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繁瑣複雜葬禮的利與弊
陳慶華
這些年隨著農村日新月異的變化,農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他們投入在婚喪嫁娶方面的精力和財力也越來越多。現在許多家裡的老人去世後,都要請來一班專門從事喪事服務的人馬操辦一場繁瑣複雜的葬禮,請陰陽先生看墳地、擇下葬的日子,請法師開路、唱孝歌、做道場,請樂隊吹吹打打,少則一天一夜,多則幾天幾夜。這期間要大辦酒席,招待前來參加葬禮的親朋好友和所有賓客,花費十分巨大。
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信奉者,讓我用唯物辯證法來分析一下這樣做的利與弊。利:有助於傳承部分優秀傳統文化,如毛筆字、輓聯、戲曲等;形成了農村葬禮的各流程服務,為如法師,樂隊、廚師等人員提供一定的經濟收入,為一些人創造了一部分就業機會;葬禮過程中幾十個人團結協助,共同完成紛繁複雜的葬禮流程,從一定程度上增進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弊:對親人及他人的身體健康有較大的傷害,通宵的法事、繁瑣的流程、燃放大量鞭炮、長時間的跪拜、燃燒大量紙錢後的菸灰滿天飛舞,對在場的人的聽力、肺、精神狀態等都有很大的負面影響。而對喪家來說,經濟開支較大,容易也造成很大的物質浪費;還有對自然環境的破壞,特別是大量燃放鞭炮,對環境的汙染十分嚴重,在前往墓地的沿途也燃放許多鞭炮又不清掃,造成後續二次汙染。
現在 農村的葬禮絕大部分過分在乎形式與流程,嚴重偏離了葬禮的真實意義,即對已故親人的哀思。這也是我個人最反對的一點。有些兒女父母在世時不好好孝順,一分錢都捨不得花,甚至不管不顧,還有打罵老人的;可是老人去世後卻一反常態,大操大辦,埋葬之後又是立碑又是砌拜臺,純屬是做樣子給活著的人看。
我個人認為目前農村繁瑣複雜的葬禮習俗很有改革的必要。首先要教育年輕一代把孝敬老人放在第一位,讓老人活著的時候能夠過得舒心幸福;老人去世後,葬禮的程序要精簡,必要的開路、唱孝歌、坐夜可以保留,但有一天一夜足矣;適當辦幾桌酒席招待前來弔唁的親朋好友未嘗不可,但絕不可以鋪張浪費;現在政府早已禁止在限定的區域內燃放煙花爆竹,我們大家都應該自覺遵守政府的規定;還有絕不能為賭博者提供賭博場所,葬禮中應該嚴禁以盈利為目的的打麻將、挖坑、炸金花等賭博行為。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光是要把村容村貌搞好,更重要的是要逐步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舊的習俗中好的部分我們應該儘量保留並且發揚光大,而對其中的糟粕要堅決摒棄。只有這樣才能儘快提高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的人口素質。當然,要根除農村葬禮中的陋習,僅靠個人的力量是無能為力的,必須由政府出面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強制人們去遵守執行。只有這樣,才能逐步改變農村葬禮中存在的諸多不利於社會風氣好轉的陋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