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樹人:探索新時代青年法治人才培養的新進路

2021-01-19 中國青年報

立德樹人:探索新時代青年法治人才培養的新進路

孫曉雷 韓煦(復旦大學團委)

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5月3日在中國政法大學考察時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項長期而重大的歷史任務,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指導,立德樹人,德法兼修,培養大批高素質法治人才。」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政法大學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教育部、中央政法委於2018年9月發布了《關于堅持德法兼修實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養計劃2.0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一步提出厚德育、強專業、重實踐、深協同、強德能、拓渠道、促開放、立標準等8項改革任務和重點舉措,為新時代推進法學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德法兼修的卓越法治人才提供了依據。2021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印發《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其中對法治人才的培養提出了具體要求。高等院校作為青年法治人才培養的主力,肩負培養「立德樹人,德法兼修」的高素質法治人才的重任。以習近平總書記對法治人才培養的重要指示為根本遵循,以落實《意見》《規劃》要求為具體指導,探索新時期高校青年法治人才培養創新路徑,是新時代高等教育的使命與擔當。

一、新時代青年法治人才培養的時代意蘊

十九大報告提出了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賦予了青年法治人才培養新的時代意蘊。

新時代青年法治人才培養,是以「立德樹人,德法兼修」為目標導向,完善和發展法治人才培養機制的法學教育。《規劃》提出「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加強科學理論武裝,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這就要求新時代的法學教育須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學教育教學全過程,大力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養、道德素養和法治素養。「若無德,則雖體魄智力發達,適足助其為惡」。作為新時代的法治人才,應當做到「修德」與「修法」並重,從理念、知識等層面精準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理的內涵和實踐運用,提升運用法治思維推進社會治理的自覺性。

 新時代青年法治人才培養,是以問題為導向,更加注重用中國理論解決中國問題的法學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法學學科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法學教育要處理好知識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關係。這就要求新時代的法學教育須緊密聯繫貼合國家戰略需求,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相適應,切實提高法治人才供給需求的耦合度。《規劃》提出「建立健全法學教育、法學研究工作者和法治實踐工作者之間雙向交流機制。」「知之不若行之」,法學教育工作者應著力將司法實踐中的問題帶入課堂,引導青年學生通過更深入的學習思考,更好地指導實踐工作。

新時代青年法治人才培養,是堅持正確的方法論,更加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法學教育。《規劃》提出「加大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力度,創新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模式。」法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但又不同於技術性實踐,它具有強烈的人文主義精神內涵,是具有社會性的人文學科。因而,在新時代青年法治人才培養過程中,除了法學專業知識和人文社會科學的通識之外,更需培養青年學生具備較高的外語、管理、金融、稅務、計算機、智慧財產權等等其他學科的學科知識和專業技能。

二、新時代青年法治人才培養的著力點

法學是一個涉及價值判斷的學科。當法治人才服務於社會,運用其法治思維和法律知識解決具體問題時,不可避免地會運用到價值判斷。因此,在青年法治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要引導青年學生正確認識各種社會現象,明辨重大是非,正確理解中國的法治建設進程。

一是重塑課程思政的有力抓手。我國法學教育實踐中一度存在著重智育輕德育、重教書輕育人的偏差。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思政教育與法學專業教育尚待進一步融合。一方面,思政課教學往往由思政專業教師承擔教學任務,與法學專業教學存在某種程度的割裂;另一方面,法學專業課程教師主要以知識教育為主,缺乏對於青年學生意識形態方面的關注。所以,新時代青年法治人才培養亟需找準思政教育與法學專業教育的融合點,將思政元素精準切入專業教育中,建構具有協同效應的「德法兼修」模式。

二是建構解決中國問題的話語體系。我國現代法律體系的構建早先主要學習蘇聯,晚近則多效仿德日英美。在歷經法律移植及本土化過程中,法律概念、原則、邏輯乃至法律用語等都帶有西方話語的痕跡。儘管法律移植及其本土化有利於推進中國法學體系的構建與發展,但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中國法學原創性不足,對於中國問題的關照不夠的現象。因而,從一定程度上會造成課堂教育與運用法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脫節。所以,新時代青年法治人才培養亟需培養青年學生實證分析的能力,深入了解中國的實際,堅定「四個自信」,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以中國智慧、中國實踐為世界法治文明建設作出貢獻。

三是培育創新融合的育人格局。當前,絕大多數法學教育資源尚停留於傳統的法學原理,教學資源往往滯後於法治實踐。《意見》提出「將中國法治實踐的最新經驗和生動案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研究的最新成果引入課堂、寫進教材,及時轉化為教學資源」,這需要中國的法學教育、法學研究和法治實際工作者共同的努力。同時,在新時代青年法治人才培養過程中,還應致力於系統化課程體系設計、致力於青年學生國際視野的培養、致力於國際規則的普及教育,著重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法律事務、善於維護國家利益、勇於推動全球治理規則變革的高層次法治人才。

 三、新時代青年法治人才培養的根本遵循與實踐進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治人才培養上不去,法治領域不能人才輩出,全面依法治國就不可能做好」。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都離不開一大批高素質的法治人才隊伍。因而,新時代青年法治人才培養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中具有重要地位。

《規劃》提出「深化高等法學教育改革,優化法學課程體系,強化法學實踐教學,培養信念堅定、德法兼修、明法篤行的高素質法治人才。」「奉法者強則國強」。青年學生不僅是未來法治事業的建設者,更是中國夢的實踐者。尤其是在我國已經進入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法學教育工作者應當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引導青年學生正確認識各種社會現象,正確理解中國的法治建設進程,培養學生對法治的堅定信仰。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共產黨立德樹人的歷史回顧、基本經驗與時代...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回顧黨關於立德樹人的歷史,總結理論與實踐的基本經驗,對於新時代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著重要意義。縱觀新中國成立70年來黨立德樹人的過程,我們可以發現,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它都表現出了極強的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在理論上,如立德樹人的具體目標和指導思想的變化,從「培養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到「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從「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都是根據不同歷史時期社會的發展狀況和時代的現實需要的變化而變化的。
  • 北大研究生教育探索與實踐 | 立德樹人育英才,多措並舉助成長...
    編者按:近年來,北京大學深入推進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各院系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創新招生選拔機制、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導師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實踐,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經驗和成果。
  • 雅安職業技術學院:堅守立德樹人初心 培育「五心」人才
    舉報   四川新聞網消息(李永晨 唐娜娜)雅安職業技術學院堅持把立德樹人為根本
  • 龍娃築夢新時代!濟南市龍德學校舉辦「德育品牌」創建活動
    以「龍娃築夢新時代」為主題,引導學生樹立鮮明正確的時代精神和主流價值,以積極向上的力量激勵學生,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端正的行為習慣和積極的時代風尚。龍德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新建學校,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秉承「為每一個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辦學理念,從學校實際出發,開展「龍娃築夢新時代」德育品牌創建活動,從細微處點擊心靈,引領學生茁壯成長,尋根築夢,禮敬新時代。
  • 新時代 新教育 新裝備 新標準
    落實新《標準》,提升物理實驗教學和學科教學裝備的育人功能。實驗教學過程是學生探索求知、體驗創新的過程,是培養認知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職業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過程,對提高和開發學生創新潛質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徑。
  • 時隔18年,關於公民道德建設為何要頒布一個新《綱要》?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的頒布,標誌著公民道德建設具備了更為強大的思想引領和科學行動指南。在《綱要》的指導下,我們應該堅持守正創新、探索實踐,奮力譜寫公民道德建設新的篇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匯聚磅礴的道德力量。
  • 教育部新聞發布會解讀《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個環節,圍繞立德樹人設計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等,並強調要促進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這為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教育改革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 2021年同濟大學新年賀詞:同舟共濟迎挑戰 奮楫揚帆開新局
    這一年,學校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向縱深推進,各學院各部門舉措有力,協同奏響「育人」強音。學校繼續全面推進大類招生、大類培養、大類管理聯動的本科人才培養機制和本研一體化、高水平研究生培養新模式,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工作成效明顯。同濟學子在學業賽會、文體賽事、創業賽場中爭金奪銀,頻創佳績。
  • ...頒發開啟班主任個性化培訓新時代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
    這對於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積極探索新時代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升教書育人本領,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推進班主任教師培訓質量的提高、促進班主任教師的專業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一、「千條線、一根針」:以班主任日常工作為主線  班主任培訓課程指導標準的研發因無成熟參考範例,無確定性知識點、知識鏈、知識團等問題而存在更大困難。
  • 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需多元施策
    2019年11月,教育部等七部門印發《關於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的通知,對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提出新的要求。從區域教育的層面看,需要在以下三個方面多元施策。回歸初心,明晰教育的使命與責任師德師風問題,與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政績觀有關。
  • 如何在實踐中砥礪青年創新人才
    航天精神從無到有,由一個個鮮明具體的「精神坐標」,逐漸發展形成了一個不斷傳承創新的精神譜系,包括航天傳統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新時代北鬥精神和探月精神等。航天精神譜系薪火相傳,賡續不斷。    五院獨具特色的是,將航天精神融入重大工程任務,融入技術攻關、管理優化、能力提升等各個環節,通過舉辦型號出徵儀式、進場動員會等,使航天精神落地生根。
  • 雲端觀摩|應用心理學專業教師團隊課程思政的初步探索
    本期,兒童發展與教育學院心理學專業的夏菡老師將帶領我們一起分享應用心理學專業教師團隊關於課程思政的初步探索和體悟。課程思政對於引導大學生自覺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應用心理學專業教師團隊高度重視課程思政工作,努力將立德樹人貫徹到教學的全過程之中。
  • 明道進德 涵育品格 塑造新君子
    輔仁創立百餘年,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其傑出代表包括著名學者錢鍾書、許倬雲以及原北大校長許智宏在內的12名兩院院士等。    志潔行芳 傳世紀薪火    與時俱進,立德樹人 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我們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輔仁人充分認識到: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基在於立德。要完成好這一根本任務,關鍵就在於緊緊抓住並做好立德這一核心教育理念。
  • 株洲市十八中:核心素養下新高考、新教材、新教法深度解讀
    教研活動的持續開展也是學校持續發展進步的原動力,更是學校多年來能做到「低進高出」的堅實保障。2020年12月,株洲市第十八中學教研月活動如期舉行, 數學教研組積極響應。1月7日,數學組針對「核心素養下的新教材新教法解讀」舉行了一場專題講座,由吳雲才主講。吳雲才從新高考立德樹人的要求出發,以新教材為立足點,深度解讀了新高考形勢下數學老師應深刻理解「立德樹人」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