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在《致橡樹》中寫:「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霓虹,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
這大概是婚姻裡,夫妻雙方相處最美好的方式:互相依靠,卻又彼此獨立。
在國慶假期結束之時,有一對新婚夫妻「火了」,不是因為郎才女貌,也不是因為他們多麼恩愛有加,而是因為他們之間的年齡差距以及財富差距被眾多網友嘲諷上熱搜的,那就是68歲上市公司董事長陳景河娶38歲新娘。
對於新郎陳景河,我想很少有人不熟悉的,他是著名企業家,有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總裁、黨委書記、總工程師等多個頭銜,同時是上市公司市值超過1500億的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同時被譽為「有色金屬的李四光」。
原本對於這樣一位優秀的超級有錢的企業家娶新娘,即使是二婚,但也是在妻子去世之後再娶並沒什麼不妥的,只是在結髮妻子去世不到一年,一邊深情懷念一邊又另結良緣不太明白,或許可以用李銀河說的「人完全可以一次又一次的愛上人」來理解。
不過就從陳先生寫的懷念妻子的文字裡能夠感受到兩人一路走來的艱辛與不易,同時也能感受到他對妻子情真意切的感恩,只是從他的文字裡多少讀到了些心酸,替病逝的妻子不值:她一生善良,勤儉持家,從不鋪張浪費,即使經濟條件好轉,變身上市公司太太依然守得初心,倒是在慈善和公益事業上全力以赴。
而陳董事長自己一生雖然取得眾多榮耀與成就,對事業也保持一生的熱情,但對妻子「幾乎不管金蓮和家庭事務,即便在金蓮身患惡疾後,大部分時間還是如此……」
陳先生懷念妻子的部分文字截圖
在文字的最後,陳董事長還表示自己有一天去到那個世界時,還是會找他的金蓮再續夫妻情緣,雖然在世時他可能沒盡到丈夫的責任與義務,所以充滿愧疚,許了一個來世再續的諾言。
從這個角度來看,陳董事長一邊對逝去的妻子表示愧疚,一邊又另結新歡來看確實有點諷刺,但不是局中人不知局中事,不做過多評價。
而對於大部分人嘲諷新娘,可能是因為她在婚禮上的發言:「明明就是滿滿的銅臭味,偏偏說是因為愛情。」
但在我看來,或許真的是愛情,不能因為他們25歲的年齡差以及身份地位的懸殊就否定人家沒有愛,更不要把陳董事長比作拾荒老人,這是對兩者的不尊重,退一萬步說,就算不是因為愛情,那又怎樣呢?婚姻本就是互惠互利,有所圖,你不圖對方金錢,你圖對方好不也是有所圖嗎?
錢冰女士婚禮發言文字稿
況且從錢冰的履歷來看,她本身也是一名優秀的獨立女性,財富管理行業出身,是一家助孕公司的聯合創始人。
她說自己曾經認為婚姻不是一個必需品,所以38歲還未婚,這在普通人眼裡已經是不吃香的「大齡剩女」了,直到遇見陳先生才相信了愛情,他們願意用一段婚姻來證明真正的愛情是可以跨越和突破年齡的界限的。
我願意相信錢冰女士說的是真的,哪怕不是,哪怕是大家說的一樣她就是拜金,那陳董事長也不是傻子,他走過半生,什麼風雨沒有經歷過,那肯定也是因為對方可以幫到他,可以像他的原配妻子一樣讓他沒有後顧之憂,甚至替他分憂。
《簡愛》說「愛是一場博弈,必須保持永遠與對方勢均力敵,才能長此以往地相依相息,因為過強的對手讓人疲憊,太弱的對手令人厭倦。」
或許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一場婚姻就是一場博弈,而這博弈的源頭就是愛,為什麼大家都不太相信有錢人的愛情呢,難道有錢就不能有真愛嗎?
讓大家唏噓的可能並不愛情,而是年齡與財富地位的差距,可對於這些,我想早在28歲的翁帆與82歲的楊振寧相戀結婚時就被打破證明了,他們54歲的年齡差已經證明了極大值。
針對這麼大的年齡差,從一開始就處於輿論的漩渦中,到底是荒誕還是愛的偉大,旁人是沒辦法理解的,可他們不照樣攜手走過了16年,而且現今已98歲高齡的楊振寧再次出現,狀態依然挺好,或許這就是愛情的力量。
在「楊翁戀」處於輿論漩渦中的時候有記者問楊振寧:不怕擔心年輕的翁小姐把您騙了?他是怎麼答的呢,他說:「是,我想是有人這麼想,但可能有更多的人會說我騙了一個年輕的女孩子。事實上呢,我想我們兩個人都是想得很成熟的,我想這個是最主要的條件」。
楊老說翁帆是上帝給他最後的禮物,所以加倍珍惜,而對於自己仙逝後是否同意翁帆再婚,他曾公開表示贊成,而翁帆當下即不悅地表示「我當然不會,你怎麼可以這樣講!」
而楊老是怎麼說的,他說:「人生非常複雜,沒有絕對的對與不對。贊成你將來再婚,是年紀大的楊振寧講的,年紀輕的楊振寧,希望你不再結婚。」
雖然有幾分心酸,卻也真的有被戳到,他們之間雖然有鴻溝,卻也跟天下普通夫妻一樣真、純、浪漫。我們不提倡「老少配」,但也需尊重別人的選擇,哪怕你不齒,也不必用嘴傷人,做人做好是留有餘地,正如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說的:「做人就應該,假話全不說,真話不全說。」
End.
今日話題:「你怎麼看待老少配,來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觀點呀。」