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6-27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北京國脈互聯信息顧問有限公司、舟山國脈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年度改革創新研討盛會(第16年)——「2020智慧中國年會」在北京隆重召開,以「十四五前瞻與智治社會建設」為主題,來自全國部委、省、市、區縣電子政務、智慧城市、大數據主管領導、行業專家、企業代表、主流媒體等齊聚一堂。
本文系國脈研究院院長助理袁慧君11月27日下午在「2020智慧中國年會」雲會議——「數字政府頂層設計與移動政務研討會」上的演講,內容通過現場速記整理。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大家下午好,今天由我和大家分享省級數字政府頂層設計思路。
一、數字政府建設背景與趨勢
(一)十九屆五中全會為數字政府建設指明了方向
在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位化智能化水平。所以說,建設數字政府是順應信息化浪潮,轉變政府職能,提升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必然選擇。尤其是在新冠肺炎防疫期間,數字政府在疫情防控、復工復產、便民服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從國際視角認識數字政府
在《2020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中提出了九個數字政府轉型重要支柱,分別是展望,領導力,思維模式,機構和監管框架,組織機構和文化,系統思維和整合,數字治理,信息通訊技術基礎設施及技術的可負擔性和使用,資源、能力培養者的能力和社會能力,這為國內各地方數字政府建設提供了新思路。並提出數位化政府不僅是目的,更是增加公眾參與、提高透明度、問責效力和包容性,最終使所有人生活更加美好的一種手段。其實國內很多地方在政務服務、營商環境優化、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創新應用正是這樣做的。
(三)我們對數字政府的認識
1.數字政府是一種不斷演進的政府形態。我們認為數字政府是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移動網際網路、區塊鏈、人工智慧等不同技術的作用下,不同服務模式的驅動與用戶需求的倒逼下,逐漸生成的政府新形態。不論是過去說的電子政務、政務信息化、網絡政府、電子政府、智能政府,還是現在說的數字政府,以後說的智慧政府,都是在不斷演進中的,不是一種終極狀態。
2.數字政府是一種數據驅動的組織範式。數字政府的本質是數據驅動,數據成為資產、要素、能源和組織靈魂,我們所說的各種狀態下的政府都是不同數據價值爆發階段對數字政府的再定義。
3.數字政府是一種社會創新的開源平臺。數字政府的終極模式是公民社會的成熟與自組織,主動參與政府事務並分擔責任,貢獻力量,解決問題,以開源平臺模式呈現自身能力與資源,為社會創新力量提供二次創新與開發的基礎資源。這就是我們現在都在講的「以人民為中心」,我們建數字政府、「一網通辦」、「網際網路+監管」等,都是要更好地服務企業、服務公眾、服務人民。
(四)各省級政府對外公開出臺的數字政府相關政策文件
為了更好地研究省級數字政府,我們對相關政府文件進行了梳理。
二、省級數字政府頂層設計思路與架構
(一)省級數字政府頂層設計思路
與市縣級數字政府建設相比,省級數字政府建設有哪些更顯著的特點呢?我們認為省級數字政府建設更關注整體統籌、上下協同、全面整合、制度創新與新技術應用。
一是整體統籌。從體制機制和數字基礎設施角度推進整體統籌。體制機制包括組織架構、運營架構、標準規範、績效考核、人才等,像廣東省提出「管運分離」、湖北省提出的「建管運分離」等;數字基礎設施包括雲、網、數、公共支撐、信息安全,像很多地方就提出關鍵共性數字基礎設施由省級統籌建設,市縣區應用。
二是上下協同。這塊非常重要。從整體的政務信息化建設看,各地方或多或少都會存在重複建設、協同能力不足等問題,需要從制度、資金的角度對政務信息化項目進行精準管理,避免橫向、縱向重複建設,建立上下協同一體化的數字政府建設應用環境。
三是全面整合。包括渠道整合、業務整合、公共數據整合等,如政務服務、「網際網路+監管」、社會治理、協同辦公等領域的網絡整合,系統整合,數據整合,統一移動、PC端入口整合等。
四是制度創新。其本質就是改革,通過改革破除體制機制、條塊分割、人才匱乏等壁壘,以統一的標準促進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推動系統互聯、業務協同、信息共享、集約建設。
五是新技術應用。新技術在整個數字政府建設中提供新思路、新路徑與新場景,有關區塊鏈、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應用場景不斷湧現。
(二)省級數字政府頂層設計架構
這是我們提出的一個最基本的任務架構,不包括剛剛說的體制機制、標準規範等內容。
省級數字政府建設基本任務架構
一是構建新型數字基礎體系。這主要包括數字基礎設施、政務數據資源體系、統一公共支撐與信息安全。數字基礎設施包括電子政務外網、政務雲、大數據中心等;政務數據資源體系包括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基礎資料庫、主題資料庫、數據治理、開放平臺等,還有地方建的大數據平臺、數據大腦等;統一公共支撐包括應用支撐(「四電」、統一支付、統一物流管理)、技術支撐(區塊鏈、人工智慧)與服務支撐(視頻雲、社會信用服務、一張圖)等;信息安全包括硬體、軟體、數據、網絡安全等。
二是深化政務服務。在國家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的要求下,在各地方大力創新應用下,政務服務能力水平大幅度提升。這主要包括優化平臺支撐、規範政務服務事項、拓展政務服務渠道與推動業務流程再造。優化平臺支撐主要對受理、審批、出證等重點環節作平臺支撐;規範政務服務事項主要是推進政務服務事項要素「能同盡同」,材料庫規範化建設與內外部政務流程標準化、優化等;拓展政務服務渠道包括PC、移動端、大廳、智能終端、金融機構網點等;推動業務流程流程再造包括「一件事」「跨省通辦」與「一窗辦理」等。
三是優化營商環境。這主要包括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不動產登記改革,均出臺很多政策文件。優化企業服務,主要是包括政策兌現,金融、企業服務平臺建設,在疫情時期非常受重視。
四是拓展政務數位化應用。這主要包括行政效能高效化、社會治理精細化、公共服務普惠化、網上監管協同化與生態空間治理精準化。行政效能高效化,浙江省提出了機關內部也要「最多跑一次」;社會治理,廣東省提出了「一網統管」建設;公共服務普惠化,包括民政、教育、社保、衛健等領域便民化服務舉措;網上監管協同化和「網際網路+監管」對接聯動;生態空間治理精準化包括生態環境、水域、林草治理等。
三、省級數字政府建設的幾個重點趨勢
(一)數字基礎設施從注重集約化建設到強調有效運營
集約化的概念大家都非常熟悉,可以推動業務專網向電子政務外網遷移,推動政務信息系統整合,推動系統遷雲、上雲,推動數字政府關鍵基礎設施共建共用。其實現在大部分地方雲網基礎設施集約化都已經達到,基於政務雲平臺的上雲、遷雲工作均已經完成,從省到行政村五級電子政務外網均已通達。
但存在著哪些問題呢?從運維角度來說,隨著政務信息化建設規模逐步增大,雲、網擴容的需求激增,系統越來越多,對帶寬要求越來越高,這面臨著很大一筆運維費用。真正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是要擺脫業務邏輯,從數據邏輯重構業務架構,這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還有就是現在很多系統都上雲了,對系統基本情況、運行情況、數據情況都不掌握,可能會有很大的安全隱患。還有統一公共支撐,統一身份認證系統、統一電子印章系統對接了很多系統,很難有人能夠說清楚,具體對接了哪些系統,交換頻率是多少,交換哪些數據。最後數據的採存管用的流程更加地不清晰了。
所以說各地方要關注基礎設施的運營工作,理清家底,將信息系統、業務資源、數據資源、服務資源理清楚,與政務信息化項目深化關聯,進行科學管理與有效運營。
(二)推動政務數據共享與業務應用雙向驅動
當前,各個地方均深刻認識到數據壁壘問題,政務數據共享體系既要做好供給側,又要做好需求側。從數據的採集、共享、交換真正和應用聯繫起來。以「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網際網路+監管」建設為核心,管跨部門、跨層級的共享數據,管數據供需。建好基礎資料庫,做好基礎數據資源的共享與應用。
(三)共享共用業務大平臺是承載政務大數據資源的載體
各地方均建設了很多的業務大平臺,包括為實現「一網通辦」建設的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一網統管」的「網際網路+監管」平臺、「一網協同」的協同辦公平臺、輔助決策平臺、全域社會治理協同平臺等,真正成為存儲數據、交換數據、共享數據、使用數據、開放數據的核心樞紐。
(四)深度推動全域「一網通辦」
在國家一體化政務平臺的建設要求下,各地方非常重視政務服務建設工作。我們梳理了浙江、廣東、上海2020年政務服務工作要點,具有5點發展趨勢:一是政務數據高效共享、應用驅動,浙江提出建設「數據高鐵」。二是倡導推廣移動政務應用。三是持續推動政務服務優化,無論是廣東提出的「四免」,還是上海提出的「兩個免於提交」,很多地方更加實際地提質增效政務服務。四是推行無差別受理的跨區域辦理。五是積極引導市縣層級業務運營創新,很多地方需要做好統籌與上下協同,省級統建很多平臺,但市縣區做好運維運營的基礎上,他們的個性化需求如何快速反饋到省級平臺,並得到快速響應是需要各省級政府思考的。
(五)新技術推動政府治理能力重構優化
以「5G+物聯網」為代表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在來的路上,通過新技術很多創新性、場景性的應用重構優化政府治理能力。
最後,國脈互聯也做了很多的省級數字政府頂層設計,具體如下:
國脈互聯省市級數字政府重點案例
國脈互聯秉承「專業、專家、專注」的態度,致力於政府信息化領域十五年,是中國領先的智慧城市、數字政府、營商環境專業服務提供商。運用「諮詢+軟體+數據+運營」四位一體業務模型,提供高質量服務。
國脈互聯願意用智慧、產品、數據為各地方數字政府助力!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謝謝大家!
附:國脈研究院,是北京國脈互聯信息顧問有限公司設立的以信息化為主的綜合性戰略研究機構和思想庫。秉持「專家、專業、專注」文化,圍繞數據治理、智慧城市、營商環境、數字政府、政務服務、數字經濟等關係中國整體發展的重要領域,以前瞻視野、探索精神、開放理念和務實主義,廣泛開展問題導向型、落地實踐型、前沿風向型的課題研究及其成果轉化應用,通過研究、評估、培訓、會議、數據和諮詢服務並舉,致力為行業研究、產業發展和政策制定提供研究支持、決策參考,為中國信息化發展、數位化轉型貢獻智慧力量。
下設智慧城市研究中心、營商環境評價中心、網際網路+政務評價中心、數字政府研究中心等條線機構。連續多年開展中國政府網站(自2006年)、智慧城市(自2011年)、網際網路+政務(自2015年)、營商環境(自2018年)、數字政府(自2019年)等公益評估評選活動,推出專業書籍、獨家報告、行業白皮書等百餘項智庫成果,積累多維數據資源,打造「智慧中國年會」系列年度千人品牌峰會(一年一度集聚決策者、管理者、建設者的改革研討盛會,持續16年沿革,已成行業風向標、各地政府年度創新實踐比拼臺)。歷經多年發展,國脈研究院的影響力和業界口碑不斷提升,也在一定程度見證並記錄了中國(政務)信息化戰略的深化歷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