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常識,真真是聞者心酸,考者淚奔啊!大家都希望在公考中猶如脫韁的野馬一般快速又準確的秒殺答案,取得自己的心儀的分數,奈何事實總與願為!!尤其是看到最近熱播的《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眼睜睜的看著白淺上神收穫萌寶一枚、忠犬一隻外加十裡桃林,更是「眼紅至極」,啥時候才能像白淺上神一樣「迎娶」高富帥,走上人生巔峰呢?今天華圖教育就教你一個常識小考點,幫助你順利「渡劫」成為上神!!
常識中有一個較為偏的考點就是天幹地支,簡稱為幹支,源自遠古時代對天象的觀測,其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稱為十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稱為十二地支,天幹地支的組成形成了古代紀年曆法。天幹是能量態的,沒有什麼固定形態,只有依附在有形質的地支之上其功能才得以顯現,古雲天無形而地有質,說的就是這個。講得更透徹一些,天幹好比是人的靈魂,地支好比是人的軀體,二者是不可分開的。靈魂(天幹)必須藉助軀體(地支)來表達其功能:軀體(地支)必須依靠靈魂(天幹)的能動性才能有所作為。而這個天幹地支在考試中是以什麼樣的出題形式來考呢,這才我們要想順利「渡劫」成為上神的重中之重呢!
第一種出題形式,計算某個年份以幹支紀年應該是什麼,就比如2017年幹支紀年是丁酉年,那2016年用幹支紀年應該是啥呢?第一種方法比較簡單,直接按照順序推唄,2017年是丁酉年,天幹和地支分別往前推一年就是2016年的幹支紀年,天幹「丁」前面是「丙」,地支「酉」前面是「申」,所以2016年的幹支紀年是丙申年。誠然,第一種方法是比較好用的,但是假如問你的是1954年幹支紀年是啥呢?這時候你再推是不是發現要推好多好多步,崩潰啦!所以華圖教育再教你第二招,也就是用公式。首先把十天幹和十二地支按照順序分別表上1到10或12的序號,如「甲(1)、乙(2)、丙(3)、丁(4)、戊(5)、己(6)、庚(7)、辛(8)、壬(9)、癸(10)」稱為十天幹,「子(1)、醜(2)、寅(3)、卯(4)、辰(5)、巳(6)、午(7)、未(8)、申(9)、酉(10)、戌(11)、亥(12)」,天幹的計算方式就是(年份-3)/10=n……餘數C,餘數C就是天幹的位置,地支的計算方式是(年份-3)/12=n……餘數D,同理,餘數D就是地支的位置。
如,1954年的幹支,首先計算天幹的位置,(1954-3)/10=195……1,所以天幹為「甲」,(1954-3)/12=162……7,所以地支為「午」,所以1954年為甲午年!做完之後是不是感覺棒棒噠!下面我們來看一道真題:
【例題】中國古代以幹支紀年,天幹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戰爭發生在1894年,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以幹支紀年是( )
A.已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
這道題不管是用直接推還是用公式是不是都很簡單,已知1894年為甲午年,1900年往後數六年是不是就可以得到是庚子年,所以選B選項!
第二種出題形式,就是時間的記憶啦!十二地支分別對應是的古時的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兩個小時,十二時辰分別是夜半(子時23-1)、雞鳴(丑時1-3)、平旦(寅時3-5)、日出(卯時5-7)、食時(辰時7-9)、隅中(巳時9-11)、日中(午時11-13)、日昳(未時13-15)、晡時(申時15-17)、日入(酉時17-19)、黃昏(戌時19-21)、人定(亥時21-23)。這是一個記憶的考點,同樣看一道題,感受一下!
【例題】《詩經·鄭風·女曰雞鳴》的第一節是:「女曰雞鳴,士曰昧旦。子興視夜,明星有爛。將翱將翔,弋鳧與雁。」這兒的「雞鳴」和「昧旦」是古代的兩個時段。其中的「雞鳴」相當於現在的( )
A.23點至1點 B.1點至3點 C.3點至5點 D.5點至7點
看完之後答案是不是就出來啦,應該選B。雞叫。常指天明之前。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以地支來稱其名則為丑時,相當於凌晨1~3時。
今天學完是不是有種恍然大悟的趕腳,是不是為各位學員飛升上神又多增加了一重保障!想要收穫十裡桃林,請繼續關注微信號「廣東公職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