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曾發生過星際戰爭?這顆星球上非人為創痕,成為最好的證據

2021-01-08 眼觀歷史書

人類的高速發展也就這三十多年的事,科技爆炸,極大地拓展了人類的視野和探索的領域。曾經被認為神秘,未解的謎底也逐步被探索與發現。

二十世紀中葉,隨著各種高精度天文觀測儀器的出現,與地球景觀截然不同的廣闊宇宙,一時成為人們關注的新焦點。

通過數十年的努力,不僅人類,就連遙遠的河外星系也同樣揭開了許多太陽系和銀河系的秘密。

很多人認為太陽系在人類面前已無秘密,人類徵服宇宙只是時間問題。然而這種想法只是眼光太短而已。

在太陽系裡有很多「怪事」無法解釋。例如,科學家在太陽系外發現了幾個氣態巨行星的可疑擾動痕跡,這可能說明在太陽系內還有一顆未知行星。

就像我們的太陽系的最外層構造——「奧爾特雲」。最初提出這一概念時,揚·奧爾特並沒有少受人們的冷嘲熱諷和嘲諷謾罵,但隨著觀察儀器的不斷改進,最終證實了它的存在。這些宇宙黑幕之後,正靜靜等待著人類去發現和探索。

這些隱藏的秘密,似乎牽涉到一個自宇宙探索以來一直很令人好奇的問題——是否存在地外文明。實際上,自從人類派遣探測器前往太陽系的各個天體後,就有人宣稱,在其他天體上看到的是不可能自然產生的碎片或物體。

NASA最近幾年進行的太陽系氣象研究,似乎可以給出一個可能的解釋。NASA將大量的地球數據和其它行星數據相結合,建立了一個比較完善的太陽系氣候演化模型。利用這個模型,可以相對準確地還原數十億年來的氣候變化,從而有助於對太陽系整體演化過程的研究。

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原本只用於推算太陽系氣候的氣候模式,無意間暴露出一個令人深思的可能性。模擬結果表明,火星和金星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有著不亞於地球的氣候條件。

如果一個行星的環境與地球相似,那麼,就像人類現在所知道的,這個行星有可能孕育出生命。因此,火星和金星很有可能會產生生命。

但是事實並非如此,這兩個星球不但沒有孕育出生命,甚至環境也變得異常惡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利用模擬推演發現,大約5億年前太陽系的氣候環境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許多行星都發生了很大的波動。我們應該知道,經過數十億年的演化,太陽系早已非常穩定,因此根本沒有理由產生更大的氣候波動,因此問題就是:為什麼會有更大的氣候波動?

在這一令人困惑的現實基礎上,有人提出了一種顛覆性的認知推測:五億年前太陽系就發生過星際戰爭。

按照他們的設想,幾十億年前太陽系內就存在著許多行星,孕育出生命和智慧生命,並在五億年前達到頂峰。外因和內因都可能是不同星球上的智慧生命之間的戰爭,這場前所未有的星際戰爭徹底改變了太陽系的環境。

與此同時,支持者也指出,火星上的一個痕跡是這種推測的最佳證明。實際上,支持者所說的「痕跡」,是指太陽系中最大、最長的峽谷——水手號峽谷。

這是一條長3769公裡,最深約7公裡的水手號峽谷,靠近火星的赤道,在太空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實際上,它的成因目前還沒有確切的定論,現在科學界主流認為它是由板塊張斷裂形成的,其過程類似於地球上的東非大裂谷。

但是,這種說法仍然存在一些難以自圓其說的地方,例如,火星地殼下沒有地球那麼多熔巖,不可能產生如此巨大的變化。

根據這一理論,水手號峽谷可能是由某個低速天體的碰撞所形成的,但是這一說法很快就被否定了,因為外來天體不可能有低速狀態。

事實上,沒有深層次的原因,僅從視覺上我們就能看到水手號峽谷與東非大裂谷有何不同。

關於支持者說它是星際戰爭的證據,原因很簡單,因為有很多關於水手號峽谷起源的假設,其中之一就是被超級武器所製造。

在這個時候,另一個問題又出現了:如果一個星球被攻擊了,我們真的能看到嗎?回答是:不能。那也許和很多人認為的不一樣,但事實確實如此。就目前人類所觀察到的力量而言,即使發現了一個曾經被技術力量襲擊過的星球,也無法看到任何特徵。

即使該天體在太陽系中,只要不是在人類面前進行攻擊,所有的破壞痕跡都會被視為自然形成的,甚至在看見了這些破壞痕跡後,也許還會驚嘆宇宙的鬼斧神工,然後又絞盡腦汁的想像出這種痕跡的科學形成過程。

說到這裡不禁讓我想起了《三體》的設定,難道真的存在過星球間的掠奪與毀滅?其實細細想來,這也不是不可能,「毀滅你,與你何幹。」

畢竟星球間的侵略與反侵略,資源的掠奪與保護,輸家只能被抹掉痕跡,結局總是由勝利者抒寫。誰也不能保證,其他星球是不是想要個全新的星球,地球是不是也曾經參與過戰爭,留下來的人毀滅了痕跡?

如果你對於星球間文明關係的構想很感興趣,不妨看看大劉寫的軟科技戰爭《三體》,他構想了一個地球人(葉文潔)向外星球發射信號,希望外星球來管理地球,而出現的倫理與道德,抉擇與人性,科技與文明間碰撞,毀滅與融合間龐大格局的戰爭。

整本書讀起來一氣呵成,停不下來。沒有看過的讀者,《三體》不是難懂的工具書,而是真正易懂又能流暢閱讀的小說。共3本,分別是:《三體I》——地球往事、《三體II》—— 黑暗森林、《三體III》—— 死神永生,每一本都無比精彩。

我在剛接觸《三體》時,立刻就被書中緊湊的劇情和作者超乎常人的想像力所吸引,書中所出現的「黑暗森林法則」、「降維打擊」等內容,徹底顛覆了我對宇宙和這個世界的認知。

尤其是第三部《三體—死神永生》,絕對算得上是一篇大手筆,它將整個地球,整個銀河系,展現在宇宙的大背景下,真正觸發靈魂深處對於人性的思考。

它不僅可以給你帶來閱讀的震撼,更會引發對人性的深層次思考,對你的價值觀會有所啟迪。

在書中,人們被他帶到一個嶄新的世界,這是中國的文字從未創造過的、一個恢弘而邏輯自洽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地球如海中一片樹葉,微不足道,朝不保夕。

它不僅僅是一本精彩的小說,同時也具備著很高的現實意義和參考價值。

正是這些顛覆的新概念,挑戰人類想像力極限的思想實驗,《三體》的鐵桿粉絲中不僅有雷軍,還有馬雲、馬化騰,甚至曾經的美國總統歐巴馬。

歐巴馬尤其喜歡劉慈欣的《三體》。曾在讀完第二部《三體》後,讓白宮工作人員發郵件給劉慈欣催更,喜劇的是劉慈欣以為是有人搗蛋,把郵件當作垃圾屏蔽了,直到後來白宮通過官方渠道聯繫上他,他才知道真的是白宮發來的郵件。

歐巴馬不僅催更,當他以私人名義來訪中國的時候,別人都是給單價30萬的錢求能與他合影,他卻點名要見劉慈欣。

《三體》不僅科幻方面的概念設計做得好,人文哲學的思考也貫穿其中,小說中很多經典的話,初讀時簡直是振聾發聵: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歲月,給時光以生命,而不是給生命以時光。

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此外,到2020年4月,它已被列入教育部基礎教育教材開發中心(2020年版)中小學生閱讀指南目錄中的指定中段文學閱讀書目。

有人擔心科幻中的物理概念會不會看不懂導致影響閱讀體驗。其實完全不用擔憂這個,我是物理學外行,依然能輕鬆讀懂,我剛上初中的侄子在閱讀的時候也毫無壓力。

馬上元旦,寒假,過年了,送自己、朋友、親人禮物時,強烈建議送這套科幻盛宴,知識不貴,一頓飯錢而已,想要的朋友可以點擊購買。

相關焦點

  • 太陽系發生過星際戰爭?這顆星球表面的創痕,讓人細思極恐
    顯然不是,因為太陽系裡有很多無法解釋的「怪事」。例如,一些科學家觀察到太陽系外的幾顆氣態巨行星有疑似擾動的痕跡,這可能表明太陽系中仍然隱藏著一顆未知的行星。再比如太陽系最外層結構——「奧爾特雲」。這個概念剛提出的時候,宣揚奧爾特雲結構,遭到了很多人的嘲諷和謾罵,但是隨著觀測儀器的不斷進步,科學家終於證明了它的存在。
  • 太陽系內曾發生過星際大戰?這兩顆星球是最好的證據,你認同嗎?
    伴隨著好奇心開始的探索之路,正在探索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比如在太陽系內的氣態行星似乎有被其他文明居住留下的痕跡,就連太陽系的構造像是早已被刻畫好了一樣,比如太陽系最外層的事物奧爾特雲,最開始科學家提出奧爾特雲這一理論之後,得到了很多人的嘲諷,他們認為這根本是一個無稽之談。
  • 太陽系最大裂谷指向5億年前宇宙戰爭?這道星球創痕讓人細思極恐
    星球之於宇宙,渺小的好似一粒塵埃,而生活在這粒塵埃上的人類,就更是微不足道卻又偉大的存在。這並不是矛盾,微不足道,是相較於這個宇宙的年齡,相比數萬億年的宇宙,人類的歷史太短了,連匆匆過客都談不上;說人類偉大,因為這個只有250萬年的年輕物種已經開始探索家園以外更大的空間。
  • 這顆大行星曾經存在於太陽系中,但很遺憾,系外文明摧毀了它
    在太陽系屈指可數的幾顆行星之中,除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之外,人類依順序發現了水星、而後是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在古代的天文學中,這幾顆行星已經記錄紙上,只不過在當時它們的名字更好聽些罷了。但太陽系就真的不存在第九顆大行星了嗎?也許還有某顆神秘的行星真的存在太陽系之中。1859年,法國天文愛好者萊卡對外聲稱他看到了一顆比水星更接近太陽的行星。他的觀察引起法國科學界的注意,大天文學家勒韋利安通過當時人類所擁有的大探測望遠鏡仔細觀察天體,他發覺水星曾稍微偏離了預測軌道,顯然是什麼「吸引」了它的偏移。因此,勒韋利安認為一定是第10顆行星的引力作用。
  • 19顆星際來客全被留在太陽系?軌道與黃道面傾斜,機會來了
    法國研究人員在太陽系內發現19顆特殊小行星,懷疑它們來自於星際空間,最後全被留在太陽系內。或許你聽說過奧陌陌這個名字,一個來自星際空間的小天體,2017年,當奧陌陌開始轉身離去時,天文學家才首次發現了它,並對其進行了一系列研究。
  • 地球最高峰是珠峰,太陽系最高峰是哪座山峰?它在哪顆星球上?
    地球最高峰是珠峰,太陽系最高峰是哪座山峰?它在哪顆星球上?雖然地球是一顆「球形」的固態行星,但是它的表面並不是完全光滑的球形,而是在地殼板塊的運動和擠壓下,生成了許多的高低不同的地貌。實際上在太陽系的諸多星球中,我們地球上的珠峰只是一座普通的高峰,要排在太陽系第10左右,真正的太陽系高峰,比珠峰的2倍還高,而且距離地球也不算很遠——這座高峰就是位於火星表面的「奧林匹斯山」,高度21229米,是一座盾狀火山,也是希臘神話中眾神居住的地方。
  • 直徑可達1800公裡,專家確定,太陽系早期出現一顆未知星球
    根據新星雲假說的觀點,這大概就是我們太陽系的形成過程。  在太陽系形成初期,太陽系內部比較混亂,跟現在不太一樣,除了八大行星圍繞太陽旋轉外,還存在著很多未知的大型天體漂浮在太陽系內。是被大型行星引力捕捉,成為行星的守護衛星,還是變成一顆流浪星球,翱翔在星際空間之中?  現在,科學家終於確定,在早期太陽系中,存在一顆直徑約1800公裡的未知星球。  2008年,非洲蘇丹迎來了一個巨大的火球,隨後在努比亞沙漠廣闊上空發生了爆炸,這顯然是一顆來自外太空的隕石。
  • 太陽系十九顆小行星或來自系外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3日報導,在此項新研究中,法國蔚藍海岸天文臺天文學家法提·納穆尼和巴西聖保羅州立大學的海倫娜·莫賴斯使用一臺超級計算機,對位於木星和海王星之間的半人馬天體的運動軌道進行了精確模擬,發現了這19顆小行星起源於其他恆星的證據。
  • 研究者:太陽系各星球曾存在過高科技古文明,地球並不屬於這裡
    在我們這個太陽系內,地球是個最獨特的星球,如果站在八大行星之外向太陽系觀望,你會發現,地球這顆藍色星球,如同一個剛剛誕生的新生嬰兒,與太陽系的其他星球相比,顯得是那麼的特別,那麼的迥異,那麼的富有生機,因為只有地球上存在著有智慧的人類生命。
  • 瑪雅人來自太陽系?瑪雅預言中的「重啟星球」疑被找到
    瑪雅文明的神秘和輝煌令世界震驚,這也讓很多學者懷疑瑪雅文明的來源。在考古史上,不論是瑪雅金字塔,還是瑪雅遺蹟中的不明壁畫,都讓人無法理解石器時期的瑪雅人是如何建造出如此神奇的傑作。除了說是外地文明,似乎也沒有更好的理由說明這一點。曾有學者認為,瑪雅人可能來自太陽系。
  • 美國天文學家拿出證據,在2017年,外星人曾到達過地球!
    外星人曾造訪過地球嗎?美國天文學家拿出證據,就在2017年!截止到目前為止我們都沒有發現外星人的痕跡,可是在地球上的無法解釋的現象和證據,似乎在證明外星人是存在的,科學家也從來沒有放棄過對於外星人的尋找。
  • 外星人曾造訪過地球嗎?美國天文學家拿出證據,就在2017年!
    外星人曾造訪過地球嗎?美國天文學家拿出證據,就在2017年!截止到目前為止我們都沒有發現外星人的痕跡,可是在地球上的無法解釋的現象和證據,似乎在證明外星人是存在的,科學家也從來沒有放棄過對於外星人的尋找。
  • 太陽系最「火辣」的星球,地表遍布超過400座活火山,溫度爆表
    而全球變暖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未來地球將成為一個「大火爐」,人們也許不能適應高溫,想要繼續生存,最好的選擇就是星際移民。上個世紀初,科學家們就開始探索宇宙,希望能找到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經過這麼多年的探索,也算有了一點成就,讓人們看到了希望。
  • 你知道嗎,太陽系曾有三個「地球」,另外兩個去哪了?
    太陽系的形成大約始於46億年前一個巨型星際分子雲的引力坍縮。太陽系就是我們所在的恆星系統。它是以太陽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陽引力約束的天體的集合體:8顆行星(冥王星已被除名)、至少165顆已知的衛星,和數以億計的太陽系小天體組成。
  • 你知道嗎,太陽系曾經100多顆行星,地球如何從星球大戰存活下來?
    現在大家都知道太陽系是八大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但是大家知道嗎,大約在45億年前,太陽系是大約有100多顆星行星聚集的,那麼它們如何變成今天的局面的呢?大約45億年前,太陽系「人丁興旺」,共有一百多顆行星聚集在太陽的周圍,科學家是如此推測的:雖然當時有相當多行星,但由於空間有限,許多行星軌道互相重合,並沒有現在這樣井然有序,因此發生了互相碰撞的星球大戰,整個場面非常混亂。這可是實實在在的星球大戰了,各個行星之間相互碰撞,最後留下了四顆行星,又經過幾十億年的發展才形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八大行星。
  • 地球不一定是最宜居的星球?科學家發現太陽系外24顆更宜居星球
    科學家發現24顆比地球更宜居星球。美國和德國研究人員認為,地球不一定是全宇宙中最宜居星球,太陽系外有24顆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體居住。同時就職於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和德國柏林工業大學的教授德克·舒爾策-馬庫赫牽頭這項研究,與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和美國維拉諾瓦大學天文學家合作,確定「超宜居」標準,例如行星年齡、質量、體積、表面溫度、是否有水、與恆星距離等。他們最終從4500顆已知地外行星中篩選出24顆「超宜居」行星。
  • 太陽系內的第2大宜居星球竟是顆衛星,直徑3100km,比月球還小!
    火星一直被譽為人類的第2家園,很大程度的原因不是因為火星生態環境有多麼靠近地球,而是因為火星距離地球較近,以人類的實力,在短時間內是足以達到登陸火星的目的的,但若說太陽系內真正能成為地球第2的星球,或可能要說到一顆衛星,儘管直徑只有3100千米,比月球還小,但也是太陽系內的第2大衛星了。
  • 這顆富含碳的鑽石星球,為何被科學家稱為「最噁心的星球」?
    有一些我們已經能夠探索過的宇宙物體,有一些由於離地球太過遙遠而仍然沒有被科學家們發現或探測到。下面,小編將為你介紹宇宙中最噁心的行星。 這顆天體名為「巨蟹座55e」,是一顆環繞著巨蟹座55A的太陽系外行星,表面多巖石,它離母恆星很近,公轉周期不到兩天
  • 半人馬座或曾撞過銀河系,科學家找到證據,42億年前很可怕
    時至今日,這場撞擊的記憶仍遺留在地球上,在尤卡坦半島上,還存在著一個直徑達到10公裡的隕石坑,而通過模擬實驗,我們也得出了那場小行星撞擊產生了多大的威力,如果是現在的人類面臨那場危機,或許我們也難以逃脫。那麼,如果星系之間碰撞的話,會有什麼後果呢?假如說,星球之間碰撞,是導致生命的告終,而星系的碰撞,或許是生命的開始。
  • 曾被趕出太陽系的冥王星,到底有多「恐怖」,或出現過其他文明!
    曾被趕出太陽系的冥王星,到底有多「恐怖」,或出現過其他文明!地球是太陽系中八大系之一,地球每天圍繞太陽進行公轉自轉運動。太陽系的八大系相互制約、相互生存,但有一些人不知道的事,在很久之前並不是只有8個星系,而是有9大行星,這顆行星便是冥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