀龍的深厚友誼開始於南昌起義,之後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韓戰中雖然未在一起作戰,但是有著共同的奮鬥目標難。在新中國成立後的那一段動蕩不安的年代中,賀龍更是深受周恩來幫助。
可嘆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人和人總歸是要分別的。
1969年6月9日,賀龍因久病不治去世,而他的骨灰安放儀式則是在1975年6月9日才舉行的。期間為了給賀龍正名,周恩來殫精竭慮,多方聯繫。
彼時的周恩來並病重在醫院療養,所以沒要邀請周恩來來參加骨灰安放儀式。得到了消息的周恩來還是拖著沉重的病體來到了儀式上,周總理要來的消息讓儀式上的人群轟動不已,大家既擔心周總理的身體又被周總理深深感動。
周恩來的夫人鄧穎超早早的就在禮堂西門等候,在工作人員的簇擁下,站在門口眺望著總理來的方向。不一會兒,周總理的車就緩緩開過來了。
87歲的周總理從車上慢慢的走下來,整個人都消瘦了許多,面容憔悴,身材單薄,左臂特意帶上了黑紗,曾經"叱吒風雲"的周總理也老了。工作人員趕忙上前攙扶,大家都關心的詢問著周總理的身體,懇切的希望周總理保重身體,周總理向大家致謝。
在鄧穎超的陪伴下,周總理走進了休息室,葉劍英立馬握住了周總理的手,說道:"總理,你身體不好也來了。"周總理點點頭,神情悲戚的說道:"我已經對不起賀老總了,這次我哪能不來。"
葉劍英安慰了幾句,拿出了悼詞,本來葉劍英致悼詞的,但是周總理來了,還是要讓周總理致悼詞。周總理接過了悼詞,招呼大家一起坐下。
周總理掏出眼睛,認認真真的修改著悼詞,突然像想起什麼似的,向工作人員問道:"薛明同志來了沒有?"工作人員回答:"正在二室等待。"周總理點點頭,撐起身子向二室走去。
薛明悲傷的坐在二室中,和賀龍執手走過的27年間夫妻二人感情和睦,琴瑟和鳴,賀龍的離去讓薛明心中悲痛不已。看到周總理進來,薛明立馬上前緊緊地握住周總理的手,哽咽著說:"總理……"
周總理和賀龍一生交好,跟薛明也是像親人一般的相處,看到薛明周總理忍不住落下眼淚,嘴唇顫抖著,泣不成聲。賀龍的孩子們走過來,安慰著周總理,懂事的說道:"伯伯,請你也要多多保重身體啊!"在場的人也被這悲傷的氣氛感染,後輩們感念賀龍的隨和慈祥,同輩的都捨不得賀龍的離去,想起了那並肩作戰的時光。
儀式開始,鄧小平安放好骨灰,周總理緩緩地走到話筒前,拿出悼詞,深情的誦讀著:"賀龍同志是一個好同志。在毛主席、黨中央的領導下,幾十年來為黨、為人民的革命事業曾作出重大的貢獻。在他的一生中,無論在戰爭年代,或在全國解放以後,他是忠於黨、忠於毛主席革命路線、忠於社會主義事業的……"悼詞字裡行間都包含著周總理對賀龍深深的思念、惋惜與愧疚,周總理始終覺得自己對賀龍,虧欠了太多太多。
周總理高度評價了賀龍的一生,頌揚了賀龍對中國革命作出的巨大貢獻。之後鄧小平宣布向賀龍告別,人們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之後大家都低著頭表示哀悼,意外的是周總理仍然繼續向著賀龍的骨灰鞠躬,四鞠躬、五鞠躬……,周總理整整鞠了7個躬。
在賀龍的骨灰安放儀式上,周總理多次哽咽著說道:"我來晚了,我來晚了……"到底發生了什麼,讓周總理一直叨念著這句話,我們還得從故事最開始的地方說起……
01最美不過初見
"兩把菜刀鬧革命"成為了賀龍元帥不可磨滅的標誌。1886年3月22日,賀龍出生於湖南省桑植縣的貧農家中,由於家境貧寒,只念了五年的書就輟學了。
少年時期的賀龍正義凜然,憤世嫉俗,敢於同當地的惡勢力鬥爭,小小年紀就有這樣的志向日後必成大器。1914年秋,18歲的賀龍加入了孫中山領導的中華革命黨。1916年,20歲的賀龍帶領20名交好的小夥伴連夜奔赴芭茅溪,奪取4500公斤的鹽巴,九子毛瑟槍12支,還有兩箱銅錢。
賀龍將鹽巴發給了當地的貧苦百姓,用兩箱銅錢做了200套軍服,之後就成立了桑植"討袁軍",賀龍擔任總指揮。最開始奪取鹽巴和銅錢的時候,賀龍等人根本沒有什麼趁手的好武器,有人拿匕首,有人拿棍棒,賀龍則是拿著兩把菜刀。1927年,毛主席說過:"賀龍兩把菜刀起家,現在當了軍長。"因為毛主席這句話,賀龍"兩把菜刀鬧革命"的事情就流傳了開來。
1927年3月,國民黨武漢駐軍邀請賀龍來擔任師部委員,但是被賀龍拒絕了,後來蔣介石許諾讓賀龍做國民黨中央委員和江西省主席,還要贈送一套豪華大洋樓,同樣也被賀龍拒絕了。
賀龍是個很透徹的人,他清楚的認識到了國民黨和共產黨的差異,賀龍親口說過:"十多年來,我東走西闖看的到全是軍閥政客爭權奪利、腐化墮落,國家四分五裂,人民多災多難。我本人出身貧苦,窮人的痛苦我知道得很深,跟我走的也都是些窮光蛋。我感到個人沒有出路,整個軍隊也沒有出路。國民黨一盤散沙,革的什麼命呢?"原來從這個時候,賀龍就已經清楚的看到了國民黨的不足和共產黨的朝氣蓬勃。
彼時的共產黨雖然弱小,但充滿了朝氣和力量,在這弱小的力量中,可以清晰的看到象徵著中國進步的力量!
1927年7月初,周恩來在周逸群的陪同下來到了賀龍在武昌的駐地。這是周恩來與賀龍的初次相見,之前兩個人只是互相聽說過對方的大名,知道對方的事跡,但是無緣一見。
在武昌的這一晚,周恩來和賀龍展開了長談,就當前形勢周恩來作出了詳細的分析,談到了共產黨對當前政局的看法以及他個人的想法,賀龍只是用心的聽著,時不時的表示肯定。這一次談話讓賀龍對於共產黨和當前形勢有了更深刻的想法,也對周恩來更加佩服了。
南昌起義前,武漢的局勢變得非常複雜,革命人士遭到了瘋狂迫害和鎮壓,賀龍挺身而出保護武漢的革命黨人,先是護送劉少奇離開武漢,之後又在許多共產黨機關和革命團體的門口掛上第20軍的旗幟,派兵站崗保護……
19日,賀龍護送朱德一路來到了南昌,20日周恩來也來到了南昌的朱德家中,兩人又一次見面。這一次兩人沒有進行多餘的敘舊和談話,周恩來一見面就握住賀龍的手,說道:"開門見山,我是找你商量起義計劃的。"
賀龍也緊緊地回握了周恩來的手:"我洗耳恭聽!"
"洗耳恭聽是不夠的,你是大將軍,還得動手動腳動槍動炮呢!"周恩來幽默的開起了玩笑,賀龍聽完哈哈大笑。
之後周恩來向賀龍詳細的說明了南昌起義的基本計劃,賀龍堅定的回答:"黨要我怎麼幹,我就怎麼幹!"聽到賀龍這麼說,周恩來心裡也有數了,肯定的點點頭,之後以命令的口吻說道:"共產黨對你下達的第一個命令就是委任你為起義軍總指揮!"
賀龍聽完大吃一驚,此時的賀龍連共產黨都沒入,但是周恩來接下來的態度讓賀龍放了心,安安心心的做起了總指揮。
1927年8月1日,在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人的帶領下爆發了南昌起義,以賀龍帶來的20軍為主力,經過4個多小時的激戰,全殲南昌城內守軍3000餘人,我軍成功佔領了南昌城。
之後又迅速召開了聯席會議,組成了以周恩來、宋慶齡、賀龍、林伯渠等一共25人的"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8月5日,周恩來和賀龍一起離開了南昌,向南方進發。9月初,在周恩來的推薦下,賀龍加入了共產黨,成為了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
周恩來和賀龍並肩作戰,一路南下打到了廣東的流沙地區,長途奔襲再加上彈藥缺乏,起義軍最終還是被打散了,南昌起義最終還是失敗了。
不過這一戰我軍雖敗猶榮,對於革命事業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此時的賀龍準備在湘鄂西搞武裝鬥爭,11月16日,賀龍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自己最信任的周恩來。
賀龍向周恩來詳細的闡述了自己的想法,首先湘西是賀龍的家鄉,賀龍就是從湘西發跡的,人熟地熟,回去後可以更好的展開工作,而且當地有許多被逼上"梁山"的窮苦農民,做土匪也是無奈之舉,賀龍非常有信心將這些人收為己用。
周恩來贊同了賀龍的想法,隨後又表達了自己的顧慮和擔心,首先就是擔心賀龍是否能夠平安回到湘西,南昌起義爆發後,時局變得非常混亂,情況十分危機,敵人搜索得很嚴。沒想到周恩來這麼關心賀龍,賀龍內心非常的感動,也被周恩來的細緻周到震驚。
賀龍擺擺手,笑著說道:"問題不大,只要坐船到了漢口,就能活動了,沿著長江水路走回去還是很安全的,我叫賀龍,龍歸大江嘛!"聽完賀龍的發言,周恩來也被他的幽默逗笑了,兩人都開懷的笑了起來。
賀龍臨行前,周恩來親自給他踐行,還派出了七八個得力人手,一路上保護賀龍。為了減輕賀龍的壓力,周恩來早早的就和組織聯繫好了,在漢口安排了人手與賀龍接頭。賀龍出發的時候,周恩來反覆叮囑,讓他一定要及時和中央聯繫。
這就是最好的友情吧,沒有多餘的辭藻,普通的關心話語,往往才是最真切的,最深情的。
02建國後再續前情
1928年,上海一別後,周恩來和賀龍闊別20多年。20多年間,兩個人雖有碰頭,但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他們分別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為祖國做著貢獻。
自從參加革命以來,賀龍就有一支不離身的菸斗,不少人說菸斗是幫助賀龍思考的工具,有了菸斗賀龍才能運籌帷幄,決勝千裡,雖然這個說法有點誇張,但是不得不承認菸斗給賀龍增添了許多的人格魅力。
抗日戰爭開始後,賀龍擔任八路軍第120師師長,率部東渡黃河後,配合國民黨發起了忻口戰役、雁門關戰役等,之後又收復了岢嵐、五寨、寧武等晉西北縣城,開闢了晉西北抗日根據地。
1938年,賀龍率部挺進冀中地區,四戰四捷,他指揮的陳莊戰鬥,為部隊作出了表率。接連的勝仗給了賀龍慢慢的自信心,當時日軍第是二十七師團第三聯隊的吉田大隊一共有八百多人,雖然人數不算多,但是裝備相當的精良,隨軍攜帶了大量的機關槍、迫擊炮和幾十輛裝滿彈藥的汽車。
在武器的加持下,吉田連隊也非常的有自信,經常孤軍深入,對我軍展開掃蕩。賀龍知道了這塊大肥肉後,滿心想著如何打敗日本的這支部隊,吃下這塊大肥肉。賀龍提前做好了詳盡的戰前部署,帶領6000多人,向吉田連隊發起了進攻。
經過三天三夜的戰鬥,賀龍殲滅了日軍七百多人,但是吉田卻和剩下的一百人突圍了出去,這一戰,賀龍也受了傷,部隊也造成了慘重的傷亡,但總算是吃下了這塊大肥肉,大大的補充了我軍裝備。
1940年賀龍又返回了晉西北地區,領導晉西北軍民多次粉碎了日軍的"掃蕩"。1942年賀龍又為陝甘寧和晉綏兩個地區的抗日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被當選為中共中央委員。
解放戰爭中賀龍率領晉綏部隊主力揮師北上,解放了晉中大部分地區,與聶榮臻配合殲滅了敵人的大量有生力量,為西北解放作出了中亞貢獻。雖然賀龍主要在後方工作,但是為了保證前線的勝利,賀龍在後方源源不斷的向前線輸送著大量的槍枝和彈藥,為解放戰爭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49年12月,建國後的賀龍又和鄧小平等人一起清剿土匪、建設邊疆,解放了大西南。
同時期的周恩來則是在南方開展工作,先後領導過中共中央長江局、南方局,積極團結民主黨派、愛國人士和進步知識分子聯起手來抵抗日寇,抵禦外敵,1945年被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年代,雖然戰亂頻發、工作繁忙,但是周恩來總理和賀龍依舊保持著書信來往,有過幾次非常倉促的見面,但是根本來不及長談,更別提在一起工作了。
1955年,賀龍被授予元帥軍銜,在十大元帥中排名第五。
1956年11月,賀龍和周恩來率領中國政府代表團開始亞洲和歐洲11國訪問,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政府最為重大的一次外交行動。整趟行程一個花費了75天。
1928年自從上海分別以來,賀龍和周恩來第一次這麼長時間的相聚,兩人再續前情,延續了當年的默契,相互配合得非常好,訪問也取得了圓滿成功。
1957年2月4日,周總理在最後一站科倫坡的獨立廣場發表了演講,在周恩來講話的時候,突然下起了雨,一開始是毛毛細雨,群眾們還在聽,後來雨越下雨大,群眾們都跑去躲雨了。有人想給周恩來打傘,但是被周恩來婉拒了。主席臺上的賀龍等人也一直淋著雨,坐得筆直的聽取周恩來講話。
雨水打溼了周恩來的頭髮,身上穿的呢絨大衣上也被雨水逐漸浸透,賀龍更是被淋的狼狽,雨水都順著頭髮流進了衣服裡,躲雨的科倫坡群眾看到這番情景都被深深的觸動,紛紛又回到了獨立廣場聽取周恩來講話。
講話結束後,群眾中想起了雷鳴般的掌聲,大家都高呼著"Pepsi goes well(百事順利,意義等同中國的萬歲)",還有許多人向周總理瘋狂揮手,從這樣的舉動中,足以正名科倫坡人民對中國的尊重與祝福。
回國後,周恩來和賀龍有了不少見面的機會,兩人經常去對方家裡做客。賀龍心裡非常尊敬周總理,每次周總理要來家裡的時候,賀龍就時刻觀望著窗外的動靜,只要看到周總理的汽車到了,就立馬跑出去歡迎。兩人坐著談話的時候,賀龍總是欠著身子坐一半沙發,表達自己對周總理的尊敬。
夫人薛明常說:"周總理比我還要了解賀龍。"同樣,賀龍也非常了解周總理,知道周總理愛喝茶,每次周總理來做客的時候, 就讓薛明泡兩杯家中最好的茶葉,先讓周總理嘗嘗,愛喝哪個就泡哪個,讓周總理喝。
1964年,68歲的賀龍和66歲的周恩來一同去參加了莫斯科十月革命47周年的紀念活動,蘇聯國防部長馬列諾夫斯基對周恩來說了一些不尊敬毛主席的話,周恩來當即言辭斥責,又因為場合不便,便沒有多加理會。
自討沒趣的馬列諾夫斯基又來找賀龍聊天,談話中依舊包含了一些不尊敬話語,賀龍氣憤的回答:"你的話我完全不能同意!"說罷就徑直走到了周恩來身邊,和周恩來說了剛剛馬列諾夫斯基說的話,周恩來當即對米高揚反映了這件事。
第2天, 勃列日涅夫來辯解,周恩來堅決不讓步,提出了一連串的質問,以理服人,馬列諾夫斯基聽罷向中方表示了正式的道歉。周恩來和賀龍都一條心的堅決維護了毛主席的形象!
03特殊年代傾力相助
賀龍性格耿直,說話更是直來直去,從來不會拐彎抹角,所以偶爾會說出一些不夠謹慎的話,很容易被人拿來做文章。對於是非對錯賀龍都會直抒胸臆的說出自己的想法,但是對於毛主席,賀龍是無條件的堅決擁護。
後來賀龍被針對,周恩來派人去把賀龍和薛明接來釣魚臺住,沒想到江青等人也在這裡休息,周恩來又緊急命令賀龍轉移,周恩來見到賀龍後對他說:"你身體不好,在家中被那些人鬧騰的休息不好,你暫時搬到新六所去住,家中的事情交給我。"
沒想到事情鬧得越來越大,情況越來越嚴峻,周恩來非常擔心賀龍的安全。1967年1月1日,周恩來乾脆讓賀龍住到了自己家,也就是中南海西花廳,賀龍的床是臨時搭的,每天賀龍都能看到周恩來出去工作,凌晨才回來。每次周恩來出去,賀龍都非常擔心總理的安危,晚上睡不著的賀龍就趴在窗臺前,盼著總理早點回來。
1967年1月19日,周恩來將賀龍送去了一個安靜的地方休養,臨行前周恩來不捨得握著賀龍的手說道:"你走吧,到秋天我去接你,家裡的事我盯著,你就別管了!"沒想到,這一次分手竟成了永別。
離開中南海後,賀龍病重發燒到40度,緊急住院,周恩來派楊德中去看望賀龍,還帶去了自己的囑咐。楊德中轉告賀龍:"周總理說,山溝裡的溫度低,比城裡冷,要早燒暖氣。"賀龍聽完紅了眼眶,緊緊的握住楊德中的手激動的說:"聽到總理這親切感人的話,就像見到了總理一樣。"
後來,賀龍被江青等人秘密轉移,年事已高的他因為久病不治,於1969年6月9日去世了,終年73歲。
兩年後,周恩來才得知了賀龍的死訊,心情萬分悲痛得很,對於自己當年轉移賀龍的決定周恩來心中一直愧疚不已,不僅周恩來萬分悲痛,毛主席內心也十分痛心,對工作人員說道:"賀龍的死,我要負責。"
為了給賀龍正名,毛澤東、鄧小平、周恩來等人做了多方努力,最終成功為賀龍正名。
1969年賀龍去世,而他的骨灰安放儀式則是直到1975年才舉辦,不少老戰友都來參加了這次儀式,送賀老總最後一程。
謹以此文紀念賀龍老總,這盛世,如您所願!
我是史海魅影,關注我為歷史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