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腰:家具面板與牙子之間向內收縮的部分。
有束腰的杌凳,絕大多數用方材,足端有馬蹄。從分類上來看,它和淵源於大木樑架的無束腰杌凳不是一家眷屬。——王世襄先生《明式家具研究》第27頁。
圖一 2018嘉德秋拍紫檀有束腰馬蹄足羅鍋棖長方凳
2018年嘉德秋拍有束腰馬蹄足羅鍋棖長方凳,尺寸:長50釐米;寬44.5釐米;高48.2釐米。它是明式家具有束腰馬蹄足羅鍋棖杌凳類的代表。長方凳邊抹攢框,原物為軟屜,屜面破損,但見屜面下彎帶一根。邊抹線腳上舒下斂到底邊壓窄邊線,大邊在抹頭出透榫。凳面下施打窪的束腰,牙板用料厚實。腿足間同一位置施羅鍋棖四根,羅鍋棖為整木所制,都稍退後以「齊頭碰」與腿子結合。這樣能有效保留牙板與腿足一貫而下的線條流暢完整。腿足末端收堅實馬蹄。
圖二 凳面攢框打槽裝板的內部結構
圖三 硬屜起鼓落堂裝面心板
圖四 起鼓落堂面心板實物圖
一般硬屜面心板有平裝和落堂裝兩種方式。如上篇我們講的襲明明式家具匠作則例之一 通過1:1測繪圖解讀無束腰直足直棖方凳採用的是平裝的造法。此長方凳的仿製,我們採用起鼓落堂硬屜面心板。如上圖所示,面心板比邊抹略低1~2毫米,面心板接近邊抹處削出緩慢斜坡,四面邊簧納入邊抹槽口中,此造法旨在面心板四邊全部納入槽口中,不用考慮伸縮縫的問題。四邊都不用膠,凳面隨著外界環境抽漲都不會撕裂面心板。面心板一般厚度為10毫米,納入槽口的邊簧長約為8-10毫米,槽皮厚約6-7毫米,詳細尺寸看文後附1:1測繪圖。
圖五 抱肩榫各構件詳圖
有束腰結構,腿足與上部構件以抱肩榫結合。腿足上端出長短榫,納入邊抹卯眼中,「只是,在束腰的部位以下,切出45度斜肩,並鑿三角形榫眼,以便於牙子的45度斜尖及三角形的榫舌拍合。斜肩上有的還留做掛銷,與牙子的槽口套掛,上述結構,匠師稱之曰抱肩榫」。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第241頁,對抱肩榫做了詳細的定義。
圖六 長方凳牙板對與束腰一木連做
此長方凳的牙板與束腰一木連做。一木連做是牙板與束腰為一木所出,是一個構件而非兩個構件。牙板與束腰兩木分做的叫「兩上」、「真兩上」,即需要兩次才能安上。如為一木連做叫做「假兩上」,貌似「兩上」其實為一上。一木所出的構件,因免去長條拼縫,堅實耐用,是合理且考究的造法。
圖七 有束腰馬蹄足羅鍋棖長方凳側視圖
長方凳腿足間施以羅鍋棖。羅鍋棖是一種中間高起的棖子。它的出現,既滿足了棖子加強連結的作用,又能讓家具的線條趨於柔化,增強設計感。同時,在一些桌案類,採用羅鍋棖,加大人落座後腿部活動空間,實為一舉多得的設計。但羅鍋棖也有弊端,如羅鍋棖向上拱的弧度過大,不僅影響家具的外觀,同時木材紋理在向上的地方為橫紋,易發生斷裂。羅鍋棖上拱多少為宜?這就要看不同器形對細節的要求了。此長方凳羅鍋棖上拱為10毫米。詳看文後所附測繪圖。
在面對此類有束腰馬蹄足長方凳時,需注意以下兩個問題以作參考。
一、抱肩榫是否做了掛銷?
圖八 在抱肩榫上的掛銷
抱肩榫的掛銷是牙子與腿足套掛的結構。掛銷上寬下窄,呈燕尾形,如此,牙板槽口套掛後能緊密與腿足結合,越來越牢固。沒有掛銷的話,減弱了牙板與腿足左右之間的橫向拉力,會造成架構不穩。掛銷是抱肩榫內部構造,也是某些木工師傅最易偷手的地方,在此,我們重點說掛銷目的是讓則例來規範明式家具的製作方法,利於明式家具的傳承。
掛銷裡側只能用手工鑿鏟,方能與牙板上的槽口嚴絲合縫,這就木匠用時間、耐心與細緻的手藝來完成。木匠如果偷懶不做,不打開構件也沒人知道,故難免有些匠人在此處偷手省去不做。
二、牙板上是否使用穿銷。
圖九 穿銷(一)
圖十 穿銷(二)
穿銷較長,明顯外露,多用於牙板裡皮,看底面即可。穿銷常用於「條桌、條案、及床榻的牙條,在其背面正當跨度正中的地方開剔槽口,用斷面為半個銀錠榫的長銷像穿帶似的穿過去,上端出榫,納入大邊底面的榫眼中,使牙條貼緊」。王世襄先生《明式家具研究》第252頁。
圖十一 穿銷(三)
圖十二 穿銷(四)
圖十三 穿銷(五)
穿銷與栽銷作用相似,都是聯結與固定構件的輔助榫卯。無束腰結構牙板與上部構件結合多以栽銷輔助,而此例有束腰長方凳用穿銷以佐穩固。使用穿銷與栽銷並非越多越好,必要時合理使用是則例標準。
在了解此有束腰馬蹄足羅鍋棖長方凳基本式樣後,我們簡單了解一下其它同類有束腰杌凳。變化多在於尺寸、牙板樣式、羅鍋棖上加矮老或卡子花、腿足造型的及棖子的變化及線腳的使用上。詳參以上諸圖,不再詳做贅述,如有興趣,請留言交流。
圖十四 有束腰馬蹄足羅鍋棖杌凳
圖十五 有束腰馬蹄足羅鍋棖方凳
圖十六 有束腰馬蹄足羅鍋棖加卡子花方凳
圖十七 有束腰馬蹄足羅鍋棖大方凳
圖十八 有束腰馬蹄足十字棖長方凳 《明式家具珍賞》圖16
圖十九 有束腰三彎腿羅鍋棖長方凳《明式家具珍賞》圖17
圖二十 有束腰三彎腿霸王棖方凳《明式家具珍賞》圖18
圖二十一 有束腰馬蹄足鼓腿彭牙方凳《明式家具珍賞》圖20
據此,我們可以說,明式家具是既注重外在之形,又要做到內部榫卯考究。經典之器,總是讓你看著無比舒服,需對每個細節尺寸的把握精準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