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期貨投資中的心理分析流派
證券期貨投資戰略問題一直是美國等發達國家投資理論界和投資實務界最為關注的核心問題之一。幾乎全部的西方投資理論界與投資實務界的研究活動,
都是圍繞著開發、研製與驗證有效的投資戰略這一目標而展開。
證券期貨投資戰略問題之所以如此重要,
因為它是關係投資機構或者投資個人能否在激烈的投資市場競爭中生存與發展的生死攸關的問題。證券期貨投資戰略問題的理論研究,
從早期的比較直觀的研究方法到現代的高度理論化與體系化的研究方式,
經歷了一百年左右的發展過程。
目前主要的思想流派有:基本分析流派、學術分析流派、技術分析流派和心理分析流派。以上所述的各主要投資戰略流派,
在美國金融史上各自都有自己傑出的投資理論家和投資實踐家作為代表,
並以此為核心各自發展出投資風格不同的專業投資機構。
個體心理分析的目標,是解決投資者在投資決策過程中的心理障礙問題。
投資者在投資決策過程中產生了心理障礙問題時,
例如猶豫不決、衝動、畏懼等等,其原因往往是由於某一心理欲望與現實發生了衝突。而這種欲望及其衝突,投資者往往是難以自制的,
因此,往往需要心理醫生的幫助。如果不通過適當的心理分析,
投資者往往很難找到自己真正的病因所在,並進而找到根治的辦法。
這無疑將最終阻礙投資者在投資市場獲得成功。關於個體心理分析的方法,
主要有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法、阿德瑞安心理分析法及弗朗科心理分析法。
這三種心理分析方法構成了心理分析中「維也納」學派的三個主流學派,
分別揭示了人類個體心理障礙不同層次與不同界域的可能病因。
CCI順勢指標
CCI順勢指標,是在使用KDJ和MACD出現純化時,
也能給出明確趨勢,短線投資者可以捕捉到超強牛股的得力指標。
學習與應用好CCI順勢指標,必將提高投資者在股市的勝算。
是一種超買超賣指標,和KDJ一樣是反趨向指標。
所謂超買超賣指標,顧名思義,「超買」就是已經超出買方的能力,
買進股票的人數超過了一定比例,那麼,這時候應該反向賣出股票。
「超賣」則代表賣方賣股票賣過了頭,賣股票的人數超過一定比例時,
反而應該買進股票。
指標的運行區間可分為三大類:大於﹢100、小於﹣100和﹢100—﹣100之間。
當CCI>﹢100時,表明股價已經進入非常態區間——超買區間,股價的異動現象應多加關注。
當CCI<﹣100時,表明股價已經進入另一個非常態區間——超賣區間,投資者可以逢低吸納股票。
當CCI介於﹢100—﹣100之間時表明股價處於窄幅震蕩整理的區間——常態區間,投資者應以觀望為主。
CCI指標跌破+100
CCI指標跌破+100,這個信號出現當天,投資者可以先賣出部分股票,繼續觀望。
第二賣點:CCI指標跌破0
CCI指標跌破0後,這說明空方已經開始主導行情,此時投資者應該將手中剩餘的股票賣出。
CCI指標出現頂背離是指股價在進入拉升過程中,先創出一個高點,
CCI指標也相應在﹢100線以上創出新的高點,之後,
股價出現一定幅度 的回落調整,CCI曲線也隨著股價回落走勢出現調整。
但是,如果股價再度向上並超越前期高點創出新的高點時,
而CCI曲線隨著股價上揚也反身向上但沒有衝 過前期高點就開始回落,
這就形成CCI指標的頂背離。CCI指標出現頂背離後,
股價見頂回落的可能性較大,是比較強烈的賣出信號。
股價經過長期的下跌,一路不斷創出新低,
然而對應的CCI指標卻拒絕繼續下跌,反而不斷上升,
CCI指標的底部在逐步抬高,出現股價和CCI指標的背離。
發現股價和CCI指標的背離後,不要馬上就買入,要等CCI上穿-100的時候買入,
股價就面臨著底部。
KDJ和CCI的買點方法一:
KDJ的J值為負數,CCI值在-200左右,說明個股進入底部區域,
但還不是買入時候。只有當J線和CCI兩線從負值區都勾頭向上時,
才是切入時機,如下圖所示。
KDJ和CCI的買點方法二:
當KDJ的J值在20以下勾頭向上,CCI也同時在負值區勾頭向上,
此時均線也沒有亂,便是相對低點切入點,如下圖所示。
KDJ和CCI的買點方法三:
只要KDJ的J線和CCI線由下跌,跌到低位,
轉為上漲(注,在兩線出現同步上漲的當天)時,就是就是相對較合適的切入點。
只有其中的一根線上漲,不是合適的買入點,這點一點要記住。
羊群效應
「羊群效應」是指由於對信息不充分的和缺乏了解,
投資者很難對市場未來的不確定性作出合理的預期,
往往是通過觀察周圍人群的行為而提取信息,在這種信息的不斷傳遞中,
許多人的信息將大致相同且彼此強化,從而產生的從眾行為。
「羊群效應」是由個人理性行為導致的集體的非理性行為的一種非線性機制。
「羊群效應」是行為金融學領域中比較典型的一種現象,
主流金融理論無法對之解釋。
經濟學裡經常用「羊群效應」來描述經濟個體的從眾跟風心理。
羊群是一種很散亂的組織,平時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衝右撞,
如一旦有一隻頭羊動起來,其他的羊也會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
全然不顧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遠處有更好的草。
因此,「羊群效應」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種從眾心理,
從眾心理很容易導致盲從,而盲從往往會陷入騙局或遭到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