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板上的這些接口 連老司機也認不全

2021-01-10 中關村在線

1你以為你是老司機?其實就是賣票的

    主板這個配件在DIY玩家眼中一直都是承載著所有配件的一塊板子而已,主板對於電腦的性能影響已經越來越小了,但是簡單的把主板理解成是一個集成所有配件工作的板子的看法是不正確的。是主板上面一大波晶片組將各個硬體的數據集中匯總給CPU進行處理,各個硬體才得以高效協同工作。


    主板,又稱主機板、系統板、邏輯板、母板、底板等,是構成複雜電子系統例如電子計算機的中心或者主電路板。典型的主板能提供一系列接合點,供處理器處理器、顯卡、聲效卡、硬碟、內存、對外設備等設備接合。它們通常直接插入有關插槽,或用線路連接。主板上最重要的構成組件是晶片組(Chipset)。而晶片組通常由北橋和南橋組成,也有些以單片機設計,增強其性能。


高端主板上的接口那麼多 老司機也不一定都認得

    這些晶片組為主板提供一個通用平臺供不同設備連接,控制不同設備的溝通。它亦包含對不同擴充插槽的支持,例如處理器、PCI、ISA、AGP,和PCI Express。晶片組亦為主板提供額外功能,例如集成顯示核心,集成聲效卡(也稱內置顯核和內置音效卡)。一些高價主板也集成紅外通訊技術、藍牙和802.11(Wi-Fi)等功能。(參考自維基百科)


新技術推出的頻率越來越快

    現在主板能輕易的供人們使用,也是得益於功能的不斷加強,很多功能越來越集成,傻瓜式的使用方式讓人們也越來越不在乎它了,似乎選擇一塊主板的標準就是能與硬體全部兼容、插口有自己想要的就好了,但粗略的選擇也讓很多功能都被忽略掉,並不能真正的發揮出本身的實力,導致很多人並不了解主板,即使是老司機們也不一定能完全了解。


預算有限的情況下買了不需要的功能是一種浪費

    主板的版型是用戶首先應該考慮的重要指標之一,主板的版型會對日後組裝完成的機器擴展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影響著機箱外殼的選擇。其中最常見的就是ATX(大板),M-ATX(小板),ITX。ATX主板比較適合安裝在中塔機箱中,M-ATX比較適合中塔\迷你塔機箱,ITX主板比較適合HTPC機箱。E-ATX、XL-ATX、HTPX則相對較少有相關產品,產品更多的集中在旗艦級產品或伺服器級產品,伺服器的刀板也算是個奇葩了,因此我們只說消費級的。


2「芯」老交替 時代變更

    簡單的說,晶片組是主板最重要的一顆集成晶片,它決定了主板可以使用什麼CPU,可以具有多少原生接口和擴展能力(主板的擴展橋接晶片也要受到晶片組擴展能力的制約)。我們常說的H61主板,Z87主板都是說的主板晶片組的型號。圖中就是一顆INTEL的Z87晶片組。現在除了較為古老的AM3+接口的主板外,其他的主板均已經取消了北橋,晶片組晶片就位於南橋位置。一般來說主板型號中都會在前半部分標明主板的晶片組是什麼。


Z87晶片組晶片

    在非ITX的主板上南北橋位置是基本固定的,直接參考下圖即可。在ITX主板中,現在在售的主板AM3+接口(帶北橋)的ITX主板幾乎沒有,所以可以簡單的說,非CPU供電部分的散熱片下面就是南橋晶片。


南北橋位置

    現在的CPU已經集成了內存控制器和顯卡PCIe插槽的控制器,所以主板晶片組的作用就是將CPU與主板上的非顯卡插槽、SATA接口、音效卡網卡等設備連接在一起。下圖一張Z87旗艦級產品的晶片架構圖,可以看到很多第三方晶片(橙色)額外橋接、拆分的接口(紅色)。


晶片組工作圖示

    原生接口即指從主板晶片組或CPU中直接引出的主板接口,原生接口相比於主板橋接晶片引出的接口,往往具有更好的性能(速度更快更接近接口的標稱性能)、更好的兼容性(INTEL的晶片組驅動包直接集成)。建議大家在使用中應該優先使用原生接口。

3有的「呆」不一定防得住

    安裝CPU的部分肯定是CPU插槽了(這不是廢話麼),一般除了BGA封裝的CPU是直接焊在主板上(比如筆記本電腦的主板)的都能支持CPU的更換,英特爾的桌面級CPU採用的是LGA封裝方式,針腳全都集成在主板的插槽上,因此我們一定要注意保護好那些脆弱的針腳。


英特爾晶片組主板的CPU底座有保護蓋

    內存插槽中間有一個防呆口,這個防呆口具有保證內存安裝方向正確和保證安裝正確類型內存兩個作用,所以在安裝內存時絕對不可以使用蠻力。目前主流的內存是DDR3/DDR4,這二者是不可以混插的(有的主板即使是提供兩種接口也不可以混插),目前新的主板產品內存基本都是採用DDR4規格。


DDR3與DDR4的防呆插口是不一樣的

    現在的絕大部分主板都支持雙通道(以增加內存帶寬提升速率),包括雙通道、三通道(X58)、四通道(X79),所以建議內存安裝按照通道數的倍數來安裝。現在有很多主板會提供額外的內存插槽,例如雙通道主板提供四根內存插槽,一般主板廠商都採用兩根彩色,兩根黑色的方式來標識,如果只準備安裝兩根內存,應該插在彩色插槽上。有些HTPC主板為了輕薄,則採用了筆記本內存插槽。


兩種顏色的內存插槽

    PCI擴展卡插槽是主板上使用最廣泛最靈活的擴展插槽,主要用來安裝各種擴展設備,包括顯卡、音效卡、網卡、SATA擴展卡等大量設備,現在主板上最主要的擴展卡插槽主要有PCI-E顯卡插槽、PCI-E X1插槽、PCI插槽。


PCI擴展插槽

    PCI-E顯卡插槽是主板上最重要的擴展插槽類型,他不僅可以安裝顯卡,還可以替代PCI-E X1、PCI-E X4插槽。PCI-E顯卡插槽的典型特徵就是他是主板上最長的插槽,而且在插槽尾部會有一個卡扣,用來更好的固定顯卡。

    PCI-E顯卡插槽其實分為兩種規範和三種類型。兩種規範即指PCI-E 3.0規範和PCI-E 2.0規範。三種類型是指X16、X8、X4三種不同的通道數。PCI-E 3.0規範在同等通道數下可以帶來的PCI-E 2.0規範兩倍的數據帶寬。同規範下數據帶寬與通道數成正比,例如PCI-E 3.0 X4就相當於PCI-E 2.0 X8的帶寬。所以對於顯卡來說,能用3.0就不用2.0,能用X16就不要用其他通道數。雙卡最好採用16+16(高端晶片組或橋接),或者8+8的主板插槽組合。


從背板可以看出不同的PCI-E插槽

    一般辨別主板PCIe顯卡插槽的帶寬可以通過分辨主板背面的焊點來看。X8插槽焊點長度是X16的一半,X4的則相應更短。但是現在有不少主板廠商為了在這個問題上打馬虎眼,會故意多焊焊點來混淆,所以查看主板的官網規格或主板手冊才是最好的方式。

    顯卡的PCI-E通道除了通過CPU內部引出,還可以從南橋引出一根PCI-E 2.0 X4的插槽。現在有相當多的主板會提供16+4顯卡插槽組合,一般而言後面的X4插槽是從南橋引出而非CPU內部,所以這樣的主板很不建議組建雙卡平臺,對性能會有限制,還容易導致延遲和跳幀。說一個比較簡單的辨別辦法,就是如果是PCI-E 3.0 X4則是CPU引出相當於PCI-E 2.0 X8帶寬的插槽,如果是2.0 X4基本都是南橋出來的。


PCI-E X1

    PCI-E X1插槽是主板上比較常見的一種接口,主要用於安裝PCI-E X1接口的各類擴展卡。當主板的PCI-E X1不能使用時,也可以使用PCI-E 2.0 X4顯卡插槽來代替使用。PCI-E X4插槽、PCI-E X2插槽對於一般家用主機來說,很大的一個用途就是可以支持一些需要佔用多條PCIe通道的高端PCI-E SSD。不過這種SSD價格基本可以用天價來形容,而且這個插槽可以用主板PCI-E 2.0 X4顯卡插槽來替代,所以並不多見。

    PCI插槽是主板上一種比較古老的插槽,主要用於安裝各類PCI接口的擴展卡。雖然主板晶片組早已開始不原生支持,但PCI插槽依然是主板的常客。PCI插槽的典型特徵是插槽比較長,但尾部沒有卡扣。


主板上的PCI插槽 一般出現在比較古老的主板上

    mSATA插槽是主要用於安裝mSATA SSD的磁碟接口。他的接口外觀與miniPCI-E插槽相同,可以互插,但是如果要可以切換使用必須有一顆專門的切換晶片。一般mSATA插槽會以全高為主,插槽到後面的固定螺栓的距離會比較長。


MSATA主要用於插接SSD 而miniPCI-E被用於功能拓展

    miniPCI-E插槽是一個比較新出現的插槽類型,他相當於一個PCI-E X1的擴展卡插槽,不過只能使用miniPCI-E接口的擴展卡。現在在主板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安裝無線模塊。

4高端主板插口多 專治偷電漏電

    CPU外接供電接口是用來直接從電源取電,為CPU提供電力的供電接口。一般低端主板多採用4PIN供電,中端多採用8PIN供電,高端主板上會看到4+8PIN或8+8PIN的配置。一般4+8PIN或8+8PIN在電源接線不足的情況下,只插單8PIN也可以保持主板的正常使用。CPU供電與PCI 8PIN供電接口的塑料針腳會有不同具有防呆效果,所以在安裝時只要不依靠蠻力就可以避免安裝錯誤。


此款主板不僅為CPU提供8pin供電 還額外又增加了4pin

    CPU供電部分顧名思義就是用來為主板上的CPU提供供電的模塊,主要是將電源的+12V供電轉化為CPU可以接受的電壓,並淨化電流。一般CPU供電都位於CPU插槽與後窗接口之間,有些相數比較多主板需要用到L型布局的供電模塊。相當多的主板也會在這個部分,為供電MOS管安裝散熱片,來輔助散熱並改變主板的外觀。


CPU供電模塊

    首先普及一個知識,即使是擁有外接供電的顯卡,依然可以從PCI-E顯卡插槽獲取最高75W的供電。對於可以組多卡的主板來說,單單依靠24PIN的供電就會讓接口面臨巨大的壓力。曾經就見過早期的超頻玩家為此在24PIN上焊接額外的供電線。所以現在相當多的主板都會提供額外的供電接口。


PCI-E接口的額外供電

    這個接口的類型比較多變不盡相同,顯卡6PIN、大4PIN、SATA供電接口都有,位置也沒有統一的標準。一般6PIN多出現在PCIe插槽與CPU插槽之間,大4PIN位於主板板載接口所在的那一條邊緣上,SATA供電接口位於主板SATA口旁邊。

5在下藤原拓海 想領教下各位的車技

    後面板接口大家最熟悉不過了,一般相同形狀的接口會以不同顏色來區分不同的功能,比如USB3.0/USB2.0、音頻輸出/音頻輸入等。支持核顯CPU的主板都會提供一些視頻輸出接口,最常見的就是HDMI/DVI/DP等視頻輸出接口。在高端主板上則會搭載雷電、E-SATA、光纖接口等。


主板後部I/O區

    板載的USB 2.0是一個9PIN的接口,其中空掉一根針是作為防呆。一般位於主板PCI插槽旁邊的這條邊緣上,主板上的絲印或者查看主板說明書都會有相關的說明。如果有底色為其他顏色的USB接口(紅色居多),一般都代表有額外的功能支持,建議優先選擇。


USB 2.0主板插針

    板載USB 3.0接口是一個20PIN的接口,防呆是通過插針外框上的一個小缺口。一般位於主板24PIN供電旁邊,或PCI插槽旁邊的這條邊緣上。如果有底色為其他顏色的USB接口(紅色居多),一般都代表有額外的功能支持,建議優先選擇。


USB 3.0主板插針的識別非常簡單

    SATA 2.0也稱為SATA 3Gb\s接口,是現在比較老的一種主板接口,現在已經在新產品中逐漸淘汰和邊緣化。最大傳輸速度為300MB\s(持續),建議不要連接SSD,會影響SSD的性能。SATA 3.0也稱為SATA 6Gb\s接口,現在正在逐步取代SATA 2.0接口。最大傳輸速度為600MB\s(持續),是相對高速的接口。


有些SATA接口全都混為一種顏色

    在這裡之所以單獨列出,主要就是要強調一下,橋接SATA 3.0接口性能與原生SATA 3.0接口會有比較大的差距。所以建議SSD全部安裝在原生SATA 3.0上。橋接接口僅僅作為補充。或者在沒有原生SATA 3.0接口的主板上才建議SSD插在橋接接口上。


有的主板也會對不同的SATA接口進行顏色的區分

    SATA接口最主要的還是晶片組提供的原生接口,在高端主板上也可以看到由第三方晶片橋接的額外SATA 3.0接口。在主板上的布局方式主要有三種:純原生SATA 2.0或SATA 3.0、原生SATA3.0+原生SATA2.0、原生接口+橋接接口。

    這種組合一般多見於高端主板中,主板的SATA接口由原生接口和橋接的SATA 3.0接口組成。可以看到橋接接口(灰色)和橋接這個接口的marvell晶片。現在這類主板各個廠商的標註方式差別非常大,例如技嘉一般採用灰色,ASUS主板標識為黑色,而包括ROG在內的一大批產品則採用相同的顏色,只能通過主板上的貼紙和絲印來判斷。建議大家對於高端主板上SATA的區分還是遵照主板說明書來比較好。


老司機們有沒有看到不認識的接口呢

    寫在最後:主板的工作不僅是硬體之間的聯合插接板,更是讓各個硬體配合協調工作的樞紐,根據其他硬體的規格來選配主板是攢機的重要過程之一,按需購買才不會造成浪費,省下的錢可以用在更有價值的地方。另外目前X寶上也有很多X58、X79的寨板在售,一般主要是垃圾佬在消費,價格便宜兼容性也強,但是品質、售後保障是遠遠不如大品牌,非常不建議普通DIY愛好者涉足,在選購主板時一定要多加小心。

相關焦點

  • 什麼叫主板跳線?主板接線有那麼難嗎?
    由於硬體不同,其實不少線材的接口都是獨立的,很容易分辨,比如主板的20+4pin,處理器的4+4pin,有些是方型接口,有些是圓形接口,這都比較好認,不容易出錯。不過有些插槽可就一個樣了,除了USB和音頻之外,機箱連接主板的線看起來都差不多,插反了或者串著插也沒問題,而主板一般又沒有非常明確的說明,所以新手往往在這裡出現問題。
  • 「五大冷門」交通標線,老司機都沒認全,新手可能一個都不認識!
    在路上行車這交通標誌也是一大堆,這常見的我相信各位司機一定都心中有數。但是還有一些不常見的標記,雖然在教科書裡頭有寫,但是正式在路上遇到這冷門的標線,各位司機們能一眼識破嗎?今天就來給大家講講這5大不常見的冷門交通標線,老司機都沒認全,新手可能一個都不認識!各位司機朋友千萬要長個心眼!
  • Intel 200系主板來襲 帶你一睹這些最新主板
    儘管我們的牙膏大廠又給我們2017帶來了新的產品,但是200系的主板的升級確實有點肉;不過想想Intel的6代CPU和100系主板已經服役一年半及其數碼產品買新不買舊的原則,還是先帶著各位小夥伴看看這波200系主板中有什麼值得購買的產品。
  • 史上最全:主板上常見的接口信號定義與分類詳解
    cpu與外部設備、存儲器的連接和數據交換都需要通過接口設備來實現,前者被稱為I/O接口,而後者則被稱為存儲器接口。存儲器通常在cpu的同步控制下工作,接口電路比較簡單,I/O接口的功能是負責實現cpu通過系統總線把I/O電路和外圍設備聯繫在一起。比如SATA,它是Serial ATA的縮寫,即串行ATA。
  • 十代酷睿i5選什麼主板好?這一塊B460主板讓我驚喜
    翻看電商頁面,華碩TUF B460、微星B460迫擊炮、華擎B460M Steel Legend都是不錯的B460主板,但是價格可不便宜,直奔800以上價位去了。如果整機預算不多,那這價格的B460著實讓人有點糾結了,你可能想不如加點錢上丐版Z490。
  • 聊聊高音質主板的趨勢
    聊聊高音質主板的趨勢  而對於找特點這些事兒來說,板卡廠商其實自己也心知肚明對於傳統的硬體發燒友來說,能玩的能吸引人的事兒已經都幹的差不多了,而對於硬體發燒友本身來說,這個人群雖然並不小,但是這個圈子的人數幾乎已經處於飽和狀態,隨著品牌電腦的價格越來越低廉,喜歡買一堆頂級硬體用來跑跑分的人可能越來越少了。
  • 實用親民是王道 七款主流Z97主板推薦
    技嘉Gaming系列、華碩Deluxe、微星XPOWER都冠以Z97旗艦板之名,售價自然也不低——比GTX 780等高端顯卡的價格還要貴,一個主板就能組建一個主流級主機了。,從電商的銷量可以看出這些千元級經典款Z97最受用戶們喜愛。
  • 目前做工最好的B460主板!微星MAG B460 TOMAHAWK評測
    ]第[02]頁:[圖賞:14相供電設計 + 20Gbps的Type-C接口]第[03]頁:[BIOS介紹:可以看作是不能超頻的Z490]第[04]頁:[性能測試:完美釋放i5、前言:Intel的「厚道」,B460主板如約發售 5月20日,第十代酷睿處理器正式發售了,一同上市的還有高端的Z490主板。
  • 微星動態節能P43主板賞析
    微星動態節能主板P43-C51賞析  微星 P43-C51是一款定位於中端的P43主板,市場報價為699元。產品做工依然保持一線大廠的嚴謹風格,全固態NCC日系化工電容保證了平臺超頻的穩定性,用料也十分紮實,適合LGA775平臺的超頻玩家使用。
  • 如何購買CPU內存條和主板
    關於如何購買CPU和主板你需要確定選英特爾還是AMD,因為兩個的平臺是不一樣的,CPU的針腳也是不同的。如果喜歡穩定又不愛折騰,並且不差錢,不用想選英特爾,如果喜歡折騰,喜歡超頻和用於多線程任務及超高性價比選擇AMD。
  • X99平臺太燒錢 7款高品質Z97主板推薦
    華碩Z97-PRO GAMER是華碩去年擴充產品線,全系推出GAMER遊戲主板的產物,主要面向高端DIY玩家。主板規格十分豪華,強勁的8相供電和全固態10K黑金電容,能保證平臺運行持久穩定。同時ROG系列中的優化技術也一應俱全。目前該主板在京東商城熱賣中,售價1499元。
  • 拔草小分隊:玩超頻的用戶需要什麼主板?
    超頻想必硬體老哥們應該都不陌生,然而現在主流消費級市場超頻已經基本失去了意義,這個問題就不細說了,筆者還記得當年飽受爭議的G3258能全核超W-3175X到5GZ的AORUS XTREME主板  一些超頻強力的主板必然在供電設計上有出色的表現
  • 低端Z97還是高端B85 800元價位選啥主板
    首先我們看看Z97與B85主板之間的區別,Intel 9系列主板基本規格和8系列主板的同級產品基本一致,Z97主要新增了M.2 SSD支持和BootGuard啟動保護,並且這些低價位的Z97主板大多都有第三方的SATA-Express
  • H370/B360主板首測 可能這是Z系主板第一次被反殺
    現在許多設備上的無線網卡的接口帶寬並不高,因此最終網絡傳輸速度還是遠遠比不上有線網絡連接。>  可以看到其實這次H370/B360主板在PCIe總線等規格上基本和上一代主板一樣,區別在於支持Intel CNVi無線網卡技術,具有原生的USB3.1 Gen2接口,以及i5和i7默認內存支持頻率提高到了2666MHz,而i3依然是2400MHz。
  • 豪華設計易超頻 微星P55-GD65主板到
    【1月20日太平洋電腦網西安訊】目前P55主板大多數都主打超頻特色,但是對於超頻經驗不多的用戶來說,超頻方法的簡單與否也就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用戶的購買傾向。  做工方面,微星 P55-GD65主板採用了全尺寸ATX板型設計,並採用高檔全黑色的PCB底板,晶片組基於Intel P55+ICH10R晶片組。支持LGA 1156接口Intel Core i5系列處理器,支持6.4GT/s的QPI總線速率。並設計有第四代易超頻技術——易超頻精靈,支持一鍵超頻。
  • 看U選板:Intel i5-2550K超頻主板怎麼選
    支持超頻的LGA 1155主板主板型號P67Z68Z75Z77內存插槽4444原生SATA3.02222原生USB3.00044高性能多卡2.0 x8+x82.0 x8+x83.0 x8+x8 3.0 x8+x8/x8+x4+x4智能響應不支持支持不支持支持快速啟動不支持不支持支持支持參考報價
  • 可超頻性能強 多款主流Z97主板大搜羅
    當然1個SATA Express接口還同時兼容2個SATA接口,主板共有6個SATAIII接口,對於磁碟陣列的組建也不成問題。    內存部分,主板提供了4條DIMM DDR3內存插槽,支持雙通道內存組的配備,並且內存頻率上限可以達到3200MHz(OC),滿足超頻玩家對於性能的極限追求。
  • 銘瑄主板升級中文圖形化BIOS
    銘瑄主板前段時間升級了BIOS易更新技術,只需插上U盤就能自動更新BIOS,不用再打指令,簡單方便的體驗得到了廣大用戶一致好評!好消息是,銘瑄近期又做了一項升級,現在銘瑄主板也有中文圖形化BIOS了!
  • 只為高端玩家 七款Z97高規主板推薦
    當然1個SATA Express接口還同時兼容2個SATA接口,主板共有6個SATAIII接口,對於磁碟陣列的組建也不成問題。    內存部分,主板提供了4條DIMM DDR3內存插槽,支持雙通道內存組的配備,並且內存頻率上限可以達到3200MHz(OC),滿足超頻玩家對於性能的極限追求。
  • 技嘉GA-780T-D3L主板貴陽僅售490元
    【中關村在線貴州站·貴州IT網】今日,編輯從商家「貴陽嘉銳電腦」獲悉:技嘉GA-770T-D3L基於770+SB710晶片組合,採用ATX板型設計,支持Hyper Transport 3.0總線,能夠搭載全系列的AM3接口處理器以及最新的六核處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