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長」們認真聽研學導師徐文斌講解。記者明眺生 攝
長江網12月12日訊(記者明眺生 通訊員陳長麗)12日下午,9名「小林長」在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經歷了一場奇妙的森林探秘之旅。一個半小時與15種植物從「相遇」到「相識」,收穫的不僅是知識,還有驚喜與趣味。
下午2時,9名「小林長」在家長陪伴下,跟隨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研學導師徐文斌、江珊,沿著該園花境大道,開啟了森林探秘之旅。本次活動主題:本土植物調查與記錄。
最先「相遇」的是一株山茶樹。徐文斌教「小林長」們辨認其花芽和葉芽。「你們看,花芽粗壯,葉芽尖瘦,很容易分辨。但有的植物花芽和葉芽長得相似,不容易分辨。」
孩子們認真記觀察筆記。記者明眺生 攝
接著,徐文斌把「小林長」們帶到一株油茶樹跟前,先讓大家觀察比較它與山茶的異同,之後辨識油茶的果實與種子。孩子們發現樹上的蒴果已完全裂開,卻看不到種子。於是從地上尋找掉落的種子——茶籽。找到之後,徐文斌說,這種種子含油率高,可以榨油。茶籽油是一種優質食用油,因此,我國很多省份都把種植油茶作為一種支柱產業來發展經濟。
在一棵杜英樹跟前,徐文斌告訴「小林長」們,這種喬木是常綠的,但它們的葉子一年四季都在更新,葉子老了就變紅,然後掉下來。在不少山區,這種樹被大量種植,作為防火隔離帶。因為其含水量高,不容易燃燒,因此可以對森林火災起到一定的阻燃作用。
孩子們認真記觀察筆記。記者明眺生 攝
在著名的「藥材樹」杜仲樹跟前,徐文斌告訴大家一個秘密,將杜仲樹扁細的種子和葉片扯斷時,會有絲狀纖維相連,就像藕斷絲連一樣。孩子們紛紛從地上撿拾種子和葉片嘗試,發現果然如此。
森林中有一種樹叫青錢柳,果實呈扇形,非常好看。徐文斌告訴大家,因為名字好聽,還有「發財」寓意,這種樹種野外被盜挖嚴重。加上種子殼硬,發芽不易,如今已成珍稀瀕危植物。孩子們聽後,惋惜不已。
青錢柳的果實。記者明眺生 攝
每到一處,「小林長」們用心聽講、仔細觀察、拍照,然後在觀察記錄表上填寫植物的名稱、物點及物候情況。他們忙碌的時候,家長們也沒閒著。有的幫忙拎東西,有的幫忙拍照,有的幫忙尋找植物的種子與葉片。
當徐文斌講一種名叫長果安息香的植物果實時,家長馬先生連忙到地上尋找該樹掉落的果實。忽然,他興奮地舉起一枚頗似秤砣的果實喊道:「我找到了一個!」徐文斌走過去一看,說:「這是秤錘樹的果實。」
秤錘樹的果實。記者明眺生 攝
於是,徐文斌臨時「加戲」,帶領大家來到一株秤錘樹跟前,果見樹上還掛著少量果實。「像!的確像秤錘。」一名家長說。「媽媽,秤錘是什麼呀?」一名「小林長」好奇地問。這下把家長們樂壞了。「現在的伢真可憐,沒見過秤錘。」「是呀,現在誰還用桿秤稱東西呀。」
同樣的尷尬發生在篦子三尖杉樹上。徐文斌給孩子們講解小枝上密密地排列成兩排的樹葉說:「這種排列方式像篦子一樣,所以這種樹就叫這個名字。」「小林長」們都沒見過篦子,於是徐文斌用手指示範用篦子梳頭髮的樣子,孩子們這才心領神會。
一個半小時的森林探索之旅結束,「小林長」和家長們都收穫滿滿。「小林長」馬詠章說:「森林裡藏著好多有趣的秘密,我學到了很多知識,還有真實感受。」「小林長」張芷萌的媽媽邊女士坦言:「讓孩子走進森林,自己去觀察,去發現,去提問,這種教育方式非常好,孩子們學到的都是鮮活的知識。」
本次活動是武漢青少年森林研學系列公益活動之一,由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武漢市教育局、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聯合策劃開展。
【編輯:賀方程】
【來源:長江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