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百萬」不是特指某一個人,而是明清以來對以康應魁為首的整個康氏家族的統稱,後因慈禧太后的封賜而名揚天下。整個家族縱跨明、清、民國三個歷史時期,富裕十三代歷經四百多年的輝煌,其財富密碼究竟是什麼?
良好的家風家教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康家注重對子女的教育,歷代莊園主不僅是商業巨子,還是文化精英,他們深受儒家學說影響,他們是河洛文化的傳承者。前期我們講述了「留餘」匾和「康氏家訓」,今天重點介紹康家的「石案銘」。
康家當年仲秋節拜祭月亮時所用石桌底部刻有一段銘文,被稱為「石案銘」。「頑然一塊石,誰道有精神。豈知經鏤刻,還能見天真。刮去垢兮磨其光,稜角錚錚類珪璋。上下砥柱如山丘,形器轉形德之方……」這篇銘文共106個字,為十六代莊園主康無晏和私塾老師孫涵三所做,刻於光緒九年臘月初九。意寓是一塊不規則的石頭,經過長期的雕琢會變成美玉,一個人只有經過堅韌的磨練,不斷進取,才能成功。
康家重學厚學,重視後代文化教育的家風遐邇聞名。康無晏很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子孫一舉高中,光宗耀祖,遂將四個兒子分別取名建璧、建璋、建琦、建瑛,偏旁從玉,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的家教,警示後代子孫。康百萬家族每年在賞月、拜月、祭月的時候借用這段銘文來警示子孫,百萬家產來之不易,要有頑石一樣的精神,認真雕琢、磨練自己,懂得珍惜,不斷進取,才能取得事業的成功。
康家將銘文刻在石桌底部,也是藉此教育後人,在生活中應學會彎腰低頭,謹慎行事,不要高傲自大。可以說是用心良苦又匠心獨運。
康家的財富密碼還有很多,繼續探索發現之後再向大家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