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科技欠發達,當時還沒有發明DNA指紋技術來鑑定親子關係。嗯,滴血認親始於1800年前的三國時期,DNA指紋技術發明於1984年,快40年啦~不得不說,DNA指紋技術用於親子鑑定成功率(99.99%)是從古至今最高的。
滴血認親是一種很古老的方法。
滴血認親:當兩個人的血滴在水中混合,那麼兩個人存在親緣關係;當兩個人的血滴不能融合,說明兩個人沒有親緣關係。
目前,科學界還是普通大眾都認為滴血認親是毫無科學依據的。
作為生物老師,在沒有拿出事實證據之前,我也不敢講這種方法對或錯。
下面我們僅從人ABO血型來分析滴血認親的科學性。(其他血型分類本文不做分析了。另外,水換成生理鹽水以保持紅細胞正常形態結構)
一,ABO血型簡介
(對照上圖)根據紅細胞表面有無特異性抗原,有什麼抗原(一種糖脂),將紅細胞分成4類。這4類分別是A型血(血漿中含有抗B,抗體B能凝集B型紅細胞,使輸入的B型紅細胞沒用凝集沉澱,以下同理。)、B型血(血漿含有抗A)、AB型血(不含有抗A或抗B)和O型血(血漿中含有抗A和抗B)。
因為AB型血漿中不含有抗A或抗B,所以輸入任意4種血,都不會將輸入的紅細胞凝集沉澱。這種血型的人是萬能受血者。而O型血漿中含有抗A和抗B,輸入的紅細胞表面不能帶有A型抗原或B型抗原,即只能輸入O型。但由於紅細胞表面沒有A型抗原或B型抗原,可以輸給其他任意血型。這種血型的人是萬能供血者。
好了,我們掌握了這些凝集方面的知識,下一步就是看看親子血滴之間會不會發生凝集反應。發生凝集反應,則說明兩個人的血不相融合;不發生凝集,則說明兩個人的血可以融合。這個跟輸血有一點點類似。
二,親子關係分析
我們先假設好夫妻雙方的血型,從而可以推測出其子女的血型情況(血型遺傳符合孟德爾的基因分離定律,分離定律:每個細胞內含有一對等位基因,形成配子時,相互分離進入不同的配子中;A型血的基因型為AA或Ai,B型血基因型為BB或Bi,AB型血的基因型為AB,O型血基因型為ii)。最後,檢測滴血認親成功情況。(註:成功即滴血認親證明兩者是親緣關係。)
1,夫妻雙方都為O型血,則子女都為O型血。
顯然,這一家任意兩個人都是O型血,滴血認親時,兩血滴融合不凝集,成功!
2,夫妻都是A型血時。夫妻的基因型可能是AA和AA、AA和Ai、Ai和Ai這三種組合。前兩種組合的子女血型都為A型血。Ai將會產生A和i兩種配子,雌雄配子隨機結合後產生的子女基因型分別是AA、Ai和ii(i代表決定沒有抗原的基因,ii代表O型血)。
A型血和A型血能融合,前兩種基因型組合驗證的滴血認親是成功的。
第三種組合夫妻子女中有四分之一的概率為O型血。O型血中含有抗A,故而可以凝集A型紅細胞,產生沉澱。不相融合,這次失敗。
3,夫妻雙方都是B型血,夫妻的基因型可能是BB和BB、BB和Bi、Bi和Bi這三種組合。前兩種組合的子女血型都為B型血。第三種組合子女中有四分之三為B型血,四分之一為O型血。
所以,前兩種組合夫妻子女都為B型血,能相混合,成功。
第三種組合某子女若為O型血,則不成功。其餘情況成功。
4,夫妻都為AB型血時,則夫妻基因型為AB和AB,子女基因型為AA,2AB或BB。
AA或BB血漿中含有抗B或抗A,可與AB紅細胞強的相應抗原特異性結合,產生凝集反應。因此這種情況不成功。
當子女血型為AB時,能混合不凝集,成功。
通過上面幾個例子,可以發現,只有雙方是同型血時,滴血認親才沒有凝集的現象,才表現為成功。不是同型血時,一方的血漿抗體將另一方的紅細胞凝聚沉澱,
下面簡要的寫出夫妻基因型組合及子女基因型,若是發現親子血型不同,則滴血認親失敗。
夫妻基因型組合為ii和AA,子女為Ai。
夫妻基因型組合為ii和Ai,子女為Ai或ii。
夫妻基因型組合為ii和BB,子女為Bi。
夫妻基因型組合為ii和Bi,子女基因型為ii和Bi。
夫妻基因型組合為AA和BB,子女基因型為AB。
夫妻基因型組合為AA和Bi,子女的為AB或者Ai。
如果你將上述所以基因組合都看完了,應該很明顯地感覺到,滴血認親很不靠譜!
總結
除了滴血認親不靠譜外,古人還有一個更不靠譜的認親方法——滴骨認親。
滴骨法:將一人的血滴在死人的骨頭上,如果滲進去,就認為是具有親緣關係,若是滲不進去,則認為不具有親緣關係。
人的骨確實由骨細胞組成,表面也有抗原,可以產生特異性的抗原、抗體結合反應。但是,人死後骨細胞中所有有機物也將被細菌等腐生生物分解,細胞表面的抗原也不例外。所以,滲進去、滲不進去,要看骨頭表面孔徑大小了……這個跟血緣關係沒有什麼關係,最多是一種毛細現象。滴骨法鐵定不靠譜。
古代封建社會沒有長期大力地發展科學技術,導致科學水平有限,老百姓們看到權貴那麼講,就會信以為真、人云亦云!這讓我想起了不靠譜的特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