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一句俗話,叫做「人貴有自知之明」。最早說這句話的就是老子。「自知者明」,就是說能清醒地認識自己、對待自己,這才是最聰明的,最難能可貴的。在古希臘一座智慧神廟大門上,寫著這樣一句箴言:「認識你自己」。古今中外的哲學都這樣說,可見自知之明對人生乃至人類是何等的重要!
自知之明,就是自己能了解自己,自己能認識自己。有的人可能會說:「我就是自己,怎能說不認識、不了解自己呢?」其實不然,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談論起來頭頭是道,可做起事來,卻常常束手無策,力不從心。有的人了解他人,了解社會,但是就是不會了解自己。人總是免不了要將自己想像得更好一些,要做到有自知之明,事實上是很難的。要不,何以古今中外,都有「人貴有自知之明」之類的勸誡呢!
鮑叔牙是春秋時齊國政治家,他以善於知人而出名。鮑叔牙少年時與管仲友善,相互十分了解。齊桓公即位後,要任命鮑叔牙為相,叔牙辭謝併力舉管仲。他說:「您只要治理齊國,我是可以勝任的;你若是想稱霸諸侯,非管仲不可。」齊桓公採納了他的建議。後來齊國經過管仲倡導的改革,日漸富強並且稱霸諸侯。管仲相齊時,鮑叔牙甘居其下,協助他治理國政。
管仲病重時,齊桓公與他探討下任國相的問題。齊桓公問:「假如你死了,誰接任你的國相好呢?」管仲說:「寧戚是最好的國相,可惜他死得太早了。」齊桓公又問:「那麼第二人選呢?」管仲說:「隰朋可以。」接著感嘆說:「可惜他的生命也不會太長了。」這時齊桓公奇怪地問:「鮑叔牙不是很好嗎?他還是你的好朋友呢,對你那麼好,你為什麼不推薦他呢?」管仲說:「我們現在談論的是誰做下任國相最合適的問題。雖然我跟鮑叔牙的私交很好,但國家更重要呀!叔牙性子太直、嫉惡如仇,不適合當國相呀。」後來有人把這事告訴鮑叔牙,說管仲太沒有朋友之義了,鮑叔牙卻說:「我這個人嫉惡如仇,當丞相會誤事,管仲最了解我啊!」
這就是鮑叔牙與管仲的故事。這個動人的故事說明了鮑叔牙的廣闊博大的胸懷與自知之明的智慧。在齊恆公要任命自己為相時,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不足,並推薦比自己更合適的管仲。這不僅是知人之智,更是有自知之明,才能做得出來的事情。後來管仲不在齊恆公面前推薦他,他知道後也不氣惱。人貴有自知之明,就是要像鮑叔牙一樣看清自我,擺正位置,不要做那些所謂「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傻事、蠢事、錯事。無論別人怎麼對待你,都要保持心中平衡。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激發虛心學習和奮發向上的精神。
楚漢相爭時,項羽勇將龍且奉命率領大軍,日夜兼程向東進入齊地,救援齊王田廣。
韓信正要向高密進軍,聽說龍且兵到,遂召見曹參、灌嬰二將,囑咐他們:「龍且是項羽手下有名的猛將,只可智取,不可跟他硬拼,我只能用計擒住他。」於是,命令部隊後撤三裡,選擇險要的高地安營紮寨,按兵不動。
楚將龍且以為韓信怯戰,想渡河發起攻擊。屬下官吏向他建議:「齊王田廣數萬部隊已經吃了敗仗,又都是本地人,顧慮家室,容易逃散;他們潰逃,我們也支持不住。韓信來勢很兇,恐怕擋不住。最好是按兵不動,暫不與他正面交鋒。漢兵千裡而來,無糧可食,無城可守,拖他們一兩個月,就可不攻自破了。」
龍且心高氣傲,目空一切,他連連搖頭道:「韓信不過是一個市井小兒,有什麼本領?聽說他少年時要過飯,鑽過人家的褲襠。這種無用之人,怕他什麼!」
副將周蘭上前進諫道:「將軍不可輕視韓信。那韓信輔佐漢王平定三秦,平趙降燕,今又破齊,足智多謀,還望將軍三思而行。」
龍且把手一擺,笑著說:「韓信遇到的對手,統統不堪一擊,所以僥倖成功。現在他碰上我,他才曉得刀是鐵打的,我管教他腦袋搬家!」
當下龍且派人渡水投遞戰書。
為準備決戰,韓信命軍士火速趕製一萬多條布口袋。黃昏時分,韓信召部將傅寬授予密計:「你帶兵各自帶上布口袋,偷偷到濰水上遊,就地取泥沙裝進口袋裡,選擇河面淺窄的地方堆上沙口袋,阻擋流水。等明天交戰時,楚軍渡河,我軍發出號炮,豎起紅旗,即命兵士撈起沙口袋,開閘放水,至要至要!」
韓信命眾將今夜靜養,明日見紅旗豎起,立即全力出擊。第二天,他又命曹參、灌嬰兩軍留守西岸,自己率兵渡到東岸,大聲挑戰道:「龍且快來送死!」
龍且本是火爆性子,他躍馬出營,怒氣衝衝,舉刀直奔韓信,韓信急忙退進陣中,眾將出陣抵擋。韓信拍馬就走,眾將也忙退兵,向濰水奔回。
龍且哈哈大笑,說道:「我早說過韓信是個軟蛋,不堪一擊嘛!」說著,領頭追去,周蘭等隨後緊跟,迫近濰水;那漢兵卻渡過河西去了。
龍且正追趕得起勁,哪管水勢深淺,隨即躍馬西渡。周蘭看見河水忽然淺了,有些懷疑,急迫上去,想勸住龍且。楚軍兩三千人剛剛渡到河中,猛然一聲炮響,河水忽然上漲,高了好幾尺,接著便洶湧澎湃,如同滾筒卷席一般。河裡的楚兵站立不穩,被洶湧的大浪捲走,不久便是滿河浮屍。
這時漢軍陣中紅旗豎起,曹參、灌嬰從兩旁殺來。韓信率眾將殺了個回馬槍。不管龍且如何驍勇,周蘭如何精細,也衝不出漢軍的天羅地網。結果是龍且被斬,周蘭被擒,兩三幹楚兵有的被水淹死,有的當了俘虜。
聽龍且對韓信的評價,可見他並不真正了解對方。他所聽到的無非是韓信出身低微、忍胯下之辱等讒言。低估別人,高估自己,以這樣的心態交戰,豈有不敗之理?
人要有自知之明,就不要打腫臉充胖子。沒能力辦到的事情,就承認自己沒能力。不然的話苦頭就有得吃了,弄不好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人們常說自以為是的人最容易犯錯誤,因為過分相信自己的實力。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蘇格拉底說:「最聰明的人是知道自己無知的人。」說的也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