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劍橋為何向他們拋出橄欖枝?新時代學霸:學盡心、玩盡興

2021-01-09 澎湃新聞

1月10日,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這兩所英國老牌名校同時放榜,公布了2018年的預錄取名單。

在世界各大名校排名中均排行前十的牛津、劍橋大學每年都會收到來自世界各地多達近20000名學生的申請信息。據兩校官網顯示,2016年,牛津大學的錄取率約為16.8%,劍橋大學則為20.6%左右。另據歐洲《星島日報》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2017學年,劍橋大學共收到16750份申請,牛津大學共收到18300份申請,在劍橋錄取人數中,中國學子所佔比例約為2.3%,在牛津錄取人數中,中國學子所佔比例約為3.1%。

據新媒體平臺新學說當日的不完全統計,中國有百餘名學子斬獲這兩所世界頂尖大學offer。

其中,全國範圍內,上海光華學院劍橋國際中心、武外英中學校及人大附中ICC(「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與本部三校都各有9名學生被預錄取。

歷經網上篩選、現場筆試再通過面試,這次上海光華學院劍橋國際中心有9人分別被兩所英國名校的歷史、經濟、地球科學、數學、化學、物理和工程專業預錄取,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1月12日至14日走訪了被預錄取的學生、老師和家長們。

上海光華學院劍橋國際中心(光華劍橋)校長雷冬冬博士表示,95後、00後更加個性化,根據老師們的經驗,學習好的學生,更會玩。「學的時候盡心,玩的時候盡興。」這是新時代「學霸」們能夠獲得名校青睞的原因。

牛津劍橋面試大揭秘:燒腦題頻出,思維是考察的重點

葉孫樂——劍橋工程專業

「蘋果汁喝一口兌一次水,幾次之後才能將濃度降為原來一半?」「怎樣才能用硬幣把桌子填滿?」這是孫葉樂參加劍橋大學工程專業面試時被學界泰鬥問及的兩個問題。同樣,申請牛津大學歷史和經濟專業的翁雨晴在面試時也遇到了類似腦筋急轉彎的提問,讓她一頭霧水、始料未及。申請牛津化學專業的姚敏儀更是在教授給出的一個明顯錯誤的題設下繼續答題。

然而,事後回顧,孫葉樂認為,這些看似讓人摸不著頭腦的問題其實並沒有標準答案。以「蘋果汁」的問題為例,盛裝蘋果汁的容器、喝一口的方式等具體細節都存在模糊性,根本無法得出定量且絕對正確的「標答」。

「思維才是考察的重點。提問的本質不是讓你直面回答,而是對自己的答案產生反省。」他說,「我把喝蘋果汁再兌水的過程看作是一次實驗,完全可以自己決定容器有多大、一口喝多少,而要點在於我可以用實驗的評價標準去檢驗自己的思路是否合理。」面對劍橋大學的教授,孫葉樂把自己的思路說了出來,儘管他覺得當時設計的方案絕不是最好的方案,回答還是得到了面試官的一致認可。

翁雨晴——牛津歷史和經濟專業

翁雨晴印象最深的是牛津歷史專業面試時,面試官「抓」著自己的一篇有關(二戰時期)法西斯主義在義大利表現的論文連續提問,讓她有點措手不及。「我們課上只針對這一個國家進行了學習,教授給我提了很多有關其他國家的問題,這些問題我都不知道,後來我覺得他們當時是要考察我在接受新信息之後是怎麼思考的。」

劉依麟——牛津數學專業

此次被牛津大學數學專業預錄取的劉依麟也談到:「牛津、劍橋更看重學生可教與否,而不是已經懂得多少。思維活躍的學生即使專業能力有所欠缺,有了教授的引導,依然是可造之材,而一些專業知識掌握得寬泛卻不得要領與思路的學生很可能不會被選中。」

傅憶雯——劍橋數學專業

多名被錄取的學生都告訴澎湃新聞,在面試中他們各自遇到了出乎意料的狀況,但無論是「超綱題」還是全新的知識,如果能誠懇地跟著面試官的思路,多交流,就有機會順利完成,甚至答出附加題。被劍橋數學專業錄取的傅憶雯就特別喜歡面試官的引導環節,「有一種被師父帶著往前跑的感覺」。

「重要的是臨危不亂,保持一顆冷靜的頭腦,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跟著面試官的節奏來」,劉依麟說。而經過三輪面試,學生們也體會到,在國內,仍有相當數量的學生仍囿於追求標準答案的思維定勢中,一遇到聞所未聞的題目便慌了神,這也是應試體制內的學生較難進入世界頂尖名校的原因之一。

新時代學霸:興趣多元,會學習更會玩

此外,與傳統觀念不同,這群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並不是只知學習全然不顧其他,相反,他們的課餘生活比很多同齡人精彩得多,也付出了更多。

上海光華學院劍橋國際中心(光華劍橋)校長雷冬冬博士表示,95後、00後更加個性化。她認為,一個真正的「學霸」不僅要會學習,更要會玩,而且根據老師們的經驗,學習好的學生,更會玩。

姚敏儀——牛津化學專業

偏愛街舞的姚敏儀四歲就在練舞,「到現在基本每天都要練,不練就渾身不舒服。」而旅遊也是她的一大愛好,「曾經一年出遊了11個國家」。為了方便與不同地區的人交朋友,姚敏儀就有了注重英語訓練的動力。她學過7門外語,包括英語、日語、法語、拉丁語等。

劉暢——牛津地球科學專業

劉暢這次考取的是牛津地球科學專業,興趣也成為了她選擇專業時的「燈塔」。

原本,劉暢也沒想到會選偏冷門的方向,不過一次偶然,媽媽買了一些礦石回家,引起了她濃厚的興趣,再加上古希臘神話中那些有「超能力」的石頭奇美異常,讓她愛上了研究石頭,發現遠古化石中記錄的大自然「親切而美好」,於是才有了學習地球科學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劉暢說,希望學成後去希臘做一名地理學家,弄清楚火山噴發、地震等自然現象與希臘神話之間的聯繫。

書法是葉孫樂的特長,初中考到了浙江省A級(當時最好的一級)還由此獲得了中考加分。他說,「每年過春節會給別人寫對聯,讓我覺得有門手藝是一件特別好的事情。」劉依麟也告訴澎湃新聞,平日周末,自己喜歡讀課外書,進行文學創作,翁雨晴則堅持練習古箏來自我放鬆。

從成長的興趣中自然挖掘出未來專業的方向,翁雨晴說,從喜歡到熱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定要選擇特別喜歡的專業才有動力和熱情持續研究,這樣也更容易在進入大學之後取得認可。「真正抵達成功的方式不是把生活塞滿與之相關的事,比如為應對考試就不停刷題。做題其實就一個套路,掌握了之後再重複並不會取得更高的分數,需要的是在此基礎上豐富自己的人生和人格。」劉依麟說。

陳邦瞻——牛津數學專業

彭逸龍——牛津物理專業

金御傑——劍橋工程專業

成長啟示錄:家長教育方式多是包容和支持

在這個教育被過分關注的時代,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上海心理學會基礎教育專委會秘書長陳默認為,相比於70後、80後,如今的95後、00後已經生活在物質條件相對豐富的時代,因此更多地會去思考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得給孩子選擇權才行」。

姚敏儀說,父母對自己採取的就是「放養式」教育,從小大多一個人生活,姚敏儀也一直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劉依麟的父親也談到,對兒子在學業上的選擇和決定,家裡都給予了支持與尊重。在他看來,孩子的成長是一次次碰壁中形成的,家庭教育離不開家長的要求和孩子的完成力。而其中關鍵的一點在於家長要引導孩子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找到人生坐標下的屬於自己的學習意義,激發孩子主動學習的興趣,並塑造好自我管理的能力。

「家長其實是和孩子一塊兒成長的。」他表示,「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擁有各種可能性,做家長的要靜下心去傾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保持耐心,不斷地去撒一些種子,才有可能收穫一些驚喜。」

翁雨晴的家庭也有著類似根據孩子自身特點耐心「撒種子」的教育理念。不學奧數,不上與課業相關的輔導班,回顧翁雨晴的成長,她的父母告訴澎湃新聞,在家庭教育中,夫妻索性按照孩子自身的特點,制定了幾條原則——不低估孩子的潛力,不打擊「年少輕狂」,哪怕心裡對她的口出狂言並不相信;永不因孩子的一點兒不良表現而對她從根本上否定,就事論事;隨時幫孩子留意好書和良師;引導孩子接觸自己的專業領域;與孩子發生意見分歧儘量說服,如不能便搜尋身邊更有專業知識更有閱歷的人做救兵;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儘量做到,如果自己沒有做到孩子做到了,一定不吝讚美。

相關焦點

  • 蘇州9名學生被牛津、劍橋預錄取!
    另外8人拿到了 這兩所世界名校的預錄取通知書 (牛津2封、劍橋6封) 牛不牛? 想不想聽聽他們是如何衝擊「牛劍」的? 晚報君這就跟大家分享
  • 為什麼有些學霸,在牛津劍橋「死」得很慘?
    (除非,你有能說服招生老師的理由)牛劍尋找的是學霸,是天才。如果連A-level成績都達不到要求,那麼你將來在牛劍的學業會非常困難。但就算你A-level分數很高,牛劍可能仍然不適合你。因為成績不代表一切,考試分數只是牛劍篩選學生的一個方面。02你能忍受繁重學業的折磨嗎你經常去圖書館嗎?你寫作業認真嗎?
  • 還分別被牛津和劍橋錄取!
    這兩天,一條消息在網上熱傳:杭州有一對非常漂亮的雙胞胎姐妹,分別被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本科錄取,令人意外的是,她們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學霸……姐姐馮亞晞(右)和妹妹馮亞晗(左)受訪者供圖馮亞晞(姐姐)和馮亞晗(妹妹)是一對漂亮的雙胞胎姐妹花,曾是綠城育華學校初中部
  • 暑期怎麼玩,才能讓爸媽盡心,讓寶貝盡興
    去哪裡歡享暑期,如何讓寶貝玩兒的盡興成了如今的當務之急,HHtravel鴻鵠逸遊為您推薦歐洲必遊之地,寓教於樂的同時還能讓童年的每一瞬間都被銘記。經典歐洲 文藝之旅如果是初次遊歷歐洲,不妨將法國瑞士義大利串聯,開啟一次文藝之旅。
  • 牛津大學放榜,多位浙江學子上榜 兩位學霸總結出兩...
    這兩天,牛津大學剛剛發出一批offer。據各大留學培訓機構不完全統計,全國有100多位學霸收到牛津的offer,其中浙江學子有幾位,分布在全省名校,包括杭州第二中學1人、杭州外國語學校2人、鎮海中學1人等。和全球頂尖學霸比拼,還能成功上榜,這些同學到底有多優秀?小獅妹採訪了兩位被錄取的女生,分別是鎮海中學譚雯軒和杭州第二中學葛禕瑤。
  • 上海男孩獲百萬元全額獎學金,將入讀劍橋大學最古老學院
    Jardines獎學金是由總部設在香港的跨國集團——怡和集團頒發的超過100萬元人民幣的獎學金,怡和獎學金由怡和集團在1982年設立,專門資助亞洲傑出青年前往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學習。這一獎學金含金量很高,包括了劍橋、牛津的所有學費,還有每年9900英鎊的生活費,以及兩張中國和英國的往返機票。
  • 劍橋量子計算公司任命牛津大學教授為首席科學家
    英國劍橋2021年1月6日 /美通社/ -- 量子計算軟體和算法領域領先企業劍橋量子計算公司(CQC)高興地宣布任命Bob Coecke為其首席科學家。 Coecke之前曾擔任CQC高級科學顧問,致力於開發和構建領先的量子自然語言處理(QNLP)能力,在此之前,他在牛津大學任職20多年,自2010年以來,擔任該校量子基礎、邏輯和結構教授。Coecke工作地點位於CQC的新牛津校區,領導一個科學家團隊,致力於將他們的專業知識運用於包括QNLP在內的人工智慧。
  • 【分院帽】牛津學院指南
    學院制(Collegiate System)英國目前現存三所學院制大學,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OXBRIDGE(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三所學校歷史以牛津為最長,自1096年開始授課,劍橋大學成立於1209年,而杜倫大學成立於1832年。學院制是英國中世紀大學運作的一個傳統模式。學院(College)不是單純的教育實體,也不是單純提供住宿的場所——他們為學生提供的是一個運動,交際和適合於居住的活動中心。學院中的學生可以學習不同的學科,讀不同的年級。
  • 試驗結果還未公布,多國拋出訂單,外媒:當小白鼠?
    試驗結果還未公布,多國拋出訂單,外媒:當小白鼠? 截至1月6日,印度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1037萬,死亡15萬人;單日新增確診2.4萬例。另一款被批准的疫苗是牛津大學和阿斯利康合作研發的新冠疫苗,印度最大的疫苗製造商血清研究所拿到了生產授權。
  • 牛津學霸寫了本「英語單詞傳記」,好讀好玩
    答案是 ——「玩」單詞。 不用背也不用寫,隨手翻一翻就能讓你學到好多單詞,還樂得不行,什麼書這麼神? 別人還在吭哧吭哧背單詞,這兩本書已經在教你怎麼「玩」單詞了!
  • 南京地鐵已建成近36萬平方米商業體 30個項目拋出「橄欖枝」
    記者獲悉,目前,南京地鐵累計已建成商業近36萬平方米,83個站點完成一體化建設,規劃及在建上蓋物業242萬平方米,「軌道+物業」的開發運作模式逐步成熟,沿線商業資源日益完善,向社會拋出橄欖枝。
  • 牛津熱詞:從玩失蹤到井字標籤
    玩失蹤、芬蒂、井字標籤……來看看最新的牛津熱詞。在2016年,ghost的一個新詞義增添到牛津詞典中,表示「突然地結束與某人的關係,並且沒有任何解釋地取消所有信息」。美國方言協會將該詞評價為「最有可能獲選」的2015年年度詞彙,並補充說道,ghosting(玩失蹤)一般發生在網絡上,然而有些僱主發現他們的員工也越來越多地在工作中玩失蹤。單詞ghost可以追溯至古英語時代,而作為動詞使用也不是什麼新奇事。
  • 2020Fall錄取|劍橋MFin offer不是夢!牛劍合璧,四年從不缺席
    恭喜君明學子W同學收穫劍橋大學金融碩士更值得激動的是,這是君明留學的ultra kill連續四年拿下了牛津、劍橋的offer我們就是實力派!OFFER -展示-學校概況劍橋大學,英語世界中第二古老的大學,坐落於英國劍橋,是一所世界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學,採用書院聯邦制,與牛津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帝國理工學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同屬「G5超級精英大學」。
  • 張力奮《牛津筆記》的生命敘事:讀書是為了徵服愚昧和無知
    「現在我發現很多我的小留學生朋友,他們有的時候還沒有在另外一個國家待上一個月,就已經有了很多的批評、批判。甚至他們是帶著某種偏見離開故土,到了另外一個國家。所以,我覺得對另一種文化的基本的敬畏,應該是我留學時期非常看重的一個東西。」張力奮說。評論界認為,《牛津筆記》可以媲美蔣彝的《牛津畫記》,名為筆記,實是一段旅程,途經歷史與現實、東方與西方、知性與情感、人與自然。
  • 玩時盡興玩,學時盡心學
    學習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階段,而玩耍更是他們的一種天性我經常和大家強調一點,孩子的生活不能天天是學習,還要加上「玩」這一項。「我的孩子平時太貪玩了,就是因為太愛玩,才導致學習成績跟不上」,不少父母經常和我這樣抱怨孩子。可是,玩和學習真的對立嗎?
  • 水瓶座的女生是學霸嗎,水瓶座的書呆子和學霸的區別
    ,學東西都是學的特別的快,不喜歡死記硬背,不喜歡一味的埋頭學習,反而覺得應該要在玩耍中學到東西,該學習的時候水瓶座會打起十二分精神,非常專注的學習,但是該玩的時候水瓶座就一定不會放棄玩的機會,好好的放鬆自己。
  • 姆南加古瓦向反對派伸橄欖枝 遭到拒絕
    姆南加古瓦同時向反對黨聯盟候選人納爾遜·查米薩伸出橄欖枝,稱對方將在辛巴威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分析師說,除彌合政治分歧,姆南加古瓦作為羅伯特·穆加貝去職後首名選舉產生的總統將面臨不少挑戰,當務之急是重振經濟。  【尋求和解】  姆南加古瓦當天在總統府召開記者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