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還是覺得秒五無可超越,新海誠除了畫質和技術的提升,在故事結構和別的說不清楚的方面好像在走下坡路,商業化的越來越商業化了,可我還是早就準備講天氣之子,至少這是我第一次在電影院看新海誠的電影。
從追逐光的少年到漫天烏雲大雨瓢潑的東京,從逃離到擁抱,仔細想想我好像沒有看到那種以後特有的關於距離感的印記,帆高和陽菜從一開始就沒有距離感,無論是在麥當勞還是在破大樓,還是在縱橫著電車的房子,還是在兩萬八日元的酒店。於是我想也知道很明確的主題也許是選擇,是選擇怎樣的選擇,選擇逃離的帆高就寧願在東京受苦也不回那個島,選擇照顧弟弟不願被送去兒童保障所的陽菜寧願虛報年齡甚至願意去風俗店只為了高薪的工作,選擇的東西是要深思熟慮的,不恰當的選擇可能會讓人後悔,所以選擇天氣放晴的帆高會後悔說出的那句話,所以才會有那些衝突的情節,所以才會發生那些,所幸的是也許是君名的成功讓新海誠喜歡上了圓滿的結尾,於是在積雨雲中,帆高救下了陽菜,在三年後回到東京,是人是物非的東京。
如果要問我最喜歡誰,我想我最喜歡的是小圭吧,他善良且頹喪,一直說著是帆高的救命恩人,要帆高給他買啤酒,沒有好到幫助了別人也一笑了之,可是他在東京的大雨裡給了帆高一個家,亂七八糟的而充滿生氣的家,他抱怨著很多東西,只是最後還是做了很好的決定,他給帆高開很低的工資卻在辭掉帆高后給了不少的辭退費。而我想最值得肯定是他給我一種鮮活的感覺,他對夏美說先把自己活好再管別人差不多的話,所以在警察查的時候他放棄了算是他撿來的帆高,雖然他很喜歡這個少年,所以在警察找他的時候他把警察帶到了那個大樓,因為他知道帆高在哪裡,他勸說帆高回去解釋清楚,為了他自己也為了帆高,畢竟陽菜其實和他不熟。可是,他在最後一刻看見帆高被放到的時候選擇了幫助他,也許他想到了他自己,如果亡妻也是這樣自己也會同這個少年一樣奮不顧身吧。在雲中帆高對陽菜說,世界的樣子無所謂了,他只要陽菜就好了,我總覺得這句話很符合自己的想法,為什麼要關心那些毫無相關的人,如果自己都不能快樂,如果自己身邊的人都不能快樂,那些大道理都無所謂了吧,不關心才能快樂。
平心而論,天氣之子對的起那三十塊錢的電影票,可是我總覺得少了一些什麼,少了一些讓人看完後覺得失去一些東西的東西,少了悵然若失的感覺。
也許是秒五的記憶過於深刻,我總覺得我再也看不見新海誠超越秒五的作品了,甚至之於你的名字這部也是比不上的,你的名字裡關於瀧和三葉的再次相見讓人難受,可是帆高去救陽菜我不覺得感動,而這次的再次見面沒什麼值得銘記的,因為是肯定的結果。我仍然期待著三年後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