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源流運動」關注我們
關注由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主辦的
「源流·首屆高校學生文化遺產創意設計賽」
新春將至,忙於收祝福、送祝福的我們,是否感到吉祥話有些貧乏?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恭喜發財,闔家歡樂……每年都差不多,少幾分斯文氣息,也差了些心意繾綣。那麼,如果追溯過去,古人又會怎樣表達心願和祝福呢?也許今年春節,我們可以師仿遙遠的三國以前的古人們,說句不一樣的吉祥話。
人同此心,古人所期望的幸福與今天的我們並無二致,多金多福身體康健,友人之間情義綿長,都是長久的願望,但出自他們之口,總是韻味雋永。
商代甲骨卜辭中常見的「往來無災」、「無害」、「大吉」等,其實可以視為後來吉語的濫觴。
▲商·卜骨
河南安陽殷墟出土
西周時期,人們對美好的構想更加具體,從商代時簡單的無害無災的簡單貞問,延伸出對健康、長壽、喜樂的期盼。他們把這些祝福與願望鑄於銅器之上,希望通過祭祀儀式,得到祖先神靈的保佑,也希望藉此將福澤延續給子孫後代。
▲西周·頌簋。山東省博物館藏
「彌」有滿、盡、長久之意,所謂「彌壽無疆」乃是「終壽永遠」、「終壽無盡期」之義。這是一種很虔誠的頌壽和祈福,器主希望能得到平安、健康,直到永遠。
東周秦漢時期,古人對吉祥的期盼,逐漸像如今一樣豐富。內容涉及勸食祝酒,健康長壽,平安喜樂,多子多福等等,只是他們的吉語,在簡潔凝練之上,或含蓄雅致,或坦率可愛,自有不同今日的風貌。
宴請親朋是節日的重要內容。宴飲則少不了祝酒詞。
春秋晚期的邾公鍾,鑄銘文36字,其中一句為:祈年彌壽,用樂我嘉賓。編鐘作為貴族祭祀、宴飲場合演奏的樂器,寄託「樂我嘉賓」的願望,再合適不過。《詩經》名篇《小雅·鹿鳴》唱誦了宴會上和樂之景,末句「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便是「我有美酒,宴請賓客心中樂陶陶」的意思。總覺得與今日「我帶了某酒來,大家嘗嘗看」相比,古人言語間更能體現出的,不僅是雅致意趣,更是一份誠敬之心。
▲春秋晚期·邾公鍾
上海博物館藏
在一套西漢中期的漆耳杯上,書有「君幸食」、「君幸酒」。「幸」,可慶幸也,福善之事皆稱為幸(顏師古注)。因此「君幸食」、「君幸酒」既有慶幸之義,也表達出福善之盼。回顧往年我們在酒席上,大家舉杯時只說句「吃好喝好」,古人語意更加委婉深遠。
▲西漢·漆耳杯
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
平安喜樂,日常所願也,古人表達得更為熱烈和熨帖。「長樂未央」,是漢代人關於快樂最常用的祝願,意思就是快樂沒有止境,不論誰收到這樣的祝福,想必都會長樂未央吧。至於平安則直白得很,「出內(入)大吉」、「出內(入)平安」,與現代表達並無差別。
▲漢·長樂未央瓦當
陝西鹹陽漢景帝陽陵南闕門遺址出土
對於生命來說,健康長壽是最本能的期盼,古代關於身體健康的吉語同樣豐富,尤以長壽的祝福最多。行文簡單的有「壽貴」、「萬歲」、「延年」、「延壽長久」、「長生未央」、「萬歲未央」、「長生無極」「千秋萬歲樂未央」等等。
更有意思的是,「長樂未央延年永壽昌」、「延壽萬歲常與天久長」,可以並為押韻的一句話。另有漢代銅鏡中常見的吉語「壽如金石,佳且好兮,長宜子孫」,這句的意思是不是非常熟悉?用現代漢語來講,大概就是我們常說的「壽比南山,兒孫滿堂,福祚綿長」。
▲左:陝西西安漢長安城遺址出土
▲右:陝西西安「羅經石」遺址出土
▲東漢·連弧紋鏡
上海博物館藏
與長壽相比,漢代人對身體健康的祝福則更樸實貼心。例如在漢代的居延簡牘中有一些戍卒的往來書信,其中「君萬年湌(餐)食如常」,不禁令人想到《古詩十九首》中那句「努力加餐飯」,這是只有真心愛護之人方能說出的由衷祝願。令人驚訝的是,漢代簡牘中竟然還有「願君加湌(餐)食,永安萬年,為國愛身」的祝願,讀來是不是很有「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之感?如果你也有勤於公事的朋友,不妨今年送上這句祝福給他吧。
▲漢·墨書木簡牘
甘肅居延出土
「宜又(有)金」,「宜又(有)百金」,「宜又(有)百萬」,「日入千萬」,「富昌」……,古人有關財富的吉語數量豐富,表達直白,看來追求「高興、高壽、高薪」,從古至今,都是一樣。漢代銅鏡上還有「長樂未央,極樂富昌」、「日利大萬,家富千金」這樣的吉語,即便一字不改地用在今天,也一樣合適。
▲戰國、秦·吉語璽印
珍秦齋藏
事業順利,前途無量,對人生未來相當重要。「君宜上位」、「君宜高官,位至公卿」,這些古人吉語,在今天看來就是祝願事業順利,前途無量。特別的是,戰國璽印中還見到「得寺(侍)其上」一句,表達的是「能在您手下工作是我的幸運」之意,如此的「內心剖白」,直白與含蓄剛剛好。同樣適合表達事業順利的吉語,還有「宜有君(群)士」,即願對方多得賢才相助,這樣的祝福,送給求賢若渴的人,再合適不過。
▲戰國·璽印
珍秦齋藏
▲漢·君宜高官鏡。新疆尼雅遺址出土
東漢·位至三公鏡。河南洛陽出土
都說每逢佳節倍思親,喜慶的節日裡,總會格外想念那些暫時無法相見的人們。也許是漢代人細膩的心思希望彼此不要遺忘,因此,漢代吉語中「長毋相忘」出現的頻率很高。「長樂未央,長毋相忘」、「久不相見,長毋相忘」、「君來何傷,慎毋相忘」,「見日之光,長毋相忘」……一字一句中,都滲透出綿長的情義,又坦率可愛。
我想,如果有朋友給我寄來一句「見日之光,長毋相忘」,這一年,我都會在看到陽光的時候想起她,思念她,惦記著她……
▲西漢·見日之光鏡。湖南長沙出土
此句與唐代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可謂合璧,日思夜念,不過如此。
▲西漢·長貴富草葉鏡
上海博物館藏
當然,就像今天我們送出的祝福總是包羅萬象,古人也同樣如此。「與天無極,與美相長,歡樂如志,長毋相忘」、「長相思,毋相忘,常富貴,樂未央」、「大樂富貴,得所好,千秋萬歲,延年益壽」、「大富昌,樂未央,千萬歲,宜弟兄」,將對所有美好的期盼聚在一起送出,只是希望收到的人能事事順遂。
▲西漢·長貴富草葉鏡
河南洛陽出土
我們總說「家國天下」,每一代人都希望國家富強,人民才能安居樂業,擁有美好的一生。因此,最後的最後,當然是祝願我們的國家——「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漢·「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膊
新疆尼雅遺址出土
今年,我們說句不一樣的祝福給你聽,它們可能並不長,也不那麼文採斐然,但情真意切,意味深長,希望年尾之時,你還會想起開年時,我對你說的吉祥話。
作 者 、製圖:
盧一、王佳月、餘兆冰(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參考文獻及圖錄:
中國社會科學院史研究所編:《甲骨文合集》,中華書局,1978-1983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殷周金文集成》,中華書局,2007年。
上海博物館編:《商周青銅器銘文選》,文物出版社,1986年。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編︰《居延新簡》,文物出版社,1990年。
馬錦強、江連浩總監:《珍秦齋古印展》,澳門市政廳出版,1993年。
馬錦強總監︰《珍秦齋藏印‧秦印篇》,澳門基金會,2000年。
馬錦強總監︰《珍秦齋藏印‧戰國篇》,澳門基金會,2000年。
沈培︰《釋甲骨文、金文與傳世典籍中跟「眉壽」的「眉」相關的字詞》,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2009年10月13日。
陳偉武︰《出土戰國秦漢文獻中的吉祥語》,收入《愈愚齋磨牙集》,中西書局,2014年。
陝西省考古研究所編:《新編秦漢瓦當圖錄》,三秦出版社,1986年。
陝西省考古研究所編:《漢陽陵》,重慶出版社,2001年。
山西博物院編:《馬王堆漢墓文物精華》,山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
霍宏偉,史家珍主編:《洛鏡銅華》,科學出版社,2013年。
陳佩芬編:《上海博物館藏青銅鏡》,上海書畫出版社,1987年。
國家文物局編:《絲綢之路》,文物出版社,2014年。
❶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主辦
❷ 我們正在舉辦「源流·首屆高校學生文化遺產創意設計賽」,獎金豐厚,敬請關注:)
❸ 長按右側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