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個感情的人大概都有一個心願:一生一世一雙人。
作者吳淡如說:「一生只愛一個人,是很美的一件事,但不必強求,不必當死頑固。談戀愛要用心,也可以痴心,但不能過分痴情。」
以前覺得愛情不就是深愛嗎?如今讀《知否》原著才明白女子過分痴情很容易受傷。
原著中盛家老太太是勇毅侯府的獨女,出身高貴,喜歡讀書上進的人,因此下嫁探花郎的盛老大爺。
婚後,盛家老太太從來不屑於內宅的鬥爭,有不滿就會跟盛老大爺直講。沒成想被通房使絆子,使盛老大爺寵妾滅妻,不僅不顧夫妻之間的恩情,還導致盛老太太的唯一嫡子夭折。
回頭看看盛家老太太的經歷,果然是痴情的女子命不好。
盛老大爺去世之後,盛老太太念及夫妻之情,選擇繼續留在盛家,照顧盛家的庶子,護住盛家這支血脈。
曾經孔嬤嬤來盛家教授禮儀的時候,問盛老太太:「當初你有爹娘支撐,你在盛家又沒有牽掛,何苦為他苦苦支撐盛家,讓自己過得如此悽苦。盛家的盛老太爺還是一個有規劃的人,三個兒子,當時把家產分好,誰知你家盛老太爺剛分家,就撒手人寰,如果不是你在苦苦的支撐,你這庶子早就被他那三叔啃得渣都不剩。」
盛老太太回答:「我把庶子培養成人,請先生講授,就當是全了當年的夫妻之情。」
盛家老太太真的應了作家蘇岑所說的:「每個人都有脾氣,為你忍下所有的怒氣,僅僅因為那個人比你更心疼你。」
盛家老太太忍了婚姻中的所有的苦難與怒氣,只因為內心對於盛老大爺的痴情。
02
電視劇《如懿傳》中的,如懿對皇上是情深似海,因為對皇上痴情,所以如懿從來不計較名分,面對皇后與貴妃的挑釁,向來是畢恭畢敬的,只擔心給皇上帶來麻煩。
在如懿心中只要是皇上心中有自己就可以了,即使被打入冷宮,即使心裡委屈,如懿還是一如既往的愛皇上。
可即使如懿日此對皇上痴情,為皇上著想,曾經的情誼因為皇上的冷落與不信任出現嫌隙。
作家張小嫻說:「一個男人對女人的上海,不一定是他愛上別人,而是他在她所期待的時候,讓她失望。在她脆弱的時候沒有扶持她一把。」
其實對於如懿來說,真正令如懿失望的是皇上的並不信任與猜忌,心灰意冷之下如懿選擇割發斷情,從此不再相見。
即使後來皇上後悔有心挽回如懿,如懿依舊不再動容,因為曾今的痴情被傷,這種傷心無異於死心以及無法破鏡重圓的愛。
03
盛明蘭在劇中便是一個灑脫的女人,在愛情中始終保持一份清醒,知道什麼人能愛,什麼人不能愛。
齊國公府的小公爺向明蘭表達心意的時候,明蘭從一開始便拒絕。
明蘭明白小公爺的母親滿心期盼找一個門當戶對,能夠提攜小公爺的嶽父家,自己父親不過是一個五品的官員,自己又是庶出。如何能入小公爺目前的眼,與其幻想不如實際些。
回看盛家老太太心裡便是無法灑脫,未出嫁之前,她是聰明伶俐的,是灑脫的,可是出嫁之後,被自己的痴情所傷,她開始禮佛吃素,心中也不再給自己留下任何念想。
羅曼·羅蘭在《約翰·克裡斯朵夫》曾說道:「認識不能為所欲為的,志向和生活是兩件事,應該自尋安慰,主要是勿灰心,繼續抱著逼得志向,繼續生活下去,其餘的便不由我們做主了。」
其實感情亦是如此,愛與痴情是兩回事,深愛可以,但是不要痴情,深愛是明白對方值得愛,值得付出,痴情是無論對方如何,只顧付出,忘記好好對待自己。
女人無論何時,都要記得好好的疼愛自己,自己才是那個最重要的人。無論對方是否深愛自己,都要讓自己有過好日子,心情愉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