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按:
在漫長的英超停賽期內,筆者心中一直有一個「執念」:即將許多球迷朋友津津樂道的「雙德共存問題」做一個較為全面的梳理。開始只打算用一篇文章的篇幅完成這個任務,但付諸實施後才知道何謂「一發不可收拾」。
從04年歐洲杯雙德共同入選國家隊,到14年世界盃二人告別三獅軍團,前後時間跨度長達十年,十年的歷史若濃縮過了頭,恐怕就沒臉說「全面」二字了。無奈之下,增加篇幅,使其以系列文章的形式出現便成了唯一的辦法。與此同時提醒各位讀者的是,該系列將以04~14十年間雙德所參與的各屆杯賽為載體展開,而今天的第一篇文章,其背景正是2004年葡萄牙歐洲杯。
雙德合璧:黃金一代中流砥柱
2004年葡萄牙歐洲杯是英格蘭「黃金一代」的開端,在那份奔赴南歐的23人名單中,貝克漢姆、蘭帕德、斯科爾斯、傑拉德、歐文、魯尼、特裡等超巨的名字赫然在列,真可謂星光熠熠。而在肯定那屆杯賽英格蘭陣容豪華程度的同時,有一個與本文主題密切相關的細節不容忽視:04年的那個夏天,蘭帕德與傑拉德首次以主力身份共同出徵,由此也開啟了「10年雙德共存」的序幕。
在成功入選英格蘭的歐洲杯大名單之前,26歲的弗蘭克.蘭帕德尚未代表三獅軍團出戰過任何洲際以上杯賽,而24的史蒂夫.傑拉德也僅僅是以看客身份短暫感受過2000年歐洲杯的狂熱氣氛……正因為如此,04年歐洲杯對雙德而言都是一個全新的體驗,兩名來自不同豪門球會的中場領袖首次攜手為國徵戰(大賽),沒有誰能預測前路是否光明。
在那個階段,所謂的「雙德共存難題」尚未誕生,對於時任三獅主帥埃裡克森而言,他所需要思考的唯一問題便是——如何在傳統英式4-4-2體系下儘量滿足每一位巨星的出場需求。
就中場中路而言,4-4-2體系下只有兩個名額可用,但英格蘭卻坐擁雙德+斯科爾斯三名好手,勢必有一人將為團隊做出犧牲,而最終瑞典老頭選擇犧牲後者。由此,在英格蘭此後的小組賽和淘汰賽的徵程中,斯科爾斯被放置在了左邊路,而中場中路則由雙德佔據。
站在當事人的立場來看,埃裡克森做出如是決定並沒有什麼不妥:一方面雙德的確是當時英超最好的中場球員,前者進攻屬性爆表,後者攻防均衡,搭檔中路有理有據;另一方面當時英格蘭左邊前衛位置上人員儲備並不豐富,喬科爾未能贏得信任,瑞典名帥需要一名穩重型球員填補左路空缺……無論如何,說犧牲斯科爾斯也好,說刻意戰術設計也罷,總之雙德在04歐洲杯互為左膀右臂已是定局。
戰術角度:雙德體系下英格蘭中場如此運轉
在埃裡克森明確了雙德居中,生薑頭居左的職責安排後,04歐洲杯上英格蘭隊中前場的人員配置也由此變得清晰起來:4-4-2陣型下邊路老斯、小貝一左一右;中路蘭帕德、傑拉德如影隨形;鋒線上歐文搭檔初出茅廬的魯尼,好一個陣容華麗的平行站位4-4-2!
平心而論,從此後英格蘭在小組賽及淘汰賽的表現來看,埃裡克森對球隊中場運轉方面是做了相當精細的設計的,我們不妨以小組賽首輪舉例說明。
在那場成就齊達內獨中兩元的英法大戰中,埃裡克森是如何協調中場的呢?答曰:不斷在4-4-2平行站位和菱形站位之間切換,部分犧牲傑拉德的進攻屬性(主守),儘可能激發斯科爾斯和蘭帕德的進攻屬性。
具體來說,是役開場階段,蘭帕德與傑拉德呈現出平行站位的姿態,而在比賽進行過程中,神燈的位置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不穩定性,其忽而前提至前腰位上,忽而又回撤與傑拉德平行,讓人看得頗為困惑。一開始人們都以為蘭帕德的「飄忽」是場上球員在具體比賽環境下的自行選擇,後來才明白這是埃裡克森刻意的戰術安排。
事實上,蘭帕德或前提或回撤,英格蘭中場站位或菱形或平行,取決於另一名球員佔據的空間,那就是斯科爾斯。埃裡克森深知29歲的生薑頭不具備邊路突破內切的功力,因此即便將其放在邊路,也想發揮他的中路屬性。也就是說,在英法大戰中,英格蘭隊其實同時有兩名攻擊型中場:當蘭帕德出現在前腰位時,斯科爾斯則留在左路,而當前者回撤時,生薑頭就會遊移到中路佔據這個位置,用一腳出球和轉移球調度球隊的進攻。
從這個角度來看,當時埃裡克森似乎已經看到了蘭帕德在菱形站位中組織能力上的弱項,並嘗試通過靈活使用斯科爾斯的方式進行彌補。
說完了用斯科爾斯填補蘭帕德弱項,再來看下雙德之間在這屆杯賽中的戰術分工問題。前面筆者曾提到:04歐洲杯雙德的主旋律就是蘭帕德攻,傑拉德守,但必須指出的是,如此總結更多是站在整屆杯賽的高度,如果細分到每場比賽中的具體細節,你會發現:雙德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後腰位上的互補,由此保證中路不被對手打穿。
在前述一攻一守的大方針下,雙德之間形成了相當不錯的互相補位。假設這樣兩個場景:1、傑拉德在全隊壓向對手禁區時往往會留在後腰位上,充當一個「保險絲」的角色,而如果蘭帕德站位前提,他也會出現在對手反擊的出球線路上,對身後防線形成保護。2、但傑拉德畢竟具有不錯的進攻屬性,埃裡克森不可能像用巴特那樣讓他專職防守,在反擊情況下利物浦隊長偶爾也會壓向禁區,而為了避免由此產生的中場真空,蘭帕德往往會選擇回收,保護傑拉德身後。
除此以外,在進攻端上,雙德之間經常會實現類似於「接力」的配合方式,將皮球從對手的重圍中摘出,支援鋒線隊友。傑拉德在完成搶斷後,第一反應並非盲目大腳向前或斜傳邊前衛,而是找蘭帕德;而後者也會有意識地向前者靠近,方便接應。
與克羅埃西亞的小組賽,雙德就曾聯手完成了一次教科書般的表演:阿什利科爾橫敲中路,傑拉德接應,克羅埃西亞球員迅速圍堵;蘭帕德從前場右側機敏向中路靠近,傑拉德送出直傳,球到人到;隨後蘭帕德觀察歐文跑位後送出一記頗具穿透力的直塞,歐文接球攻門被門將封堵。
在此次進攻中,從科爾傳球到歐文射門,前後皮球傳遞不過3次,卻成功擊穿了克羅埃西亞的兩道防線,不可謂不簡潔犀利。
雙德表現均出色:最成功的一次結合
從整體上來說,儘管英格蘭隊未能在04年的歐洲杯上走得太遠(1/4決賽點球大戰被東道主淘汰),但平心而論,那支三獅軍團的表現無疑要好於此後十年中的任何一屆;而遊移到個體身上,雙德組合的出色表現同樣有目共睹,二人一前一後,配合默契。共同支撐起了英式4-4-2體系下的中場中路。
就蘭帕德而言,04歐洲杯無疑是他三獅生涯的巔峰之作,切爾西隊副在4場比賽中打進3球,併入選官方評出的賽會最佳陣容。
身後有傑拉德保駕護航,蘭帕德充分展現出了在進攻端的活力。通過積極前插尋覓狹小空間內的破門機會是神燈的拿手好戲,而在那屆杯賽中他就是這麼做的。
除首戰法國的頭球破門以外,蘭帕德剩下的兩個進球均展現出了他出色的跑位和前插意識,以對陣葡萄牙的那粒加時賽銀球為例,在貝克漢姆角球開出、特裡頭球擺渡這一過程中,蘭帕德硬是悄無聲息地從進攻集團後側移動到前點,並且避開了葡萄牙隊的所有防守球員,由此,此後的停球轉身+抽射也就變得順理成章了。
與神燈相比,傑拉德在那屆杯賽中的光芒略顯黯淡(打進1球),甚至還出現了一次致命性的回傳失誤;但必須指出的一點是,作為戰術上的犧牲者,承擔了更多防守任務的傑拉德在進球數上不如蘭帕德是在情理之中的,利物浦隊長最大的貢獻筆者上一段中已經提到了,即解放蘭帕德。
不僅如此,解放神燈是埃裡克森給傑拉德布置的作業,而利物浦隊長不僅完成了,甚至還有超額貢獻。
這裡說的超額貢獻同時體現在組織端和防守端,同樣舉個具體例子。小組賽第二輪與瑞士的生死大戰,傑拉德向世人展現了何為全能中場。他不僅承擔了銜接中前場的職責,同時還要不斷填補兩側邊後衛助攻上去後留下的空缺,能力之全面讓人著實眼前一亮。
寫在最後:
限於文章篇幅,儘管還有很多細節未能展開,但對04年歐洲杯上雙德表現的梳理也只能到此為止了。平心而論,要用文字的方式將動態的過程呈現出來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唯有希望本文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吸引球迷在評論區對某些細節再深入探討。
在此後本系列的第二篇文章中,以06世界盃為載體,對雙德的敘述還將繼續,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