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在一部網劇中看到過一個女人戀愛的三件套:
"你怎麼不回我的消息"
"工作比我還重要"
"她和你有什麼關係"
當時覺得真的很真實很搞笑,大多數女人都是沒有智商的傻瓜,談起戀愛來都是那麼幼稚。
沒有回音的消息當然很忙,工作當然比你更重要,而她又和我有什麼關係。
如今,作為一個局外人,雖然可以看得很瀟灑,但當你在局裡時,你往往什麼都看不清,你看不透自己的焦慮給別人帶來了多少壓力。
我想女孩們常有這樣對伴侶生氣、失望的時候吧,愛上某人後,自己似乎變得一點都不溫柔,總是對著對方大吼大叫,還常常變得患得患失。
實際上,所有的焦慮都指向一個問題:為什麼我總覺得他不愛我?
「每天都對我說我愛你」
「他說和朋友出去喝一杯,然後到凌晨三點多才回來,這段時間我一直在想,為什麼他寧可和狐朋狗友玩,也不願和我在一起呢,他不喜歡我了,他開始討厭我了嗎?」我盡力安慰自己,但我還是被嚇壞了。經常問他愛不愛我,我知道這會讓他感到厭煩,但我需要聽他說「愛我」
焦慮不安型的人非常敏感,內心深處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小世界,任何細節都會被放大,一句話,一個行動,一件小事,都會被焦慮不安的女人過度解讀,解讀到最後,通常會得出他不愛我的結論。
在愛情中,我曾是一個倍感焦慮的人,我能夠理解那種對一個人執迷不悟的感覺。
起初,我以為時間久了情況就會好轉,但我錯了,時間也因此而撫慰著我的焦慮。不安變成了揮之不去的經歷,特別是在遇到另一半的時候,我會感覺很爆炸,他說了這麼多次愛我,但都沒有關係,只要他說一句"你很煩"或者說我有什麼不好,我就會很往心裡去。
被遺棄的恐懼感深深地埋在了骨子裡,它不時地敲擊我的心扉:它和其他人一樣,一定會離開我。
心底裡,總覺得自己不值得愛,甚至不值得愛。
焦急的背後隱藏著深深的自卑,我在心裡不敢相信,真會有人會愛上這樣一個平凡的我嗎,也許他只是貪戀一時的快感,他真會一直愛著這樣一個平凡的我嗎?該不該呢?你看他現在對我感到厭倦……
想得越多,就越想留住他。
那時候,和大多數女人一樣,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變成了一個好鬥的女人。
發瘋般地打電話給他,訴說著他的思念和痛苦,質問他為什麼不能像我愛他那樣地愛我,為什麼不能把我放在第一位,在他口中成為一個愛「做」的姑娘。
回憶那段時間,對方發脾氣了,自己也變得謹慎,不斷地反省自己,後悔自己所做的一切,一定是因為我沒有做好這件事,所以才會發怒,我會看著對方的眼睛討好他,讓他感覺到一些內疚,用一些手段讓他覺得我很好,把他綁起來,以此來確定他是否愛我。
但是下次,我還是忍不住了,就會大聲罵他,發洩自己的情緒,然後又用他那句"你真自私,只看自己的感受"來代替。
相信你們中的許多人都有過和我一樣的經歷,那種難以抑制的焦慮感,時常在愛情生活中出現。
愛情焦慮究竟從何而來
這種焦慮大部分源於童年經歷。孩童時期沒有得到父母的悉心照顧,孩童時期對父愛與母愛的渴求,經常得不到回應,也許是因為工作忙,父母忽略了孩子的許多需要,忽而冷淡,忽而冷淡,這在孩童時期便成了伴隨成長的陰影。
渴望得到愛,不是因為不能得到滿足而消逝,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越來越強烈
例如有些家庭中的父母常常吵架,或一方有外遇感情不和,孩子常常處於被忽視、被拋棄的不安全感之中,長大後進入親密關係,他們對愛的需求強烈,你會發現他們好像要從另一半身上奪回從小到大丟失的愛情。
但另一個人卻稍稍退縮,或表現出一絲不悅,他無法接受,"你是否已經不愛我了",對愛的過度需求,讓他戰戰兢兢,他需要很多安全感,他需要愛人不停地重複"我愛你",他從一句安慰的話中,似乎可以略微得到一些安慰,但這些安慰就像毒品,永遠不能淺試。如果一個人開始不再感到焦慮,他就不會注意到他的行為是否侵犯了他自己的界限,甚至在他的眼中,兩個相愛的人之間也是沒有界限的,"如果讓他對我有界限,他難道不會更難以控制嗎?"不想在愛情中失去控制,但已經失去了。
焦慮症會促使對方產生迴避型特質
愛情有時就像一場遊戲,我們總是比較,誰為誰付出更多。正如我們所看的肥皂劇,男女主角之間的衝突,通常只是一句歇斯底裡的質問:你們都為我做了些什麼?!
當你感覺自己付出的比他多,並且越來越多時,你一定會感到焦慮,你會覺得自己很卑微,你不甘心付出那麼多卻收穫的很少,你會感覺自己失去了支配地位,所以你想要更快地獲得控制權,於是你就命令對方快點付出,快點更加愛你。
快來哄我,快來哄我,快來哄我,快來哄我,快來買東西,快來接我的電話,這就是你的命令,在你嚴厲地發出指令後,如果對方違背了你的意思,你會和他吵起來,迫使他執行你的指令。
但夥伴並不是你的部下,他存在的意義也不僅僅在於完成你的指示,他有血肉之軀,他會感到不甘心,"為什麼要強迫我完成這些任務"。
為什麼你總覺得他不夠愛你?焦慮不安會讓對方想要迴避你,迴避的特點就是對愛的含糊表達,冷處理矛盾。明明焦急的狀態下,你一定要得到一個明確的"我愛你",得不到的話語,你就感覺是不愛,所以明白了嗎?
愛情這個東西被你的焦慮情緒所掩蓋,「他不愛我」本來是你的幻覺,後來變得模糊不清,焦慮的人無法接受這種模糊不清的不確定性。
怎樣克服焦慮,你要學會正確表達
作家張小嫻說:只希望有個人,在我說沒事的時候,知道我並沒有什麼問題;能夠有個人,在我強顏歡笑的時候,知道我並沒有什麼問題。
那是一種渴望救贖的寄託心理,我們都希望愛人就像蛔蟲一樣鑽在我們的肚子裡,能從我們的情感中看出我們真正需要什麼,但這並不容易,必須自己去克服焦慮。
戰勝焦慮的第一步,就是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訴求
有首歌唱到:女生的心思你別猜,猜來猜去你也猜不出來。不僅僅是女孩,男人和女人的情感都有欺騙性,只要你被自己的情感控制住了,別人就很難猜出你在想什麼。
例如你說讓他滾,其實就是要他留下,戀愛中的男人和女人的智商都很低,你說什麼他都會相信,你說讓他滾,他哪裡會想到你實際上想要他留下,他麻溜地滾,結果你們之間的矛盾更深。它正在引發焦慮情緒。
要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對他說:我要你留下,你別走。這就避免了他會啟動自己逃避的自我保護機制,從而促進你們之間的有效交流。
戰勝焦慮的第二步,與自己的不安全感和解
不安全感,源自於你不正確的相處模式和童年經歷。認識到自己不安全感的主要來源非常重要,通過提升自我認知,了解自己為何愛得如此忐忑,然後找出這個源頭,與過去的自己和解。
在原生家庭中,如果你和父母關係不好,或者雙方關係不好,那麼你可以試著用寫在紙上的長信的形式,把多年來你想對他們說的話都記錄下來,這樣你就可以不發送給對方了,但你要通過這個反覆的過程,自己主動把過去放下。對另一半也可以採用這種方式,比如把自己的心路歷程寫下來,寄給對方看,把你的不安和惶恐表現出來,去獲得對方的理解和包容,在一次又一次的相互交流中,改變彼此的相處模式。
別看愛情裡那些焦急的情緒那麼可怕,其實愛情的本質就是在折衷與維持自我之間尋找一種平衡點,也就是說,你必須因為愛而做出某種改變。憂慮情緒也不會永遠存在,你可以通過自我調節,讓自己變得更安全,更依賴他人。
愛是複雜而簡單的,它不只是一根乾柴,而是每個平凡的日子裡都有一點點的耐心。多一點信任,多一點包容,多一點理解,要比治療情傷的任何藥物都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